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取食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的针叶,严重发生时将松树针叶吃完,导致松树死亡。在皖东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皖东森林主要为松树,而且多为纯林,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严重发生年份平均每株达千条,单株多达三千条以上。自1981年国家林业部在皖东地区开展了“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试点”,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是华南的林业当家树种。目前危害松树的病虫害不断增多,但马尾松毛虫仍是松树的最主要食叶害虫,是防治的关键对象。近几年来,笔者在桂东南地区按照季节和林间害虫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特性,合理使用不同微生物制剂,做好了马尾松毛虫控制工作,停止了在林区使用化学农药,保障了松林的正常生长、松脂的产量和采脂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飞机治虫     
溆浦县利用飞机防治松毛虫、松毒蛾,仅飞行48小时,176架次,防治面积达8.7410万亩,死亡率96.4%。马尾松毛虫、松毒蛾是松林的大害虫每年发生2—3代。特别是马尾松毛虫,一个雌蛾平均产卵500—800粒,繁殖块,取食量大,一条幼虫从孵出到结茧,需食松针800—1000根左右。溆浦县海拔1200  相似文献   

4.
由苍梧县林业局、广西林业科学院共同完成的“马尾松四种主要食叶青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由广西区林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1991年开始在苍梧县建立了匕.4万公顷试验林,进行了9年的综合治理,基本摸清马尾松四种主要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沙弥统尺蛾、松茸毒蛾、焦艺夜娥)发生规律和主要天敌;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七项综合技术,使马尾松几种食”叶害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改变了松树害虫严重发生的状况。该成果适用于我国南方历个省区对松树食叶害虫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采取掌握虫情动态,搞好测报…  相似文献   

5.
以前,苏联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治森林害虫,特别是食叶害虫。及时用有机氯杀虫剂进行飞机喷撒,能够大面积消灭食叶害虫(如西伯利亚松毛虫、松毛虫、松夜蛾、松尺蠖、松叶蜂等)的发源地。现在,如果做好森林病虫害检验和及时发现其发源地,这些害虫实际上对林业已不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柞树林和其它阔叶林里也广泛地使用了有机氯药剂防治食叶害虫。实践证明,采用飞机喷粉的方法不能经常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近几年来,无论是在苏联,或是在其它国家,飞机喷粉的方法已被更有效和更经济的飞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马尾松分布地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丘陵半山区经常暴发成灾。大发生时,食尽松针,严重影响松林的正常生长,并影响人畜安全。寄蝇是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对马尾松毛虫的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及为害针叶量、松树针叶蓄积量和人工模拟虫害对松树材积生长影响进行测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地区马尾松用材林松毛虫防治指标。试验表明,因虫灾引起松林失叶25%时,一般情况下不必防治;失叶50%以上时,要根据害虫数量、林分状况及天敌对害虫控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断。防治指标与松树年龄的幂回归关系为 y=1.4903·x~(1.1688)。  相似文献   

8.
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南方松林常见害虫,呈周期性暴发,一旦暴发,发生面积往往很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作者在2004年6月开展了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1试验地概况防治试验区设在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水径村,该地区为丘陵山地,海拔157~235 m,高差在30~80 m之间。防治试验区面积为247 hm2,林分为马尾松纯林,胸径4~16 cm,树高4~12 m,郁闭度0·7~0·8。供试虫为马尾松毛虫第1代幼虫,多为3~4龄,虫口密度在35~480条/株,有虫株率为99·5%。2材料与方法防治药剂为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喷…  相似文献   

9.
<正> 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大口林场马尾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1984年前,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但不成灾;1984年以来,多次大面积严重危害,1985年5000亩松林针叶被食光,最高虫口密度达709条/株,平均虫口为301条/株;1989年第一代发生15000亩,虫口密度最高达1000条/株,该虫严重影响了马尾松的生长。为了掌握该虫在大口材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危害,1985年始,我们对松茸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马尾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对该虫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水剂、烟剂、粉剂防治均可达较满意的效果。单株注干防治效果也不错。2—3龄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   

12.
对受松毛虫,松干蚧为害的松林实行封山育林,可有效改善松林环境,增强树势,增加天敌数量,有效控制害虫危害,达到有虫不成灾,保持松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杂交,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分别与马尾松毛虫进行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可以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证明在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另外,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分别与落叶松毛虫的种间杂交也能进行,并产生F1代杂种松毛虫,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死亡率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均未能完成F2代。另外,还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确系同一物种,但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动物学命名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应分别定名为马尾松毛虫地理亚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出发,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线性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对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与松毛虫自僵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昆虫群落愈丰富,分布愈均匀,松毛虫白僵病就愈难于流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较低时虫口的主要控制因子;松毛虫白僵病主要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大的情况下流行,并控制其种群密度的继续扩大。开展封山育林,可保持林间昆虫的多样性,从而可减少松毛虫大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Ⅰ号对油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对寄生天敌的影响。在林间用灭幼脲Ⅰ号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油(赤)松毛虫,并用灭幼脲Ⅰ号对鹌鹑作了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在林间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后,除对中华草蛉幼虫有影响外,对其他寄生性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黑足凹眼姬蜂无不良影响。对异色瓢虫、蠋蝽等捕食性昆虫亦无不良影响。对白僵菌、粉拟青霉菌在常规使用浓度下无抑菌作用。对鹌鹑也是安全的。因此,灭幼脲Ⅰ号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The majorit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production systems are typically simplified systems and therefore thought to be sensitive to disturbance. Ecosystems might be less sensitive to disturbance if complexity increases. The resource concentration hypothesis predicts that complexity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for herbivores to find and exploit their food. The natural enemy hypothesis predicts less damage in diverse environments because enemy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remain higher and more stable in environments providing more alternative food sources. We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e diversity in two types of pine stands differing in tree diversity. We ask whether European pine sawfly (Neodiprion sertifer) larval group distribution and larval mortality, imposed by specialist natural enemies, is affected by tree diversity. We find fewer larval groups on pine trees surrounded by non-host trees, indicating that fewer egg-batches were laid. Mortality rates by specialist enemies are not affected by tree diversity but parasitism rates are likely to be higher in larger trees. Herbivores are inhibited by increased tree diversity and density, whereas natural enemies seem to be unaffected, partly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of more diverse forest stands against insect damage. Thus, managing for more mixed forests could mitigate risk of herbivore damage.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天然林病虫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天然林及其速丰试验林、针阔混交天然林的调查,计有病虫19种,其中病害6种,害虫13种,天敌昆虫15种。调查表明,病虫种类和被害率,试验林较低,施肥区最低,混交林明显比纯林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以油松的“部分轮枝”(从油松基部起第1,2,3轮枝层中着生1,2a生针叶的枝条段构成的轮枝层)代替整株油松作为样本单元,估计油松毛虫越冬幼虫口密度的可行性;拟合积性模型建立了越冬幼虫种群的“部分轮枝抽样”模型;并对模型的估计精度、可靠性及置信区间进行了分析,导出了理论抽样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对“部分轮枝抽样”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检验。  相似文献   

19.
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油松对松毛虫危害有无自控能力,利用植物的生态控制力防治松毛虫,减少浓药的用量,采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失叶强度下油松干基糖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摘叶和松毛虫自然危害条件下,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在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可将干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一年生针叶的正常生长。即使在连续三年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也不致死亡,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自 1 98 3年起应用松毛虫 CPV-W1 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 6.7万 hm2 ,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 ,作者电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 ,其多角体形态大小一致 ,3 %和 5 % 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 ,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 ,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也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