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杉木、厚朴实生苗进行了不同坡向(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造林比较试验,对试验地12年生的杉木、厚朴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厚朴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以阴坡和半阴坡较高,其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分别达11.8cm、10.2cm,平均树高分别达9.2m、8.7m;厚朴的平均胸径分别达9.1cm、8.2cm,平均树高分别达7.5m、6.6m。总蓄积量以阴坡最高,总蓄积量达137.475m3/hm2,分别比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提高41.3%、130.4%、304.7%;坡向对杉木、厚朴的造林保存株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竹柏5年生大苗在青冈栎林冠下进行了不同坡向(半阴坡、阴坡、阳坡)种植效果比较试验,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竹柏造林成活率、胸径、高度、冠幅、分枝数5项指标均以半阴坡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2.2%、平均胸径达2.40cm、平均高达244.6cm、平均冠幅达134.7cm、平均分枝数达40.1条;5项生长量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半阴坡﹥阴坡﹥阳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6年生的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杉木、乳源木莲的生长量呈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阴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8㎝、5.1m、2347株/hm~2、24.87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2㎝、4.0m、630株/hm~2、3.024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27.902m~3/hm~2。不同坡位乳源木莲、杉木的生长量呈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9㎝、5.5m、2355株/hm~2、27.31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5㎝、4.2m、628株/hm~2、3.517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30.835m~3/hm~2。  相似文献   

4.
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不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高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5.
在子洲县选择样地和样树,进行了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等不同坡向对核桃幼树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影响研究,结果为不同坡向对核桃幼树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半阴坡最有利于核桃幼树生长,其次为阴坡,阳坡最不利;在榆林黄土高原区核桃栽植应优先选择半阴坡,其次为阴坡,因尽量避免选择阳坡。  相似文献   

6.
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杉木林下进行了套种闽楠试验,对套种后6年的林分生长量、闽楠叶绿素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太大或过低的林下套种均会对闽楠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以郁闭度为0.4~0.6的杉林冠下套种闽楠的效果较好。与郁闭度为0.8的套种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提高了12.9%~20.2%、12.9%~15.5%和38.9%~56.6%;闽楠的保存率、树高、地径分别提高了22.62%~26.17%、10.9%~22.78%和34.29%~48.57%。叶绿素水平也提高了70.2%~85.1%,体现郁闭度0.4~0.6的林分小环境条件较适合闽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对引种杂交马褂木纯林、二代杉木纯林的不同坡位、坡向的生长因子进行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杂交马褂木在下坡生长量高于中坡、上坡;阳坡生长量最大,半阴坡次之,阴坡生长量最小,各坡位、坡向马褂木的生长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杂交马褂木人工幼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始终高于杉木纯林,9年生杂交马褂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8.4%、14.0%和81.3%,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泉州森林公园林下开展了不同坡向、坡位和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下南方红豆杉造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在不同坡位、坡向生长差异显著,生长量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阳坡。中下坡是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坡位,阴坡是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坡向。森林公园内南方红豆杉在木麻黄林和龙眼林下种植其生长量随上层林郁闭度的增大而提高,空地栽种南方红豆杉保存率低,生长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年生格氏栲无纺布营养袋苗进行了格氏栲与杉木行状混交造林试验,比较了不同坡向、坡位的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对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阴坡和下坡的格氏栲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最高,其中:阴坡格氏栲的平均成活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分别达94.4%、1.07 cm、82.5 cm、56.1 cm,下坡的平均成活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分别88.0%、1.06 cm、82.0 cm、55.7 cm。  相似文献   

11.
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对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量的影响及其树种生长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质量等级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坡向以半阳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57.521 m3/hm2,阳坡次之,阴坡最小;坡位以下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70.795 m3/hm2,中坡次之,上坡最小。火炬松的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达0.97 cm,比马尾松高出6.4%,平均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56 m,低于马尾松10.8%,平均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达0.135 2 m3,略高于马尾松0.6%。因而,火炬松适宜当地造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干旱河谷封山育林区域与未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生长状况和灌草群落特征对比,开展封山育林对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成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向和海拔梯度上,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平均保存率和树高净生长量均极显著性高于未封山育林区,其差值变化幅度分别为21%(阴坡Ⅰ)~31%(阴坡Ⅲ)和42.7%(阳坡Ⅰ)~59.7%(阳坡Ⅱ);灌草平均盖度和高也表现为封山育林区高于未封山育林区,灌木和草本平均盖度差值变化幅度1.1%(阳坡Ⅰ)~26.7%(阳坡Ⅱ)和2.2%(阳坡Ⅰ)~18.5%(阳坡Ⅱ)之间;灌木和草本平均高度差值变化幅度8.2%(阳坡Ⅰ)~53.5%(阴坡Ⅲ)之间和17.9%(阴坡Ⅲ)~28.9%(阴坡Ⅱ)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调查了天然起源闽楠林不同坡向、不同坡位楠木林及其林下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坡向、坡位对闽楠林木胸径、树高和郁闭度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对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树高和郁闭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闽楠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阳坡极显著大于阴坡,中、下坡极显著大于上坡;阳坡的中、下坡有利于楠林胸径生长,阳坡、阴坡的下坡有利于林木树高的生长,阴坡的中、下坡则有利于其郁闭。(2)坡向、坡位以及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均对林下闽楠幼苗的数量和苗高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阳坡幼苗的株数和苗高极显著大于阴坡;中坡株数最多、但苗高最矮,下坡株数最少、但苗高最高,上坡株数、苗高均居中;阳坡×中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株数生长,阳坡×下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苗高生长,而阴坡×下坡既最不利于幼苗株数生长,也最不利于苗高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朝阳地区油松天然更新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影响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中影响油松幼树株数的顺序:坡向>坡位>土层厚度>郁闭度;影响油松幼树生长的顺序: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层厚度。油松天然更新由好到差的坡向顺序: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土层越厚,天然更新效果也越好;郁闭度中等(0.3~0.6)的林分,从更新数量、均匀程度及更新幼树的生长状况来看,都比较好,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对油松天然更新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于2008年在闽清县雄江镇安岭村开展了不同坡向和坡位油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不同的坡向和坡位对油茶的产量具有极其显著影响。不同坡向以阳坡的油茶产量最高,其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青果产量,平均产油量平均青果出油率分别达1.4 m、1.3 m×1.1 m、4687.5kg·hm~(-2),375.2kg·hm~(-2),8%。阳坡平均产油量分别比半阳坡、阴坡高出37.4%、89.5%。油茶在不同坡位造林,以中坡的油茶产量最高,其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青果产量,平均产油量、平均青果出油率分别达1.4m、1.4m×1.2m、4769.3kg·hm~(-2),391.1kg·hm~(-2),8.2%。中坡平均产油量分别比下坡、上坡高出16.5%、24%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冀北山地造林树种短缺的问题,选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华山松(Pinus armandii)、毛棶(Cornus walteri)、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栌(Cotinus coggygria)6个树种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檗、胡桃楸、毛梾、华山松和花楸5个树种均适宜在阴坡宜林荒山造林,黄栌适宜在阳坡宜林荒山造林,可作为本区宜林荒山人工造林树种。黄檗在半阳坡宜林地造林虽然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但生长量与健壮程度显著低于阴坡造林地,因此水肥条件差的半阳坡宜林地不宜营造黄檗林。胡桃楸在石质沟谷地造林虽然生长量与保存率低于阴坡造林地,但保存率在85%以上且生长较好,为该立地条件较佳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阳坡的油松存活率最高,阴坡最低,大小排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阳坡的油松人工林地径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阳坡的油松树高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坡向13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阳坡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1~13年生均大于阴坡;阴坡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材积数量成熟期早于阳坡;而阳坡的树高数量成熟早于阴坡。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开始,在海拔900~950m高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采伐迹地中引种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栽植后对其生长量在不同山体坡位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桦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1.77%;保存率平均达87.50%,中坡的成活率、保存率为最高,不同坡位对光皮桦的造林成活率影响极显著、保存率影响显著。造林第3年的胸径生长量平均达2.13cm,树高生长量平均达432.53cm,不同坡位胸径、树高生长量是山体下坡最高,不同坡位之间的胸径和高生长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光皮桦可考虑作为杉木人工纯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加以推广,但应选择中、下坡位,土层深厚的地段为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