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9,(7):37-40
以拮抗菌HM-7的光密度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优化,利用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优培养基,旨在提高拮抗菌HM-7的产菌量,为进一步研究拮抗菌HM-7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同时为生物防治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拮抗菌HM-7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 g、酵母膏8 g、NaCl 4 g、蒸馏水1 000 m L、pH7.0,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更利于菌体生长,为扩大培养拮抗菌HM-7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以醋糟基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糟中分离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与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拮抗菌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抗病促生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醋糟中分离到了1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Z,且菌株CZ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对西瓜枯萎病、香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苹果炭疽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根据菌体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Bacillus vallismortis CZ)。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CZ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株CZ后,黄瓜小苗的病情指数降低了18.3%。由此可见,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CZ具有开发成生防试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瓜枯萎病病原拮抗细菌DS-1菌株鉴定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DS-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DS-1与已报道的Brevibacillus brevis 16S rDNA具有100%同源性,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DS-1为短短芽孢杆菌。基因库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EF108303。DS-1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促生作用,苗期防治枯萎病的效果显著,防效达84.92%。  相似文献   

5.
2株抗枯萎病尖镰孢菌内生细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雪莲  代鹏 《果树学报》2007,24(4):483-486
华南地区因尖镰孢菌引起的枯萎病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香蕉枯萎病,对香蕉产业来说更是毁灭性的病害。分离、筛选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是防治枯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从海南红树林健康叶片中分离到102株非致病性内生细菌菌株,通过室内抗菌活性的测定,得到了2株对枯萎病尖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对它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其中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命名为BS-009;另一株确定为新发表种Bacillus Mojavensis的一个相似种,命名为BM-027。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对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分别以香蕉枯萎病镰刀菌细胞壁和几丁质为唯一碳源进行几丁质酶产生菌初筛和复筛,然后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几丁质酶产生菌中筛选出一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XW-2。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及碳源对XW-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在初始pH为7~8,温度为31~34℃时活性最高,几丁质诱导的发酵液活性高于病原菌细胞壁。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拮抗试验可见病原菌菌丝缢缩、消解、顶端膨胀,菌丝体畸形、断裂。  相似文献   

7.
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黄瓜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每年因该病的危害而造成的黄瓜死亡率都在10%左右,个别严重地块达到20%以上,成为影响黄瓜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2年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培养提取了一种新的微生物防治菌剂--枯草芽孢杆菌AS(以下简称枯草芽孢杆菌,浓度为35亿活芽孢/ml(毫升)).我们引进并试验了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为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效筛选法从不同环境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XF-7。研究了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黄瓜种子发芽,且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79.57%。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XF-7与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XF-7鉴定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XF-7,在GenBank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JN315670。  相似文献   

9.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温室试验条件下,施用不同生物制剂对黄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期间,与不施肥(CK)相比,发根宝生物制剂施入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幅最大,为772.11%和412.85%,真菌数量增幅较小,为34.17%;发根宝制剂和T32木霉复合生物制剂能显著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产量分别提高12.91%和11.74%。说明2种生物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可有效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10.
黄瓜枯萎病拮抗芽孢杆菌B67在土壤及黄瓜根际的定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抗利福平标记法研究拮抗芽孢杆菌B67在土壤及黄瓜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利福平标记菌株B67在土壤中的定殖随时间延长土壤中菌量下降,至第31天菌量降至0。不同黄瓜品种对拮抗芽孢杆菌B67定殖影响不显著。B67菌株处理后,在黄瓜根系各部位土壤中均发现供试菌株,且菌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至第20天时仍能检测到供试菌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