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鲢、鳙鱼都是滤食性鱼类,要求水质肥沃,所以养殖这种鱼的关键技术除了掌握好放养比例、放养密度外,还要掌握好施肥技术,控制水质肥度,培养充足的天然饵料。现就鲢、鳙鱼不同季节的施肥方  相似文献   

2.
<正>鳙鱼俗称花鲢,又叫胖头鱼、大头鱼、黑鲢。是我国特产鱼类,四大家鱼之一,在自然水域除黑龙江外的水系均有分布。尤以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深受人们喜爱,开发鳙鱼人工投喂饲料养殖有前景。  相似文献   

3.
鲢、鳙鱼是我国池塘养殖和天然水域增殖的主要对象,其产量占池塘养鱼总产量的50%左右,占湖泊、水库养鱼总产量的70—90%。鲢、鳙鱼又是我国特有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悠久的鱼类养殖史上,鲢、鳙鱼素有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迄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唐朝以后,养殖鱼类一直沿袭以肥水鱼即鲢、鳙鱼为当家品种,而青、草、鲤、鲫、鳊等吃食鱼则为搭配品种。随着渔业生产迅猛发展,时至今日,人们的食物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鲢、鳙鱼为当家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了缓和市场供需矛盾,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鱼和特种水产品,改变过去养殖鱼类品种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城郊渔业是城市商品鱼供应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池塘养殖品种结构一直沿袭以鲢、鳙鱼为主的传统的养殖方式,鲢、鳙鱼当家,其它优质鱼类仅为搭头,随着城乡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优质鱼类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因此,调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比重,从根本上改变供应鱼货质量的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国贤 《河南水产》2004,59(4):13-14
鲢鱼又称白鲢,鳙鱼又称花鲢,鲢鳙鱼统称家鱼、大头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分布于全国各地。它具有生长快,食物来源广泛,肉味鲜美,适应性强的特点。自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不可缺少的常规养殖品种。特别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7.
草、青、鲢、鳙鱼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养殖鱼类,俗称“四大”家鱼。目前已为不少国家引进,成为世界性的养殖鱼类。四大家鱼苗种来源经历了依靠天然资源向人工培育的重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淡水  相似文献   

8.
大连水产学院设计的40马力水库双船疏目拖网试捕鲢、鳙鱼已获得成功.目前该院正进一步总结,并将针对我国大多数水库普遍使用20马力机船的情况,继续研究和试验以20马力为主的其他小马力机船的鲢、鳙鱼疏目拖网. 鲢、鳙鱼是目前我国水库的主要放养鱼类.水库捕捞鲢、鳙鱼主要用赶拦刺张联合渔  相似文献   

9.
毛栋  连静  王晖 《当代水产》2022,(1):78-79
鳙(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是鲤科、鲢属鱼类,又叫花鲢、鳙鱼、胖头鱼、大头鱼、黑鲢,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其头大而肥、体形侧扁,肉质雪白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市场需求量较大,作为主流养殖模式中的套养鱼,花鲢价格稳定,一路坚挺.但是池塘套养和天然水域的花鲢产量很低,远远不能...  相似文献   

10.
青、草、鲢、鳙鱼原是我国特有的养殖鱼类,故有“四大家鱼”之称。它们在祖国各大流域(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都有分布,特别是长江流域中下游、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资源特别丰富,长江三峡以下更是我国四大家鱼鱼苗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11.
在湖泊,水库的渔业利用中,就其渔业上的分类一般是基于鱼类组成和鱼产量两种。从目前以放养鲢、鳙鱼为主的水库渔业的渔获物种类组成分析结果,鲢、鳙鱼在数量上和产量上均占主要地位。所以,从鱼类组成上划分水库渔业类型已很不确切和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而按渔业生产力(即鱼产量)的高低来划分水库的渔业类型则更近乎实际。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水库渔业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对虾高密度精养的成功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在鱼类混养技术上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关于南美白对虾与鱼类的混养,目前已见报道的是与罗非鱼、草鱼、鲢鳙鱼、异育银鲫、黄颡鱼、鲻鱼等,且多数为与某种鱼类单品种单茬混养。目前关于南美白对虾双茬与草鱼、鲤鱼、银鲫混合养殖的报道并不多。一、南美白对虾双茬与草鱼、鲤鱼、银鲫的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养鱼成本,提高水产品质量,减少养鱼水体污染,鼓励农民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种草养鱼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将种草养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正确选择养鱼模式养殖品种以草鱼、鳊鱼、鲂鱼等草食性鱼为主,放养模式可采用:一是80∶20池塘主养模式。以养殖草食性鱼为主,全部投喂青草饲料,养成时草食性鱼的产量达到总产量的80%以上,搭配部分鲢、鳙鱼以调节水质。二是多品种混养模式。放养的草食性鱼种数量占投放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混养35%左右的鲢、鳙鱼等肥水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鱼等杂食性鱼类,适当搭配几尾肉食性鱼类,如加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渔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地区开展了以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面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养殖制度的改革。目前,浙江嘉兴地区采取以青草鱼为主的混放密养措施,改变过去普遍以鲢鳙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上海市改革了以鲢鳙为主体鱼的放养结构,成倍增放了青、草、团头鲂等吃食鱼类。江苏无锡地区则提出了青草鱼与鲢鳙鱼并重的养殖方法,改变主养青草鱼,带养鲢鳙鱼,  相似文献   

15.
<正>鱼类溃烂病在鲫鱼、鳊鱼以及鲢鳙鱼等鱼类体表常有发生,特别在寄生虫感染以后或在运输、拉网操作以后,鱼类体表形成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影响了商品鱼的上市销售,耽误养殖生产,甚至引起鱼类死亡,由于常规消毒处理效果较差,恢复时间长,给该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鳋是大水体广为流行的病原体,鲢中华鳋是对大水体鲢、鳙鱼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体之一。虽然鲢、鳙鱼对鲢中华鳋的耐寄生能力较强,病症易诊断,不容易造成鲢、鳙鱼迅速大量死亡,但是当鳃丝上的鲢中华鳋寄生量过大时,鳃组织破坏严重,鱼类呼吸困难,鱼类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一、大水体鲢中华鳋病例1.涨渡湖湖泊基本情况: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内,面积5.55万亩,平均水深1.5米左右。2012年5月9日抽样检测发现,鳙鱼平均规格  相似文献   

17.
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我国鲢、鳙鱼的养殖从唐代鲤鱼养殖的衰败开始兴盛,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但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十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18.
<正>高温季节捕鱼,对鱼类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在大水体中,鱼类数量多,极易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为了降低捕捞对整个大水体鱼群的影响,并达到捕大留小、定量抽捕、均衡上市的目的,改进型定置张网应运而生。改进型定置张网在生产中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现已逐渐成为大水体在5-8月份捕捞鲢鳙鱼(俗称"热水鱼")的理想网具。一、结构用于捕捞"热水鱼"的改进型定置张网与普通张网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主要由翼网、八字网和箱网  相似文献   

19.
南方马口鱼是一种性凶猛、肉食性的小型鱼类,以其他鱼类的幼鱼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一直被列为应予清除的敌害鱼类,据笔者在郴县四清水库的初步观察,认为:南方马口鱼如被控制在一定体长范围内,能抑制小杂鱼,对以鲢鳙鱼为主的水库渔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鲢、鳙鱼是我国水库主要放养鱼类。多年来捕捞鲢、鳙鱼的渔具、渔法主要是《联合渔法》和拉网、围网、网箔以及刺网等。前者投资大、成本高、作业时间长、强度大,后几种网具除此之外,尚有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