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黑星病是侵染梨树叶片和果实的主要病害。发病后能引起花序枯死、幼果畸形、早期落叶,不仅影响当年梨园产量、质量和收益,而且使树势衰弱,影响翌年的产量。近年来,由于梨农防治措施不当,使用药剂不得力,致使黑星病危害加重,严重影响梨果品质和产量。1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梨腋芽的鳞片中越冬,其次在落叶上。在运城酥梨产区,梨黑星病病芽梢出现期为4月中旬,病叶出现期为5月上旬,病果出现期为6月上旬,发病盛期在7月至8月,全年有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正>1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梨树上一种主要病害,危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等。从落花期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很象一层霉烟,这是最主要的特征。果实受害后,先产生淡黄色圆形斑点,扩大后病部凹陷,其上密生黑色霉层,最后病斑木栓化,变硬,凹陷龟裂。梨黑星病发生后,常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果实畸形,不能正常膨大,同时病树第2年结果明显减少,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6月下旬是梨黑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梨黑星病开始侵染幼果的时期。可用活性高、内  相似文献   

3.
梨黑星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病时期长,不仅降低梨园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逐步毁坏梨园。 1 危害特征 梨黑星病能侵染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包括鳞芽、叶片、叶柄、叶痕、新梢、花序、果实,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 2 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4.
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雾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侵害梨树叶片、叶柄、果实、花序、芽鳞、新梢等部位.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提早落叶,果实遍布病斑,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对红南果梨危害十分严重,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我们于2003-2004年对辽宁省部分地区红南果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症状可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其症状特点是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由于梨黑星病菌的越冬方式不同,最初发病的部位也不一致。病菌在芽鳞内潜伏越冬,随梨芽萌发,病菌先侵染幼嫩的新梢基部,产生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芽抽出来的病梢叫病芽梢,以病  相似文献   

6.
梨黑胫、黑星、黑斑三种病害是梨树生产中常见的三种病害,也是易于混淆的病害,只有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才能在防治时做到对症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它们三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1) 为害部位不同。梨黑胫病主要危害树干;黑星病为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及新梢;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及新梢。  相似文献   

7.
梨黑星病又叫梨疮痂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从落花期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侵染新梢、叶片、果实等绿色幼嫩组织,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很像一层霉烟.该病发生后,常会引起早期大量落叶,树势衰弱,对梨果的质量和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为有效防治梨黑星病,我们于2011年进行了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选在正定县占村梨园,面积为10 hm2,主栽品种为‘鸭梨’,树龄20年,株行距2 m×6m,管理水平一般,梨黑星病历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是豫东地区梨树的主要病害,近几年,由于防治用药混乱,病菌抗性增强,发病呈上升趋势。故此,我们于1995~1998年对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危害概况1996年开封市梨黑星病大流行,发生早,6月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波及了全市各梨产区,病果率、猴头果率高,落叶严重。开封市植保站曾对全市5县市作了调查,梨树种植面积为7600公顷,全部发病。病果率在30%以上的梨园面积4760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62.6%。梨黑星病危害果…  相似文献   

9.
正梨黑星病危害梨树叶片、果实、芽、花和新梢,若防治不及时常造成提前大量落叶,影响产量和质量,削弱树势,并影响到下一年甚至未来几年梨树的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导致挖树毁园。1症状特点梨黑星病能够侵染梨树地上部分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包括花序、叶片、叶柄、新梢和果实,  相似文献   

10.
<正> 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 Aderh)是梨树(P-yrus sp.)上主要病害之一。1985~1986年我们在密云县栗榛村开展了梨黑星病化学防治适期及8种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下: 一、梨黑星病化学防治适期 关于梨黑星病防治适期,国内多数植保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梨黑星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梨黑星病病菌能以不同的形式越冬,病芽梢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初侵染来源[1-3],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病菌有性生殖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梨园内的越冬病叶上都能形成,子囊孢子是梨黑星病的另一重要初侵染来源,对于某些梨园来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初侵染菌源[4]。因此,有效控制子囊孢子形成,降低初侵染菌源量,对于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流行有重要作用。福星是目前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尿素能有效地抑制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和柑桔球…  相似文献   

12.
<正>梨黑星病又称梨疮痂病、梨黑霉病,其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广,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流行年份如果防治不当,常造成大量叶片早期脱落,多数果实丧失商品价值。为寻求防治梨黑星病的高效新药剂,我们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进行了70%甲硫·氟硅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提早落叶,果实遍布病斑,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在衡水梨产区普遍发生,鸭梨发病较重,雪花梨发病较轻,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4.
梨黑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在各梨区普遍发生,每年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在该病流行年份1998年,陕西大面积严重发生,损失惨重。1999年陕西大面积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个别地区还有严重危害。现将梨黑星病发病因素和综合防治技术调查总结如下,为以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梨黑星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9~198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河北省梨黑星病越冬的主要初侵染源是“病芽梢”。盛花期后病芽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叶、果,其被害程度与病芽梢的多少呈正相关。经人工接种,明确病菌侵入梨芽的时期是在6~9月份,重点是8月份,此时梨叶、果发病程度与翌年病芽梢发生多少也呈正相关。提出病芽梢发生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去年在陕西省彬县、礼泉及渭南一些梨区发生比较严重,引起早期落叶,树势衰弱,果实畸形且果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黑斑,不耐贮运,对产量、品质及商品价值影响很大。 1 发病部位及症状识别 梨黑星病能危害梨树的鳞芽、叶、叶柄、花序、果实、果梗及新梢等器官的绿色幼嫩组织,发病部位形成黄色病斑,而后逐渐发展长出黑  相似文献   

17.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雾病,是梨树最严重的病害,新梢、叶片、果实均可患病,新梢受害后焦桔,叶片受害后变黄脱落,果实受害后生黑斑,后期龟梨,果实变成畸形,味苦失去食用价值,当年可减产20-40%,并使第二年产量受到影响.根据多年的实践调查,现就黑星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果树》2017,(Z1):78-82
梨黑星病(Pear scab)也称为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果实和叶片,梨对黑星病的抗性与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黑星病菌生理小种等有关,而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性遗传、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有关。就梨抗黑星病的抗病性遗传、抗病机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与定位等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兴化市栽培的梨树为白梨系统中的雪花、鸭梨、酥梨与砂梨系统中的明月、赤穗、太白等。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前期病虫为害严重 ,主要病虫害有 :黑星病、锈病、轮纹病、梨网蝽、梨茎峰、梨小食心虫 ,刺蛾等。黑星病使梨树早期落叶、产量下降 ,果实畸形 ,果实品质变差。梨网蝽在夏秋季大发生使叶片早落 ,秋季梨树开花 ,严重影响梨树第 2年产量与经济效益。从八十年代中期起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基本上控制了梨树病虫害 ,梨树生产取得较高效益。现将主要作法介绍如下。1 1月中旬至翌年 3月中旬为梨树的休眠与萌芽始期。冬季主要工作为清园 ,…  相似文献   

20.
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高温高湿的年份发病偏重,干旱年份较轻。根据梨黑星病的侵染循环规律和多年的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梨黑星病主要以病芽梢作为初侵染源。病芽梢在新梢基部出现小块微黄色斑,很快长出黑霉。病芽梢以新梢及叶丛枝最多,果台枝也有发生。一般从花后开始出现,所以花后剪除病芽梢及花后喷药很关键,此时期控制得好,就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