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夏季气候炎热,由于蜜蜂劳动强度大,蜂王产卵会减少,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慎,蜂数会下降,以致无法生产王浆。因此,抗夏衰要做好以下几点:1.增加空气流通。天气过热时在箱外洒冷水和喂水,可将巢门大开,使箱内空气流通。对拥挤的蜂群,增加空巢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冬季气温偏暖,为了使蜂群适应气候的变迁,我初探了蜂群室外暗式越冬法,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培养越冬蜂以后,再将蜂群中的蜂王关入王笼,人为断子,加大蜂路,放屋后荫处,巢门朝北冻蜂,控制飞行,等外界温度下降0℃左右(刮大风或降雨天)蜂群无飞行时,当晚用草帘遮盖好箱前面,箱上面盖上油毡,再用茅柴遮盖  相似文献   

3.
(一)防暑降温蜂场要选择空气流通、有树阴的地方,或在蜂箱上覆盖草帘。天气过热时,可在箱外洒些冷水,并饲喂凉开水。对拥挤的蜂群,要提前做好增加蜂箱的准备,以增加空巢脾和巢础框,有利于青年蜂生产王浆。(二)加强管理蜂场要选择空气流通、有树阴的地方,或在  相似文献   

4.
陈学刚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我地庞、刘二位蜂友从夏到秋 ,整个高温季节都将蜂箱放在太阳底下 ,为了防暑他们都在每个箱盖上加盖了一层草帘。两个蜂场从 6月上旬至 9月中旬 ,卷翅病和爬蜂病接连不断 ,死蜂成堆 ,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尽管他们对症下药 ,加大药量 ,药钱花了不少 ,但收效甚微。他们以为这是蜂螨危害结果 ,不断治螨并四处讨教。我多次向他们提示这决不是蜂螨引起的卷翅病和爬蜂病 ,而是蜂群闷热引起的。因为夏秋温度高 ,整日蜂箱在太阳底下晒 ,尽管箱盖上有一层小草帘 ,但远远不能彻底防暑 ,箱内闷热 ,巢内温度达不到 3 4℃~3 5℃的恒温。蜂为降温就向箱…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3秋季管理秋季管理从9月份开始。9月上旬早晚气温较低 ,已下降到14~24℃ ;也有10℃以下的年份。所以纱盖上要盖草帘 ,平箱群在草帘下边还要加覆布 ,繁殖区蜂路缩至10mm ,同时停止生产蜂王浆。把组合式隔王板改成平面隔王板 ,平放在巢、继箱之间 ,巢箱为繁殖区 ,继箱为生产区。如果在荞麦花期 ,继箱可贮足越冬蜜脾。9月15日把蜂群运回家中 ,在整理蜂群的同时用竹丝王笼关王。若不关王 ,则蜂王会继续产卵而又培育不出幼蜂 ,同时还会造成越冬蜂老化 ,度不过冬天。秋季管理措施 :(1)整理蜂群 :如果从葵花场地直接转…  相似文献   

6.
黄革 《蜜蜂杂志》2001,(5):16-16
我家三代定地饲养中蜂30余年 ,年年都遇到一个恼人的现实 ,即蜂群发展徘徊不前。其罪魁祸首就是“秋衰”。蜂群每年都按这么个规律循环 :春繁 -夏强 -秋衰 -冬弱 ,形成了“夏强时有蜂无蜜采 ,秋衰后有蜜无蜂采”的歉收局面。如果换王时分出1群 ,2箱各4~5脾 ,“秋衰”后则只剩下1脾多 ,2箱合并越冬 ,实与不分无异。“秋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蜜源。湘南在7月中旬至10月初绝大部分地区极度缺乏蜜源 ,加之天气炎热 ,多在35℃左右 ,同时胡蜂成群 ,壁虎、蜘蛛成堆 ,特别是巢虫肆虐 ,轻则幼蜂不能出房 ,重则巢脾被毁 ,蜂群飞逃。由于…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养蜂研究会与烟台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经3年反复试验和改进,研制出一种蜜蜂孵化箱。经2002年春、夏、秋期间的多次试用,已证实了这种自动孵化箱能使蜂群卵、虫、蛹的比值控制在0.75,因此对蜂群繁殖、采蜜、采花粉,交尾群的组织、治螨、造脾等环节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根据实际应用归纳以下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1加强蜂群繁殖蜂群在繁殖期,特别是早春气温低时,可把已封盖的蛹脾转移到孵化箱孵化,能使蜂群的密度增高;待孵化箱内的蛹脾出房后,将幼蜂返回原群中,这样能使蜂王正常发挥产卵能力,幼虫得到充…  相似文献   

8.
笔者业余饲养中蜂20多年,饱尝过蜂群兴衰得失的经验教训,近10多年能使蜂群昌盛不衰的诀窍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满巢新脾蜂自壮,脾老群衰易逃亡;宁可少采几斤蜜,也要新脾几大箱”。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中蜂的泌蜡造脾的潜在能力与外界条件,重视造脾与造脾技术的研究,对新法箱养中蜂来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为解决北方蜂群在冬夏季节交替时出现冬寒夏燥现象,在气温变化异常地区,采用地下气室恒定温度缓解调整蜂群内部温度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先进技术,可利用地下自然气体调节、抑制蜂群时常出现的"在冬冷夏热季节"导致蜂群分蜂或停产易发生疾病等常见问题。对蜂群箱底开孔通过箱外气孔输送空气与地下恒温气体接触疏通到蜂群内部,保持蜂群内部温度稳定不受外界季节变化干扰,充分发挥蜜蜂自身  相似文献   

10.
养蜂论坛上常有蜂友发来病蜂图片,求助诊断,仅凭图片做出正确判断,令人质疑。下面就如何诊断患病蜂群,谈谈看法。一、箱外观察蜂群活动从箱外观察,健康蜂群巢门口是蜂拥而出的景象,返巢蜂满载而归,一切显得秩序井然;而患病蜂群的出勤率明显下降,巢门口冷冷清清,蜂数不多,不是缺乏饲料,也不是外界没蜜源,而是蜂群处于病态,病蜂行为异常,有的挣扎,有的乱爬,甚至可见大量死蜂,形态各异,一定要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1.
<正>爬蜂病,在黑龙江地区春季普遍发生,它使蜂群由强变弱,失去生产能力,应引起重视。一、爬蜂的种类1.痢疾引起的爬蜂越冬饲料不佳,蜜脾封盖面积小;室内越冬湿度大,室外越冬冷热不均。久而久之蜜蜂得不到排泄,腹部膨大,蜂群骚动不安,活动量增加,蜜蜂散团,导致食量加大最后发生下痢,工蜂在越冬后期将稀粪便排泄在巢脾及箱壁上。其实只要蜜蜂下痢,在越冬期已经出现爬蜂现象,只不过大部分死于箱底,少部分爬出箱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 ,历年都被本地蜂友们视为蜂群难过的“关” ,只有针对此期气候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有的放矢地采取积极措施 ,才能使蜂群死亡率控制在10 %左右。一、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主要是做到蜂场常干燥、安静、背风、光照好 ,没有任何干扰、惊动和破坏。因为此时处于蛰居中的蜂群犹如襁褓中的婴儿 ,稍有不利因素就会产生种种不良反应 ,造成严重后果。据此 ,应视箱内蜂声强弱于本月上中旬给箱侧及后部各加一次保温物 ,直至最后在箱顶加满、铺平为止 (2~3cm高即可 ) ,并覆以1张大草帘或1层厚干草 ,外层再盖1片…  相似文献   

13.
1促蜂排泄越冬末期,选择晴暖无风、气温为10℃以上的天气,取下箱外的保温物及箱盖,晒暖蜂巢,促蜂出巢飞翔,排除越冬期间积聚在肠内的粪便,恢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延长寿命。如果天气晴好,可继续让其排泄。待气温适宜时,再撤出保温物。2保温防冻早春气温低、温差大,要特别加强蜂群的保温、防冻工作。实践说明,如果放在阴处,蜜蜂不仅死亡率高,而且还有可能诱发大肚综合症,对治螨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故巢内要蜂脾相称,两侧加隔板,空隙加保温物,箱缝糊严,气窗贴紧,箱口覆盖布、纸壳或草帘,使之不散失热量。箱底要加垫10cm的谷壳或垫草,周围要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1,62(9)
在辽西南部丘陵山区,春繁开始时间通常在3月上中旬,这时气温在零下7~15℃。室外越冬蜂的蜂群在越冬包装的基础上,将前部和上部的包装物取掉,这样便于春繁时的操作管理。也有部分室内越冬的养蜂户将蜂群搬到室外后又重新包装,在前边箱上部搭盖草帘。有很少一部分养蜂户将蜂箱搬出后不加任何保温物,直接箱底垫砖,纱盖上多盖几张报纸就算完事。  相似文献   

15.
正在酷暑难当、干旱缺蜜的夏秋季节,如果饲养管理不善,无论中西蜂都易造成"夏衰",有时虽然管理勤勉,但终因气象恶劣,蜜源枯竭以及病敌害严重时,也会造成蜂群"夏衰",这是常事。然而,通常在相同气候条件和蜜源以及敌害的为害下,总是老劣蜂王的蜂群先现衰象,衰情更重些甚至迁逃或全群覆没。而新产卵王的蜂群衰退较轻或衰弱不明显,虽然夏季气候不好、蜜源欠缺,但如管理精良,有时新王群甚至还能呈现群势增长之势。  相似文献   

16.
沈育初 《中国蜂业》2002,53(2):15-16
一、春繁起步群势应当是多少 ?前苏联养蜂家 ,塔兰诺夫在《蜂群生物学》中揭示 :80 0 0只蜂开繁后 30天 ,还有 80 0 0只蜂 ;而 1 0 0 0 0只蜂 ,开繁 30天后 ,已经有 1 1 2 0 0只蜂了 ;6 0 0 0只蜂开繁后 30天 ,只有 4 0 0 0只蜂了。这些数字说明起繁群势的意义。春繁外界气温低 ,只有 80 0 0只或以上的蜂群 ,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 ,有利于春繁。不足 80 0 0只蜜蜂的群 ,应当合并为双王群。 6 0 0 0只或以下的蜂群 ,是造成春衰的内在原因。一些蜂友为了小群能加继箱搞生产 ,采取提前繁殖 ,把繁蜂期增加到 90天或以上 ,结果导致大量爬蜂。所以 ,…  相似文献   

17.
高寿增 《蜜蜂杂志》2005,25(12):17-18
蜂群在春繁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蜜蜂寿命缩短,造成春衰,给蜂群的发展和未来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应在上年秋季至当年春季期间进行科学的管理:延长越冬蜂寿命,使其在春繁期最大限度培育出健康新蜂;缩短恢复期,快速增殖,预防春衰的发生。同时,对于春衰群及时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3群以上的蜂群,想分蜂时可采用此法。如果蜂群群势3~8框时,想增加群数,可在3群蜂中,每群抽出1框蜂,直接合并到一起,介绍一蜂王,使成分蜂群。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3群以上的蜂群,想分蜂时可采用此法。如果蜂群群势3~8框时,想增加群数,可在3群蜂中,每群抽出1框蜂,直接合并到一起,介绍一蜂王,使成分蜂群。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6,(6):32-33
<正>有经验的养蜂人在蜂群日常管理中,不出现问题时不用经常开箱检查蜂群。常规的箱外观察对于新养蜂人来说,是一个养蜂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箱外观察和开箱查看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箱外观察准确率得以提高。掌握箱外观察基本方法,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和减少蜂群的干扰,对蜂群保温和减少盗蜂危害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