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油茶造林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新造油茶幼苗难成活和造林后第1年管护难度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农和林业生产单位.在实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探讨了造林地选择、整地、良种壮苗、栽植、套种、抚育、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等油茶造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新造林栽植后到始果期,3年内幼林抚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覆盖。造林当年,于高温季节来临前(6月底前)在油茶根基覆盖稻草、青草等覆盖物,并在覆盖物上压土。一般每棵油茶幼树用干稻草0.5公斤,或青草2公斤左右。可保湿、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油茶新造幼树成活。  相似文献   

3.
影响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油料树种。针对良种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的状况 ,本研究对影响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的诸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实施覆盖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麻城市油茶产业更好地发展,减少造林中品种选择误区。通过对麻城市生态条件下油茶适生性和品种选择分析,提出了品种选择和配置技术,以本地早中花类型为主,科学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多品系合理配置,为油茶新造林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促进油茶速生早实丰产,是油茶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油茶播种和植树造林中,油茶播种往往受到鼠害;五、六月份幼苗出土时又常遇高温干旱,造成死苗。大田培育的茶苗又因其主根长,须根少,起苗时根系易受损伤,影响造林成活。油茶塑料小棚容器育苗,能提早40多天出苗,增加了营养生长期,抗逆力较强,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云南每年五月中旬至十月中旬是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十月至翌年五月是干季,降雨量仅占百分之十左右。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采用植苗营造油茶林,成活不快,生根不好,又难以度过干旱季节;我们通过多年的生产与科研实践,摸索出了油茶芽苗造林的方法。实行芽苗造林法,成活快,扎根深,生长好,能抗冬春干旱,是一种较好的油茶造林法。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油茶作砧木和接穗进行大树嫁接换冠,研究不同嫁接条件对油茶接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年龄、嫁接时期、接穗保存时间对接穗成活有显著影响,断砧高度对接穗成活没有显著影响;砧木年龄、断砧高度、嫁接时期对接穗新梢长度有显著影响,接穗保存时间在接穗成活后对新梢长度没有显著影响。选择20 a砧木+25~50 cm断砧高度+6月上旬+采穗当天嫁接,最有利于提高油茶的嫁接成活率和新梢长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广西油茶造林存在的种苗生产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系统引入良种,在全面区域化试验的基础上,理的造林管护措施,使油茶新造林稳产高产。造林用苗木品系数量不足,整地及抚育方式不合理开展无性系杂交试验,选择造林品种组合,采用合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初步总结了油茶良种新造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分析油茶新造林的丰产技术关键,为当地油茶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主要针对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展开了分析,分别从油茶种植造林地选择、油茶丰产栽培整地方法、造林工作、油茶园抚育管理4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于更好地发挥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作用,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新植油茶林的培育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造林的园地、品种、种苗选择、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总结新植油茶林培育技术;从高接换种、深翻垦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为油茶林的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新造林栽植后到始果期,3年内幼林抚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覆盖。造林当年,于高温季节来临前(6月底前)在油茶根基覆盖稻草、青草等覆盖物,并在覆盖物上压土。一般每棵油茶幼树用干稻草0.5公斤,或青草2公斤左右。可保湿、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油茶新造幼树成活。2、清除萌蘖。栽植后1~2年内砧木可能萌发蘖条,将严重影响良种嫁接苗生长,因此,砧木上萌发的蘖条需及时清除,用单面刀片或枝剪将蘖条基部与嫁接苗分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7日,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上强调2013年油茶产业核心能力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良种壮苗培育,保障良种苗木供应。要把良种苗木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实现油茶产业发展良种化。全面推广油茶轻基质容器苗,普遍使用两年生、三年生嫁接苗造林。坚持定点育苗、统一调配苗木。二是突出抓好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要加快新造林、油茶造林步伐,扩大油茶林规模。加强低产林改造,提高油茶林产量。三是突出抓  相似文献   

15.
油茶的组织培养与大田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长期使用有性繁殖,引起了品种类型的变异与退化,这是目前油茶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持油茶良种的优良性状,用油茶优树的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在油茶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从1979年开始,研究了油茶胚状体、假珠茅成苗过程及腋生枝快速繁殖等再生方式,形成了大量油茶优树的组培苗,又于1982年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的方法,并观察了上山造林的情况。实践表明,用组培和快速繁殖的小苗上山造林后,各项生长指标均等于或超过实生苗。  相似文献   

16.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栽培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湖区碧香源油茶基地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7年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新的栽培方法:油茶苗根部保湿栽培法;油茶高位定干自然整枝法;油茶多品种混栽法;油茶保花促果增产法等。以上方法可使油茶新造林苗木保存率95%以上;7年生(2007年种)油茶新造林产茶果654 kg/667 m2,实际产油32.44 kg/667 m2,在油茶盛产期到来前,茶果产量每年成倍增加,同时有效克服了油茶大小年的差异,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油茶"双千"计划 配套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区共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48.91万亩,任务完成率为97.8%。其中,河池、梧州、贵港、玉林四市均超额完成油茶新造林任务。各地创建油茶"双高"示范园61个,油茶"双高"示范点175个,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306个,开展油茶培训26677人次。2019年上半年,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带动贫困人口7万多人。2019年3月12日,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油茶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油茶造林地的选择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继而影响树木的长势和油茶的单位面积产量。在选择油茶造林地时,最好选择在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土壤疏松、海拔较低、光照因子好、水利条件优、坡度低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一、忌选碱性土。油茶性喜酸性土壤,宜在ph值为5—6.5的土壤中生长,忌选碱性土和强酸性土壤。当  相似文献   

19.
从油茶的优良品种和种苗选择、林地选择与清理、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油茶栽培技术,旨在为油茶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油茶造林多位于山区,杂草灌木多,造林后杂草滋生过快并与油茶幼苗产生竞争关系,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成为油茶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表覆盖作为土壤管理调控主要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本试验油茶林地采用除草垫覆盖栽培,结果表明:油茶新造林地覆盖除草垫后4~12月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90%,对新造林林地蕨类植物防除效果达100%,使用除草垫新造林成活率≥94. 6%,比同一环境下造林成活率高9. 6%;但除草垫的使用降低了土壤有效氮磷的含量,生长量比铺设杂草的植株的要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