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垂直绿化做为一种立体绿化形式,占地少,绿化效果好,是增加城市绿量和形成城市美好景观的好方法.本文从垂直绿化的特点、垂直绿化的材料、垂直绿化的形式三方面详尽阐述了在城市中发展垂直绿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常江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166-16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不断增加,有限的绿化面积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矛盾日益加剧,进行垂直绿化,增加绿量势在必行。而垂直绿化是一种立体绿化形式,占地少,绿化效果好,是增加城市绿量和形成城市美好景观的好方法。笔者列举了垂直绿化的形式和垂直绿化的植物品种,为广泛开展垂直绿化、提升城市绿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垂直绿化的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绿化能充分利用空中优势增加绿化面积,丰富绿化层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恢复生态平衡意义重大。垂直绿化的形式主要有棚架绿化、栏杆、篱墙绿化、阳台绿化、公路沿线山体绿化和立交桥绿化等。分析了这几种垂直绿化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宜种植植物。  相似文献   

4.
浅析垂直绿化对城市绿化美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蓓芝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55-155
本文介绍了攀援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三种垂直绿化的类型,阐述了垂直绿化在综合利用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城市环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兴起,绿化用地逐渐减少,城市中的平面绿化逐渐被占地少的垂直绿化取代。本文介绍了常春藤在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及绿化效果,从而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常春藤在垂直绿化中的景观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该研究以国内外垂直绿化景观构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杭州主城区垂直绿化现状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将垂直绿化分为墙体绿化、屋顶绿化、花架棚架绿化、栏杆篱笆绿化、三台绿化、立交桥绿化6种形式,对其垂直绿化常见类型、常用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其景观构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杭州市主城区垂直绿化建设存在植物种类偏少,色调较为单一,绿化功能价值偏弱,养护管理、空间利用率有待提高等的问题,从而提出丰富植物种类进行季相搭配,增加围合的可供人们进行休憩、娱乐活动的空间,安排专人进行养护等优化策略,力图达到生态与审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室内垂直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化方式,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以室内垂直绿化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室内垂直绿化的概念,阐述了室内垂直绿化的优点及其设计的主要形式,对三亚市室内垂直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收集,对室内垂直绿化在三亚市城市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三亚城市特点,提出了不同公共区域室内垂直绿化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垂直绿化的概念与应用形式,指出了其在城市园林中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防护功能、生产功能和降噪功能,阐述了垂直绿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绿化理念与城市规划理念脱节、城市绿化布局缺乏合理性、植物种类较为单一和垂直绿化的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等4个问题,并提出了革新城市垂直绿化理念、注重垂直绿化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丰富垂直绿化植物的种类、加强垂直绿化配套设施建设和积极学习其他国家与城市的垂直绿化经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郑州市及其生态条件相似城市的垂直绿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选择郑州市四环内的公园(游园)、住宅区域及单位区域3种类型区域的227个样点为调查对象,对其垂直绿化情况、方式和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郑州市227处调查点中有178处应用有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应用率达78.4%,其中住宅区域的垂直绿化应用率最高,达84.7%;调查点内的垂直绿化植物共计42种,其中藤本植物38种,占比90.48%;藤本月季、紫藤、地锦、美国凌霄、七姊妹蔷薇、常春藤、扶芳藤、木香、迎春、连翘等22种植物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其中藤本月季在调查范围内应用频度最高,达0.854,紫藤、地锦、美国凌霄、七姊妹蔷薇、常春藤、木香、扶芳藤等应用频度均在0.4以上;郑州市目前广泛应用的垂直绿化形式有墙体绿化、桥梁绿化、立柱绿化、廊架绿化、围栏绿化、边坡绿化6种,公园(游园)区域的垂直绿化形式最丰富,应用植物种类数量最多。郑州市城市绿化中垂直绿化应用较为广泛,但绿化方式传统,绿化植物单一。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垂直绿化的常用形式,如攀援绿化、阳台绿化、窗台绿化、屋顶花园等,总结了垂直绿化植物应用的一般原则和形式以及垂直绿化的方法和优势,介绍了30多种新优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期望为广泛地开展垂直绿化、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群落特征和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郁闭度较大;天然林多为萌蘖次生林,林相不整齐,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人工林胸径前期生长较快,天然林胸径前期生长较慢;人工林胸径速生期和生长高峰出现时间比天然林来得早,但持续时间比天然林短.人工林树高前期生长较快,天然林树高前期生长极为缓慢;人工林树高速生期比天然林来得早,生长速度也比天然林快,而天然林前期受压明显.人工林材积速生期和材积生长高峰比天然林来得早,而天然林的数量成熟相对较迟.  相似文献   

12.
福建青冈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比天然林早;福建青冈天然林材积生长27年生后明显增加,48年生时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人工林15年生时增长缓慢,35年生时材积年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可见福建青冈人工林材积生长比天然林生长表现快,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图3参10  相似文献   

13.
造林密度对峦大杉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峦大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选用福建武平8年生不同造林密度(2 700、3 000、3 300、3 600株·hm-2)峦大杉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等系列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的圆满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胸高形数等5个形质性状;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峦大杉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和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表明峦大杉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有着显著的造林密度效应。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抑制效应;而林分蓄积、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胸高形数等形质指标以及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表现出促进效应。造林密度对峦大杉的造林保存率、树干通直度、尖削度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峦大杉综合得分值,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综合8年生峦大杉生长形质以及林分分化情况,造林密度2 700株·hm-2的峦大杉总体生长表现最好,有利于峦大杉大中径材的培育,并适时间伐、抚育。  相似文献   

14.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随着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大幅度下降,微量元素也有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酶活性逐渐提高,其中2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酶活性最高。根际土壤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根际土的pH均小于根外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在根际土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而5年生的小叶锦鸡儿灌丛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则出现了亏缺。  相似文献   

15.
橡胶林钾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国内外橡胶林钾素相关研究,指出在橡胶林生态系统中,钾的来源途径主要包括土壤、降水、枯枝落叶归还和人工施肥等,输出途径主要为采胶、采种、淋溶损失和水土流失,针对当前胶林系统内钾素养分失衡的现状,对橡胶林钾素循环进行系统动态模拟研究,实现养分循环理论研究与指导施肥的有机结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发挥着重 大作用。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 差。通过深 入分析了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诸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借鉴欧洲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重视生境评价和演替规律研究, 对现有人工 林,按照不同类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团状采伐、带状采伐、单株采伐等创造林窗 ,进而通过人 工造林或天然更新的方式促其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实现近自然化改造;以合理的收获作 业恢复 地力、通过法律和政策体系规范人类经营活动等我国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开展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不同林分因子,得出造林施工偏差对幼龄林林分结构、林木冠形、根系生长、胸径生长及抚育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龚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63-6766
[目的]评价7年生喜树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及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及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差异,为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奠定理论依据。[方法]野外调查及结合室内水源涵养能力测定方法。[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光皮桦人工林喜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马尾松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喜树人工林,总孔隙度大小顺序为喜树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表现为光皮桦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喜树人工林,土壤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喜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不同林分类型0~40 cm土壤总蓄水量以喜树人工林最大,马尾松人工林次之,光皮桦人工林最小。[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大小顺序为喜树人工林(275.68 t/hm2)光皮桦人工林(255.94t/hm2)马尾松人工林(246.76 t/hm2)。  相似文献   

19.
对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的病虫害开展了普查和系统调查,并对3种茶园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病虫害组成和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昆虫分布趋势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昆虫数量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天敌所占数量百分比为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常规管理茶园。在云南茶区可用黄色粘虫纸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其他叶蝉;针对不同茶园主要病虫害,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爱禾0.3%印楝素、云菊、绿颖、武夷菌素和硫悬浮剂等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8年生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湿地松林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呈增大趋势 ,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容积质量则呈下降趋势 ;而杉木林则与此相反。由此可见 ,杉木林不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 ,而湿地松林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能力 ,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