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平湖市引进浙鲜12、浙鲜9号、绿领1号等大豆品种13个进行试验及示范,筛选出适宜平湖市种植的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的优质春大豆品种浙鲜12,2018年开展浙鲜12菜用春大豆百亩方示范试验,产量增幅显著。介绍浙鲜12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方式对3个菜用大豆品种外观性状、营养物质和食味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净作相比,在间作模式下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除百粒鲜质量增大外,百荚鲜质量、百荚粒质量、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二粒荚率均降低;营养品质表现出菜用大豆的优良特性,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均高于净作,浙鲜豆4号和沈鲜6号的游离氨基酸高于净作。青酥5号间作模式的外观品质表现较优,浙鲜豆4号次之,沈鲜6号较差,而营养品质则是沈鲜6号表现较优,青酥5号较差。对品种与种植方式2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主要受栽培方式影响,而营养品质受栽培方式和品种的共同影响。对各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百荚鲜质量与粗脂肪、百粒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百荚粒质量和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选用适当的菜用大豆品种,采用玉-豆间作种植可以达到较好的品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与冬小麦复播种植,且品质优良的高产、早熟夏播大豆品种。[方法]以4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种间生育期、产量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晋豆25号和晋大早黄2号生育期均为102 d,麦后复播可以正常成熟;晋大早黄2号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晋豆25号,但其出油率低于晋豆25号。[结论]晋豆25号和晋大早黄2号2个品种各有优势,可以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小麦收获后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对26个菜用大豆品种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96p11、东新1号、BN-1、9118和小萤壳-1是鲜荚、鲜粒产量最优的品种;BN-1、小萤壳-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东新1号和诱处4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以上6个菜用大豆品种适合于北京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引进8个菜用大豆品种,2016—2017年对其在重庆市的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2018年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鲜9号和交大11号表现优良,适宜重庆市种植;浙鲜9号的施肥量、田间密度、播种期对产量均有明显影响,迟播对产量影响大。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期确定、密度控制、水肥管理、杂草管理、采收期确定、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市菜用大豆高产配套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发展北方菜用大豆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益,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引进了一批菜用大豆品种,于2007-2008年在邯郸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生态试种,在其能够正常成熟的基础上,筛选出鲜荚产量、感官品质俱佳且优于对照普通品种邯豆4号的有南农94-14、六丰、T5052、南农94-16四个品种以及采摘期较早的品种七星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鲜荚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鲜荚和鲜籽粒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感官品质的负因子性状即苦涩味、硬度和豆腥味的变异系数最大,提示在今后继续从外地引种以及进一步改良和选育菜用大豆品种时对上述性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引进的20个菜用春大豆新品种在兰溪开展品比试验,对其生育期、产量、外观、口感等经济和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沪宁95-1、春丰早产量高、生育期短、上市早、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适中,中熟品种浙农6号产量高、品质好、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大,新3号产量高、品质好、甜味浓、单株有效荚数多,晚熟品种毛豆3号产量高、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大。浙农6号、新3号、春丰早、毛豆3号、沪宁95-1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均较好,适宜在浙江兰溪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浙农6号等菜用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农6号、浙农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6号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3.7%和3.48%,品质好,商品性好,但对病毒病抗性一般,栽培时须及时防治蚜虫,以降低病毒病的发病率。浙农8号、浙鲜豆6号和辽鲜1号3个品种早熟性好,产量高,品质好,病毒病发病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园艺所基地内,对10个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进行生育期、株型特征、经济性状和产量等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宏秋绿宝青、浙鲜0925、浙农9号、交大195等几个品种(系)的商品性和丰产性等表现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适宜在本地区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省14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试验,通过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开鲜3号、开鲜豆3号、铁鲜8号、辽鲜豆9号、辽鲜豆10号、辽鲜豆16、润鲜1号这七个品种产量表现突出,农艺性状优异,抗炭疽病、抗病毒病,建议进入下一年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鲜食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应黄冈地区的鲜食大豆品种,以9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材,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根据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等综合性状比较,交大10、浙鲜C-10、K丰78-6和K丰77-4等4个品种属于较早熟品种,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可作为适宜黄冈地区栽培的品种,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浙鲜豆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2004年参加浙江省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同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8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设置早熟和中晚熟两组进行春播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组引豆9701、青酥2号、青酥4号、青酥5号均比对照95-1增产,但以青酥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高产稳产,口感佳,可作为我区早春鲜食大豆品种示范推广;中晚熟组浙鲜豆3号比对照台湾75增产,无论鲜荚大小、百荚鲜重、品质均符合加工出口要求,可作为中晚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同异分析法在大豆品比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异分析法对引进的大豆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K8157大豆品种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铁丰30号、晋豆23号、黑1号和晋豆26号等,铁秆千斤大豆综合性状最差。而且,同异分析法运算简便,结果可靠,在大豆品比试验中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菜用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引进9个菜用大豆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毛豆2808为对照,从丰产性、优质性、适应性、抗病性及商品品质等性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苏春10-14、浙88005-7、浙98002、沪选26-19、苏春10-8等品种各性状表现比较突出,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引进6个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对其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萧农秋艳产量高,鲜荚翠绿,商品性好,豆粒较香、软糯,蒸煮后微甜,口感好,可作为秋大豆品种示范推广;07-6虽然产量低,但口感最好,可考虑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8.
正1.萧农秋艳(2018主导品种)作物名称:鲜食秋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11002产量表现:2008—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区试平均亩产鲜荚598.5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8.1%。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荚743.4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9.6%。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商品价值高的菜用大豆新品种,特引进6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王、交大127、闽豆7号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继续进行试验;浙鲜1027、兴化豆1号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20.
浙鲜豆8号(浙审豆201200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菜用大豆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