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菜黑腐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引起,是一种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年来,黑腐病在白菜上的危害日益严重,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给作物抗病育种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但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则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在抗病育种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寄主反应、抗性鑑定、交互保护反应試驗証明,大白菜僵叶病毒是屬于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其致死温度为60℃,体外存活期为3—4天,稀释限点为1:1,000—3,000。本病第一次传染来源主要是黃瓜、西葫芦和甘兰的春夏季发病植株,由桃蚜、蘿卜蚜传播到秋白菜上。不同的白菜品种对僵叶病的抗病力有較显著的差異,抗孤丁病的品种也抗僵叶病。  相似文献   

3.
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7-1990年对2017份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鉴定,经重鉴筛选出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普通野生稻资源30份。其中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有2份,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有8份,并明确抗病资源在广东、海南的分布情况。这批抗源可供育种部门作抗病育种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4.
据1982年—1985年在鄞县试验和调查,本地油菜病毒病流行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 1、品种感病性:甘兰型品种较抗病,白菜型品种感病。鄞县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以种植白菜型品种为主,病毒病发生很严重,重病田甚至翻耕改种,油菜子产量很低;六十年代后期推广抗病高产的甘兰型品种,产量迅强提高;八十年代以后,全县平均亩产都  相似文献   

5.
 1950年在河北徐水县調查白菜病害时會見到矮縮而有坏死斑型的病害,一般称之为"抽瘋"或"孤丁";为害率在3%左右。同年在山东历城調查时亦曾發現比类病害;为害率在5%以下。当地农民認为病害的發生与栽培甘藍有关,而且与蚜虫有关。河北白菜区到处有这一类型的發現,但为害的情况不严重。1952年东北大白菜栽培区普遍發生这种病害,使菜株矮縮不长,損失極大;一般称之为"弧丁"。  相似文献   

6.
感染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的小麦病叶段經消毒后在无光条件下飼以充足养分能产生大量夏孢子堆;并在培养后40—50天仍能继續形成新鲜孢子堆,部分菌絲从叶段切面生出。經三苯基四唑化氯染色,质壁分离测定及切片鏡检观察証明寄主細胞在培养中存活的时限为10天左右。这些資料说明小麦锈菌具有一定腐生能力,作者对“绝对寄生性”的概念以及过敏反应的生物学基础作了評論。不同碳源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及甘油对叶段上孢子堆的形成都有极明显的促进作用;氮源以蛋白腖为佳,无机氮亦可代替。培养过程中夏孢子堆有时变黑而死亡,試驗証明这是由于酚类物质經多元酚酶作用而氧化,产生对菌具有更強毒性的醌类物质,最后形成黑色素。这一过程可以被还原性的抗坏血酸抑制。叶段上所产生夏孢子在合成培养基上能形成白色小菌落,对碳氮源的要求大体与叶段培养相同。飼标記葡萄糖(G_1~(14)及G_(1~6)~(14)标記)后测定証实锈菌及病組織葡萄糖酵解的HMP趋势較強,健組織则EMP趋势較強。病組織有机酸含G~(14)的量显著高于健組織;病健組織間叶綠素、醣及氨基酸中G~(14)的含量則无差异。抗、感病品种間醣的含量似无明显差异,酚的绝对含量与抗病性无相关,但抗病品种受病后酚类物质增加,感病品种則相反。感病組織中去氫酶活性及抗坏血酸含量則較抗病組織为高。对抗锈机制的理論也作了討論。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的研究,水稻白叶枯病及条斑病和李氏禾条斑病是由三种不同的病原細菌引起的,后两种病害的病原細菌都是新种,分別鑑定和命名为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和Xanthomonas leersiae Fang et al.。但是,当时进行比較的限于南京和广州两地收集到的材料,因此試驗結果是否有代表性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不同。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1209个品种,未发现有完全不发生白叶枯病的品种,但是发病较轻可列为抗病的,约占23%左右。高度抗病的品种26个,占2.15%。(禾山)稻和粳稻品种都有发病很重的,但是,粳稻抗病品种比(禾山)稻多。晚稻此早稻和中稻多。抗病品种叶片的有机物成分和含量与感病品种不同,抗病品种的多元酚和糖的含量高于感病的品种,游离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和门参氨酸的含量低于感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流行学方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病斑的产孢量。结果显示,影响白菜黑斑病病斑产孢有许多因素:病斑日龄、保湿时间、光照、温度。病斑在6~9日龄时产孢能力较强。其中,8日龄病斑的产孢能力最强,而1~3日龄病斑产孢能力较弱;保湿时间对于产孢有较大影响。6~8 h时病斑几乎不产孢,14 h后病斑开始大量产孢;在直射光下病斑产孢最多,病斑在黑暗条件下比散射光条件下产孢能力强;白菜黑斑病菌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孢,25℃最适合产孢,达到28℃时孢子基本不再产生。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选取高抗系齐31和凤白29(新),抗病系威风322和黄早4,中抗系获白,中感系黄204,感病系替423和罗31等八个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 maydis)(O小种)田间成株期水平抗性因素的观察研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无论在病斑的面积,单位病斑面积上的产孢量或发病始期的病斑数量来看,八个自交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可是每个因素与田间抗病程度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相关性。如果把三个因素乘积进行相关性测定,成株期抗病性与水平抗性三个因素乘积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r=0.85,P=0.01)。  相似文献   

11.
纹枯病菌絲在田間稻株上的消长受水稻各生育期、及当时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一般在孕穗职前菌絲量少,孕穗至乳熟初期分布量大、蔓延速度快;抽穗期后10天达到最高峯。早稻成熟期菌絲停止蔓延或消失;晚稻(尤其連作晚稻)抽穗期后因寒潮或低温而停止蔓延;乳熟期趋于消失。纹枯病菌核的发育一般要通过四个时期,无休眠期。病情的水平扩展速度以孕穗至抽穗期最快,乳熟期几停止;而垂直扩展速度以水稻分蘖期最慢,抽穗至乳熟期最快。矮稈品种2—3天,高稈品种3—5天便可士升一个叶位,乳熟后緩慢。晚稻則以抽穗期最快,抽穗后緩慢,乳熟后病势停滞不前。在水稻易感期(孕穗—抽穗),遇到梅雨的两端低温,职及矮稈品种、多肥、密植,在一定有效菌核量下,是本病流行期、流行程度的关鍵因素。防治适期应以菌絲蔓延前期,卽在分蘖期至孕穗期施药,以杀伤菌絲为主;有必要时可在抽穗期再施药一次,保护剑叶,以抑制菌核形成、兼杀菌絲为主。如对矮稈品种、多肥栽培的水稻,于分蘖期施药保护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钙和水分在大白菜抗软腐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腐细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在白菜上的发展决定于品种的抗病性,软腐细菌的数量、植株年龄以及白菜叶片的分布部位,不同的组织,甚至同一张叶片的不同部位抗性均有所不同。凡是水分含量多的部位软腐扩展迅速,水分少的软腐发展慢,含水量在大白菜抗软腐细菌的扩展中具有明显作用。钙素的增加与白菜的抗软腐能力成正相关,增加钙含量可显著减轻软腐病的为害与发展,控制水分,增施钙素可提高大白菜软腐病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3.
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菜芯地的扩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生长期的菜芯地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当蜂量为2000头/点时,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寄生率大于60%),苗期为3米,生长中期和收获期为4米。短管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苗期和生长中期为4米,收获期为5米,较拟澳洲赤眼蜂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4.
 白菜軟腐細菌Erivinia aroideae不能在田間土壤中越冬,但能在未分解的病菜根和病菜叶中越冬。用病根及病叶等所作的堆肥中不能分离出具有致病力的軟腐細菌。菜窖中的废菜叶为軟腐細菌越冬及繁殖的主要場所之一。春季由麻蝇(Sarcophaga sp.)及花蝇(Fannia sp.)传布到田間的感病作物上,另外也可以由蜜蜂(Apis mellifera L.)、叶蜂(Athalia rosae L.)及小菜娥(Plutella maculipennis curtis)等繼續在白菜間传布。此外窖中移出的菜种株上亦带有病原細菌。因此認为菜窖中及田間殘菜根的越冬細菌是軟腐病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栽培品种‘金城夏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铵态和硝态氮肥配施比例对娃娃菜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施肥相比较,铵态和硝态氮肥配施可以提高娃娃菜结球期各器官干物质、全氮、全磷、全钾的积累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地增加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当NO_3~--N∶NH4+-N=3∶7时,有利于娃娃菜根部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增强根系伤流强度,在采收时,根部干物质达到2.16 g·株-1,NPK分别达到5.92,4.44,6.05 g·kg~(-1),结球期根系伤流强度为8.09 g·h-1;NO_3~--N:NH4+-N=5∶5时,能够促进娃娃菜结球期各器官的养分向叶球转运积累,显著增加叶球干物质重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在采收时,叶球干物质重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产量分别达到34.50 g·株-1、6.89%和114.16 t·hm~(-2)。因此,NO_3~--N∶NH4+-N=5∶5是适宜高原夏季娃娃菜生产的最佳铵硝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16.
 1926至1939年之间,Leach[6,7,8],Johnson[5],及Bonde[1,2]等曾證明幾種昆蟲與軟腐病細菌間的密切關係,因此認為防治田間昆蟲的活動將減少軟腐病細菌傳播的機會而收到減輕病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食料对黄地老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幼虫在不同食料饲养中,以灰藜最好,苘麻最差。前者幼虫期平均23~30.9天,脱皮4~5次,自然死亡率4.3~8.0%;后者则各为46.1~47.1天、6~7次、45%。各种食料饲养的蛹重,以白菜和灰藜较重,马铃薯较轻。蛹重不是决定成虫产卵高低的主要因子,而与幼虫取食食料种类关系较为密切。如幼虫取食白菜、棉花及玉米、马铃薯混杂草者,较取食旋花、马铃薯及玉米者产卵量高0.15~2.23倍,产卵期和寿命亦较长。取食混合食料的幼虫,发育速度和成虫产卵量,一般均较取食单纯一种食料为高。在成虫取食各种花蜜饲养中,以供食蜂蜜红糖水、马蔺花和向日葵花者产卵率和产卵量最高,白菜花、苜蓿花和清水者最低,前者为后者产卵量的1.99~14.06倍,雌蛾产卵率高11.1~35.7%,产卵期和寿命亦以前者为长。从幼虫和成虫取食不同营养对产卵量的对比来看,成虫期补充营养较幼虫期营养更为重要。因而某一地区蜜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密度以及蜜源植物花期与成虫发生期的符合程度,是决定某地区黄地老虎种群密度高低、为害轻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A new disease has arisen in field grown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in Denmark. The soil-borne causal agent was shown to be Pythium tracheiphilum Matta, a little known pathogen of lettuce. Until now, outbreaks of the disease in Chinese cabbage were generally attributed to Phytophthora porri Foister, sinc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n the field resemble those caused by Ph. porri in Chinese cabbage in cold stores. In some severely affected crops harvest losses in 1994,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P. tracheiphilum, were estimated to about 50%, corresponding to a market value of up to $ US 20000 per ha. Outbreaks of the disease coincide with the heading of the crop, while juvenile plants or seedlings are apparently not attacked. It appears that the outer leaves are infected directly from the soil. Mainly above ground parts are affected and colonized by the pathogen, and indications of infection via the root system have not been observed. This is the first record of P. tracheiphilum as a pathogen of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1957—1979年间,根据多次田间调查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机制研究的结果。麦秆蝇有趋向遮荫较差麦田的习性,卵散产,主要产在叶片正面近基部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的抗性,主要是由此虫产卵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决定的。影响产卵选择性的特性已证明有生育期、叶面茸毛性、叶片宽度及叶片与茎秆间交角。抽穗愈早、叶面茸毛密而长、叶片狭或叶片与茎秆间交角大,则着卵较少。统计分析这些差异都是显著的。此外,有一年的田间调查表明叶色深的品种着卵较少,叶色深浅与着卵量有显著的负相关。但这需要进一步验证。还有,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与幼虫入茎成活率,已证明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品种生育期也起一定的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62年飼养并系統观察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在感染蕪菁花叶病毒(TpMV)的和健康的大白菜上的发生結果表明,病株对桃蚜不利。接种后24天,健株上的蚜虫数量为病株的1.8倍;健株上有翅若蚜占总蚜量的9.8%,而病株上达16.3%。 1964年比較测定了健株与具有不同症状(初現明脉、明显花叶、叶片严重皺縮)白菜苗的(1)含糖量、(2)全氮(可溶性氮)及非蛋白氮,以此算出蛋白氮含量、(3)細胞渗透压、吸水压,并以此算出細胞膨压。結果表明,病株比健康植株含糖量增加36.59—41.95%;全氮量与非蛋白氮含量均下降,其中非蛋白氮減少更多:由初現明脉期降低5.0%至叶片严重皺縮期降低86.7%,而蛋白氮初期有下降,后期又逐渐回升。病株的細胞渗透压增加了2%—5%,吸水压增加14.3%—42.9%,細胞膨压則下降36.3%—500.7%。从結果分析和有关文献佐証,作者認为病株不利于桃蚜的发生是由于糖/氮比增高,細胞膨压下降的結果,前者影响蚜虫的营养,后者影响蚜虫的取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