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这是古代诗人妙笔绘就的自然胜景.今天已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环境。倡导建设城市森林.“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新理念。我们应牢固树立城市森林化的发展方向.遵循自然规律.强化绿化意识.培育森林化.建立“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社会——自然——化”的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前言 建设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森林工程,在都市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物质保障。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包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载体,对不断提升包头的知名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被公认为21世纪世界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让森林走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已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和远景蓝图,“城市林业”是其中的一项战略目标。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对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保护城市生态与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城市森林建设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被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和产品提供,都与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利息息相关。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为2004年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题词"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描绘了中国城市林业发展的美好未来。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使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新世纪和谐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十月长沙,秋高气爽.我们参加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全体代表,齐聚一堂,紧紧围绕"绿色·城市·文化"这一主题,就城市森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交流了各地经验体会,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开阔了视野,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调整整个国土森林资源布局,使森林资源分配更趋于合理的重要措施。中国城市森林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美好机遇。中国城市森林网站(www.cuf.com.cn)…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目标,对全国城市森林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中国对一个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最具权威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的树木和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营造城市森林.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森林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能够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科技、教育、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生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从森林城市的建设意义、发展趋势、保障体系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些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让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今年是森林城市建设的15周年,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逐渐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了解国家森林城市的目前发展状况及趋势,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得出自森林城市概念发展以来,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得到突破,并对未来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具体相应的措施,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对于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建设和谐城市,让人们有一个宜居的家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今天我们出席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市长、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市民和青年代表以及关心支持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在森林之城广州共同发表宣言。  相似文献   

14.
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 打造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由以林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与城市社会、经济融为一体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城市森林建设是建设和谐宜居环境城市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森林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森林城市的重要途径。针对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提出“城市森林”、“森林城”的建设目标,作者以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有城市森林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森林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的内涵及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旨在为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人们从破坏自然回归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并渐成共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人们开始呼唤“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21世纪是绿色文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人们从破坏自然回归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并渐成共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人们开始呼唤“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  相似文献   

18.
河北是京畿大省,河北省的城市森林建设对京津地区城市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日前,由河北省绿委主办,廊坊市政府承办的“河北省首届城市森林论坛”在河北廊坊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这是我国首个省级城市森林论坛,可以说得到了国家的罕见重视。据介绍,河北首届城市森林论坛的主题是:森林·城市·和谐,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对话和交流,为高层行政领导和专家学者提供倡导森林文化、构建和谐城市的交流平台,努力推进全省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论坛围绕“城市森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建设和谐城市,让人们有一个宜居的家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20.
《河北林业》2007,(3):4-5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简称“创森”)是国家林业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国家林业局为此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在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森林建设和考核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森林建设方面,覆盖率是城市森林建设的硬指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城市森林覆盖率在北方城市要达到2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