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坝肩的受力对于一个大坝来说很重要,通过掌握坝肩边坡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坡体的变形状况,通过锚杆应力计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反馈,为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及开挖支护提供数据信息和参考资料,同时为安全施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实践认为,重力式挡土墙中,仰斜墙受的主动土压力最小,墙面边坡不宜缓于1∶025,一般应设置墙趾、排水孔和沉降缝;浆砌石拦渣坝坝体断面一般应为梯形,上游坝坡取1∶01~1∶02,下游坝坡取1∶06~1∶1,坝内修筑排水孔(管);干砌石拦渣坝上游坝坡可取1∶1,下游坝坡可取1∶2,坝体内不设排水孔;拦渣坝坝址处沟道狭窄时,可修筑浆砌石圆拱坝,坝顶拱圈中心角不能小于80°  相似文献   

3.
正在建设中的西南某水电站,在开挖过程中,右坝肩岩体的不同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迹象,局部出现了小规模的跨塌现象。为了评价开挖对边坡的影响,根据施工开挖的顺序,应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法对坝肩边坡开挖后的变形、应力状况及破坏区分布进行模拟,揭示边坡可能的失稳的部位,并对边坡的支护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淤地坝运行中,坝基砂卵石层及坝肩与岸坡结合处岩层常出现渗水,对坝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坝址存在不良的渗水地质和建坝过程中处置不当所造成。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压水止溢法,效果不十分理想。在临县多年的淤地坝建设过程中,不断试验探索,研究成功了集水输排法,应用效果良好。介绍了集水输排法具体的单井输排法、截潜流输排法工程布置、设计要素和施工注意事项,可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淤地坝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常尾矿库坝体变形受尾矿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的水文地质环境的控制,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变形(包括沉降与水平位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从沉降观测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其规律性的,文章利用龙岩恒星选矿厂尾矿库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变形观测资料对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类坝型的管理工作以及安全稳定性评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针对王家岭煤矿风井场地边坡稳定性问题,调查分析了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在用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Sarma法)和有限元法对整个场地典型边坡剖面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并给出了安全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二者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用方法的合理性.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评价、治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然坝及其类似堤坝的决堤,前人主要是对坝体的决堤过程、洪峰和溢流形成的机理、以及预防决堤的对策和决堤时流量的推测等方面的研究,但就关于天然坝决堤过程及其决堤时流量的变化尚有很多不明之处;为此,2006年日本学者小田晃等人通过模拟试验对天然坝的决堤的侵蚀过程和决堤时的流量,以及天然坝的不同构成材料和不同形状进行了研讨。其结论是黏着性差的沙质材料天然坝,极易发生溢流侵蚀,其最大溢流流量比膨润土混合材料的高30%~70%;最大溢流量的发生时间沙质材料坝比膨润土混合材料坝提前5~10 s;沙质材料坝,决坝时最大溢流过程线呈尖锐状;坝体下游边坡比降缓,不易发生急剧的侵蚀,最大溢流量也小,发生时间也迟,溢流持续时间也长;天然坝决堤的初期,在顶端急剧向纵向侵蚀,而横向侵蚀则发生在最初溢流高峰之前。此项研究,将对我国研究沟壑治理工程提供良好的借鉴材料。  相似文献   

8.
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工程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在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为安全系数法,它是经过长期工程实践证明的一种有效设计方法。由于现阶段只有理论上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的公式,并不能直观感性的认识,不便于工程实践上应用。针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参数,采用极限平衡原理、强度折减法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边坡的坡角α和坡高H进行分析,通过不断改变单一变量的值,得出其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并采用软件分析拟合出公式,从而得出简单可行的判断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骨干坝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行若干意见过程中水土保持骨干坝设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水土保持骨干坝"三大件"枢纽组成结构条件下,放水工程、溢洪道及其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思路,以及坝体渗流计算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上游水位及其渗流计算条件的设定,对进一步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行、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土保持骨干坝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四川省西溪河流域某水电站左坝肩上部,其失稳不但影响大坝施工,而且将对电站枢纽建筑物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现今在其地表出现多条裂缝,因此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迫在眉睫.在地质测绘、现场勘察及岩土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由两岸滑坡物质形成,进而形成了天然堰塞湖,附近区域现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了对该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积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小流域淤地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分析淤地坝建设效益,更好地为淤地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方法]2005—2010年,在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选择了12条典型小流域坝系,布设监测点,采用遥感、水沙观测、调查等方法,连续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动态、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坝系工程安全等监测。分析了淤地坝建设与坝系配置、坡面治理、拦沙蓄水、坝地利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淤地坝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主体,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淤地坝坝系。  相似文献   

13.
宁夏典型流域淤地坝系运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险坝会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生命和经济财产安全,因此淤地坝运行风险的识别和研究尤为重要.选取宁夏西吉县车路沟坝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并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单坝及坝系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对各坝7个暴雨重现期下的运行风险及坝系300年一遇情景下的运行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的增加,车路沟、前咀骨干坝以及东庄湾中型坝的风险等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重点关注;当遭遇300年一遇暴雨时,西吉车路沟流域运行风险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王昭单元>前咀单元>流域坝系>大坪单元>盘路湾单元,各淤地坝单元以及流域坝系均处于运行安全状态.本研究整体上实现了单坝,淤地坝单元以及流域坝系的运行风险评价,为该地区的淤地坝安全预报预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沟道内如单坝能实现相对稳定,则坝系也可实现相对稳定,而坝系相对稳定并不是指每个单坝都有可能和必要全部达到相对稳定.坝系相对稳定的最大设计单元控制在面积30—50km~2的小流域内比较符合实际.坝系建设与坡面治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坡面治理具有减洪滞洪作用,可使坝系达到相对稳定所需的坝库数量及单坝高度相应缩减,从而减少坝系工程规模,缩短坝系相对稳定的形成时间,提高坝地的利用率和保收率.目前所采用的坝系相对稳定系数(淤地面积与坝控制面积之比)反映了流域坡面产流产沙与坝系滞洪拦沙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有一定局限性,应以此系数为中心建立一套能全面描述坝系相对稳定状态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平原水库渗漏对下游农田土壤的水盐动态变化影响较大,易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水库常采用"上防下排"措施来降低坝后农田地下水埋深,但排水沟参数如何选择,与坝基防渗体如何联合使用,治理效果如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基于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恰拉水库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针对"上防下排"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恰拉水库采用水平铺盖、悬挂式防渗墙或无防渗措施时,坝后农田地下水埋深与坝后排水沟位置及深度的关系,并针对下游坝坡稳定及坝后积水进行分析,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渗流控制方案下,农田地下水埋深均以排水沟中轴线为对称轴呈现"漏斗形"降落趋势,排水沟前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大,排水沟后的地下水位有一小幅度的减小,因此,"上防下排措施"从"源头"处减小渗水进入坝后农田,增大农田地下水埋深。3种方案对比显示,不同"上防下排"渗流控制方案在遏制水库渗漏和减小坝后农田地下水的效果不同。悬挂式防渗墙和无防渗体工况不能有效减小水库的渗漏量,联合排水沟使用效果较差。22倍水头的水平铺盖在渗流控制方面优于悬挂式防渗墙和无防渗体时的工况,联合坝后排水沟及时排水后,可有效的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2.72 m左右,大于当地的地下水临界水位2.45,有效遏制坝后土壤的盐渍化趋势。排水沟设置的位置和深度对大坝稳定存在一定影响,计算实际工况(22倍水平铺盖)时下游坝坡抗滑安全系数为1.358,大于下游坝坡最小抗滑安全系数1.242,下游坝坡处于安全状态。排水沟设置后,坝趾至沟间的积水长度是产生坝后沼泽化的主要原因。计算和实测实际情况下的积水长度为0.27 m,沼泽化面积较小。此外,计算还发现避免农田沼泽化对应的排水沟最小深度为5.18 m,实际工程中排水沟深度为6 m,可见当前的防渗形式以及排水沟至坝趾的距离及深度是合理的。库水位变动、排水沟排水的及时性对坝后地下水埋深也有较大的影响,排水沟作为辅助措施应与农田排水沟(渠)、水库防渗体以及农田灌溉制度配合使用,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张玉  张晋  彭鹏  汪燕  杨智  安森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1):149-157,166
[目的]探索准确、快速的滑坡易发性区划方法,为区域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为政府治理滑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逻辑回归(GBDT-LR)和信息量(I)模型耦合的方法,实现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该方法通过对原样本地学习,组合产生新的模拟样本,从而增强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滑坡的拟合能力;采用Borderline-Smote算法解决样本数据不对称的问题。选用r.slopeunits软件划分的斜坡单元作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坡度、坡向、地形曲率、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TWI)、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断裂距离和距水系距离总计10个评价因子。分别从频率比、滑坡灾害点及隐患点密度、ROC曲线3个方面对构建的滑坡易发性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I-GBDT-LR分别比I,LR,I-LR模型的高易发区频率比所占比例提升约10%,13%,7%,高易发区滑坡灾害点及隐患点密度分别提升约9,11,7,ROC精度提升约10%,9%,5%。[结论]从检验指标综合来看,耦合模型的精度均高于单一模型,所提出耦合模型精度又高于I...  相似文献   

17.
淤地坝坝体体积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于已确定的淤地坝坝址,坝体的纵断面(即沟道横断面)是一定的。根据实测的沟造横断面,以沟底最低点为坐标原点,沟道一侧的岸壁曲线可用幂函数形式表示之。利用这种幂函数关系,对于坝坡均一的坝体.在设定坝顶宽、坝高和上下游边坡之后,作者推导出沟道一侧坝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沟道两侧的坝体体积即为坝体总体积。对于非均一坝坡、设有马道的坝和坝体加高的体积,可将坝体横断面分割为由几个均一坝坡组成的坝体断面,分别计算其体积。这种计算方法的精度,取决于坝址横断面岸壁曲线回归方程与实际岸壁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边坡分析软件及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陕北绥德县关地沟4号坝上游典型坡沟系统的概化模型,应用概率统计和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从坡沟系统的力学稳定和受力破环的角度,得到了随淤地坝坝地的逐渐淤高坡沟系统的稳定性、滑塌概率和滑塌量分别增强、减弱和减少,其随坝地淤高的变化分别满足二项式、二项式和直线规律.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对坡沟系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指出了稳定系数最小,滑坡概率最大时坡沟系统濒临滑坡侵蚀时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分布区域:(1)X方向的最大位移是沟坡中下部位垂直向坡体内约15 m的范围;(2)y方向的最大位移是从峁顶向两侧各延伸10 m左右的扇形区域;(3)拉应力最大值区域是从峁顶经峁坡向沟坡坡缘线向坡体内延伸9m左右的带形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坡沟系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配置及生物措施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评价坡沟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一定可靠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