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医疗保健作用显著,以南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陕西虽是我国南瓜生产的优生区之一,品种资源也丰富,但产业开发滞后,因此,引导和培育南瓜产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汪为平 《蔬菜》2000,(9):15-15
“东升”南瓜是我基地从台湾农友公司引进种植的新品种.它与普遍南瓜不同特点是前期结果早,产量高,而且果肉粉质香甜、肉质风味有点似甜味板栗、品味独特,而且富含维生索C和维生索E,是普通南瓜的1倍以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蔬菜,也是栽培效益很好的新兴作物。  相似文献   

3.
黄明华  王继胜 《蔬菜》1999,(4):12-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以往追求数量和价廉,转为追求质量、营养和保健效果,南瓜苗作为一种新兴的特种菜,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市城乡菜市场的主要蔬菜之一、生产方面为适应市场需求,已改进为以采收南瓜苗为主的高密度、多茬次,周年生产以及保护地栽培等系列化栽培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南瓜亩的主要栽培技术及采收食用方法介绍如下:一、南瓜苗的营养和食用方法1.南瓜苗的营养保健价值南瓜苗不仅味道鲜美、口感好、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叶绿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南瓜产业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作物产业化龙头产业之一,但南瓜疫病严重影响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的生产和发展,搞好南瓜疫病综合防治,对促进南瓜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瓜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我国籽用南瓜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目前种质创制和新品种 选育尚有待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籽用南瓜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籽用南瓜产量、抗性、种皮颜色、 营养成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定位及调控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籽用南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籽用南瓜 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瓜     
《吉林蔬菜》2000,(4):25-25
南瓜主要包括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州南瓜)三种,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1特征特性 南瓜的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四个时期。南瓜在生长期间要求温度稍高,但在瓜类中属于低温性,若超过35℃,雄花易变为两性花。笋瓜在平均气温超过22~23℃时,则淀粉的积累能力减弱,如再升高温度,则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西葫芦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毒病严重发生。南瓜在长日照下,雄花多,在短日照下则雌花多。南瓜耐旱、耐瘠。西洋南瓜耐旱性较东洋型南瓜差。2新优品种 ①东升金红色果皮,…  相似文献   

7.
南瓜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特殊的保健功能而倍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满足市场对优质南瓜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花卉研究所通过广泛搜集国内外优异资源,定向选育,培育出富含铬(对糖尿病有防治作用)和具有优良口感的南瓜新品种永安1号、永安2号,并于2003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观赏南瓜(ornmantalgourd)又名玩具南瓜,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美洲南瓜(C.pepo L.)的观赏南瓜群.果形奇特、果色丰富,观赏价值高,近几年来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观赏南瓜色彩艳丽,有红、橙、黄、绿、白等多种颜色;外形小巧美观,有球形、洋梨形、长球形、卵形、飞碟形、皇冠形等;其大小如拳头,单瓜重150 g(克)左右,一株可结瓜多个,栽培技术简单,除在温室、露地种植外,还可在家庭的阳台、楼顶及窗口上栽种,深受广大市民和观光游客欢迎,既能食用又可观赏,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现以大棚栽培为例,介绍观赏南瓜"龙凤瓢"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南瓜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救荒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文革”以来南瓜生产进入衰弱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20 世纪90 年代,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南瓜产业两次发展的驱动力完全不同,影响也各不相同。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0,23(3):47-47
<正>南瓜作为我国传统种植作物之一,近年来已经以其独特的药效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人的所重视,南瓜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当前全国南瓜的育种、生产及市场发展形势,为了提升全国南瓜科研生产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台湾的消费者已日渐了解南瓜营养价值及好处,也进而广泛带动了广大民众对南瓜食用率的上升,以往对南瓜的禁忌已逐渐被打破了、释疑了;食用方式也从最基本的蒸、煮、烤、南瓜汁等,衍生出副食品——加工用的馅料、米粉、面条、南瓜茶等,或各形各色观赏用玩具南瓜,或过年用的“吉祥”(中、大型南瓜品种名称)南瓜;部分农会更是将大南瓜比赛列入每年年度计划。南瓜市场除了上述外,消费者对南瓜“质”的要求也开始重视,市场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巨型南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瓜(Cmaschata Duch)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ta)的一个植物种群。南瓜主要起源于中国、美洲及印度地区.是人类社会栽培较古老的作物之一,人类种植南瓜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50年。南瓜是蔬菜中资源最为丰富、形态变化最大、色彩最为丰富、最具有变异性的种类,被专家称为植物界的“多样性之最”。在观光农业方而占有一定份额并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物,如金童南瓜、佛手南瓜、鸳鸯南瓜、玩具南瓜等,都十分小巧可爱,  相似文献   

13.
王晖  晏金桃 《蔬菜》2009,(6):6-7
南瓜果实清香甜脆、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在近年的蔬菜消费结构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南瓜有3个主要栽培种类,即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其中优质的印度南瓜品种,又称板栗南瓜或西洋南瓜,具有抗逆性较强、早熟、易于栽培、耐贮运、口感好、品质风味佳,富含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种植效益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栽培面积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4.
杨斌  吴斌 《西北园艺》2006,(4):26-26
1 品种选择冬种南瓜要选择质粉甜香、耐寒抗病性好、商品性佳、耐贮运的优良品种,如桔红三号南瓜、红辉南瓜、红英南瓜等。  相似文献   

15.
王迪轩  杨益然 《蔬菜》2004,(5):13-13
南瓜的传统栽培方式是露地栽培,爬地生长,3月育苗,4月定植,7—9月采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南瓜也可进行反季节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06,(6):57-57
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全宏博士主持的“南瓜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南瓜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相关的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的“南瓜多糖提取产业化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瓜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系列成果包括“速溶南瓜粉产业化技术研究”、“南瓜多糖提取产业化关键技术”、“南瓜种籽油与南瓜籽蛋白产业化开发技术”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广袤,属寒温带季风气候,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
每年6~8 月,全省平均温度适宜,降水充沛,降水量占全年的65% 左右,因此,非常适宜籽用南
瓜的生长,该省已成为我国籽用南瓜主产地之一。黑龙江省有30 多个县市种植籽用南瓜,主要集中
在鸡西、齐齐哈尔、七台河、佳木斯、鹤岗、牡丹江等地,总种植面积超过13 万hm2,生产的籽用
南瓜已经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土耳其等国家。籽用南瓜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
之一。  相似文献   

18.
贾长才 《蔬菜》2005,(8):10-11
优质印度南瓜又称栗面南瓜,由于其营养丰富,所含的β-胡萝卜素和南瓜多糖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和消费量逐年扩大。笔者近年从国外引进大量南瓜种质资源,并进行多品种杂交和自交分离提纯,筛选出一批优良自交系并试配组合。2000年对32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和组合筛选,其中BL126×BH258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定名为绿星栗。2001-200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及多点生产示范,表现出中早熟、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优点。2002年秋开始小面积推广,市场反馈良好,已累计推广种植600多hm2。一、品种特征特性绿星栗南瓜属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观赏南瓜品种介绍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南瓜属于南瓜的变种,瓜皮、瓜形奇异多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观赏南瓜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南瓜观赏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较大面积的开发种植,其售价是普通南瓜的3-10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观赏南瓜的主要品种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南瓜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并且栽培面积广泛,在农业生产中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瓜营养丰富而全面,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除了作为鲜食蔬菜外,还可以通过深加工使南瓜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其市场及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南瓜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南瓜的营养成分及其药用功效,并综合阐述了当前南瓜加工技术和设备现状,指出了南瓜加工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发展建议,旨在为南瓜加工业的发展和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