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日光温室不同温环境对黄瓜光合产物运输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春季日光温室的光温环境为对照,与冬季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寡照逆境中,黄瓜叶片光合产物的输出率及向果实中分配的比例减少,而向茎中分配的比率增加。无论冬季或春季,黄瓜光合产物绝大部分在白天输出,冬季夜间输出只限于盖苫后2h以内,品种间比较,“农大14”在冬季光合产物输出率高,向茎及其他器官分配比例也多。 相似文献
2.
以春季日光温室的光温环境为对照,与冬季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寡照逆境中,黄瓜叶片光合产物的输出率及向果实中分配的比例减少,而向茎中分配的比率增加。无论冬季或春季,黄瓜光合产物绝大部分在白天输出,冬季夜间输出只限于盖苫后2h 以内。品种间比较,农大14在冬季光合产物输出率高,向茎及其他器官分配比例也多。 相似文献
3.
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养分吸收及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苗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到叶片,成株期主要分配到果实,果实干物质含量占总量的40.98%~44.99%。施用有机肥处理植株总的干物质含量均比施用化肥处理的高,尤以70%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处理表现最好,较其他处理增加2.53%~21.11%。黄瓜苗期根和叶当中的氮磷钾含量较高,成株期养分主要分配到果实,果实中氮磷钾之比为2.13:0.79:5.23,70%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处理植株各部分养份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成株期70%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增加7.58mg.kg-1~31.98mg.kg-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6.94mg.kg-1~22.94mg.kg-1,速效磷含量增加了4.18mg.kg-1~53.03 mg.kg-1,因此从本试验结果看,施用70%的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是温室黄瓜有机栽培可选用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弱光胁迫对黄瓜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选取4份弱光耐受性不同的黄瓜品系M14、M21、M61和M67作为试验材料,在幼苗2叶1心期进行弱光处理,弱光强度为50μmol·m~(-2)·s~(-1),对照光强为800μmol·m~(-2)·s~(-1),测定对照及弱光处理下叶片中糖及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中光合产物存在显著影响,且弱光耐受性不同的黄瓜品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与正常光相比,弱光处理3 d后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开始下降,到植株半致死状态时降幅最大,不耐弱光品系M14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等含量较耐弱光品系M67降低的幅度更大。弱光处理后叶片中蔗糖、淀粉含量降低,不弱光品系叶片中蔗糖降低开始的时间较早,且降低的幅度大为78.23%,耐弱光品系幼苗叶片中蔗糖降低开始的时间较晚,幅度较小,弱光处理后期蔗糖降低幅度减小。为弱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产物积累及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弱光对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黄瓜幼苗在弱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呼吸强度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弱不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末端电子传递体系发生改变。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利于植株木质化程度提高,防止植株软化。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不同季节的弱光环境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季节日光温室内的生态环境差异很大.通过遮光处理比较不同番茄品种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导致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及PSⅡ光化学活性提高,但净光合速率降低;碳同化活性也降低.不同番茄品种对弱光逆境的适应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甘薯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主要综述甘薯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影响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的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壤通气状况和无机营养对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及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的品种间差异,并对可能的调控措施作了必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弱光条件下黄瓜的生长解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郭凤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0,12(1):32-35
为了阐明弱光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育苗期进行3周遮光处理(自然光的53%),探讨弱光对RGR、NAR等的影响,其结果:(1)弱光促使茎部伸长,地上、地下部重显著减少,但叶片数差别不大,不同黄瓜品种对弱光的反应也不同;(2)处理期间遮光区的RGR低,处理结束后,随长势的恢复而提高;(3)弱先条件下的NAR显著下降,处理结束后,遮光区与对照区的差缩小了,品种间的NRA仍有差别;(4)弱光区的LAR比对照区高,出现了弱光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以一年生京玉葡萄幼苗 (VitisvineferaL .cv .Jingyu)为试材 ,利用光合测定仪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比较研究了自然光环境和遮阳环境下生长的葡萄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生物量分配、光合产物分配与转化等方面的差异。与对照相比 ,遮阳环境中生长的葡萄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偏低 ;叶片和茎的生物量比较高 ,根和新稍的生物量比较低 ;其光合产物分配较多流向叶片和茎 ,而向根的分配随遮阳程度的加深明显降低 ;分配到各部位的光合产物的转化利用情况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对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日光温室黄瓜冬、春季节栽培存在的低温、弱光逆境,肥水管理及病害综合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育耐低温弱光品种,水肥管理定量化和栽培技术规范化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季节日光温室黄瓜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津新密刺黄瓜为试材,研究日光温室秋冬、冬春两个茬口温室内光温环境以及黄瓜对N、P、K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内光温环境冬春茬较秋冬茬更符合黄瓜生育的要求.随生育进程,黄瓜冬春茬根体积增加较快、根系活力变化呈单峰曲线,秋冬茬根体积增加缓慢、根系活力逐步下降;植株全N、P2O5和K2O的吸收速率,冬春茬呈增加趋势,秋冬茬苗期较低、初花期达最高、结瓜期逐步下降.植株吸收全N、P2O5和K2O的比例,不同茬口不同生育阶段有变化.每667 m2全生育期黄瓜全N、P2O5和K2O吸收量,冬春茬依次为12.96、13.99和36.43 kg,秋冬茬为3.56、2.64和8.39 kg.不同茬口不同生育阶段全N、P2O5、K2O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有变化,冬春茬结瓜期占90%以上,初瓜、盛瓜和末瓜期分别约占总吸收量的22%、55%和13%;秋冬茬结瓜期占70%左右,初瓜、盛瓜和末瓜期分别为32%、30%和10%.还分析了引起养分吸收差异的原因,并对依据植株生长环境和生育阶段调整养分的供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吐鲁番市交河蔬菜开发基地的节能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3因素(密度、氮肥和磷肥)5水平实施方案.研究冬季黄瓜产量与几个重要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密度7.10~7.73万株/hm2.氮肥451.79~509.45kg/hm2.磷肥263.30~283.99kg/hm2,4月份以前的产量在60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黄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适合延安地区温室黄瓜种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方法】选取延安地区最常用的行间内置式、行下内置式、外置式和外置式+行间内置式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分别测定其对日光温室内CO2体积分数、室内气温、地温及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的影响,以不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均能增加温室内CO2体积分数,提高室温和地温,改善农艺性状,提高黄瓜产量。其中,外置式+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在提高温室内CO2体积分数(09:00和11:30)及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和缩短收获时间方面表现最为明显,温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60.0%(09:00)、170.8%(11:30),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分别提高了13.8cm,1.1mm和34.6%,收获时间缩短了6d;该技术在提高室温、黄瓜根部10cm地温及降低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室温、黄瓜根部10cm地温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9和2.9℃,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4和1.7。【结论】在延安地区黄瓜日光温室栽培中,外置式+行间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综合表现最为突出,可以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夏季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光温室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环境恶化的问题,利用温室夏季休闲期设计了4种填闲作物,研究其对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休闲期间种植大葱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数量减少,B/F值显著升高,镰刀菌下降了69.17%,同时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夏季休闲期间种植甜玉米可大量吸收土壤中多余的营养成分,但真菌数量偏高,B/F值与对照相比相差不大;种植速生叶菜虽然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但对降低黄瓜致病菌数量和改善微生物区系组成方面无显著效果;豆科作物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土壤微生物总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日光温室的类型与种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设施农业以其高效性成为各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笔者对新疆地区日光温室的主要类型与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克服日光温室占地多的缺点 ,提高土地利用率 ,节省建筑材料 ,降低造价并提高效益 ,设计了一种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以北纬40°地区20栋温室的园区为例 ,采用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与普遍日光温室相比 ,其土地利用率提高35.4 % ,温室内面积增加93 % ,节省建筑材料50.2% ,造价降低32% ,并显著减少了运行能耗 ,改善了环境 ,提高了效益 ,是一种值得在该地区及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的棚型。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环境因子对冬茬黄瓜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冬茬日光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的温、光、水、气和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黄瓜不同生育期,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存在两种类型,以双峰型曲线变化的叶片占多数。冬茬黄瓜光合日变化总的趋势与光照强度变化一致,光合速率以深冬最低,秋末最高,早春介于前两者之间。采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初步表明:深冬和早春晴天条件下均以温度和CO2浓度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秋末以光强影响较大。各生育期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与水分利用效率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ZHANG Zi-kun LIU Shi-qi LIU Su-hui HUANG Zhi-jun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0,9(4):512-518
The solar greenhouse without heat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since the 1980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solar greenhous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apotranspiration (ET) of cucumber and climatic factors.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 and pan evaporation (Ep)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cucumber evapotranspiration by regression metho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T of cuc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lar radiation, air temperature and vapor pressure. The solar radi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ET amo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was 0.865 between ET and Ep,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ET and ET0 (application of a constant vegetation coefficient, R2 = 0.46). The pan coefficient (kp, determined from the ratio of ET to Ep) and the crop coefficients (kc, determined from the ratio of ET to ET0)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and no obvious systematic pattern could be described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Ep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ET and 20 cm pan can be well used to determine the water requirement of cucumber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in this type of solar greenhou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