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以林业大县永春县为例,分析其“十三五”期间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变化原因,提出森林质量提升对策。建议以保质保量为林业建设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育,建立以林改和科技为重点的林业支撑体系,强化监管、监测、问责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现代林学、森林与林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林学、森林与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认识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 .由于人们对林学及森林认识的变化 ,使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从长期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中心 ,转变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作用为核心和重点 ,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林学、森林与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化.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单株树木到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由于对林学及森林认识的深刻变化,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就从长期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中心,转变到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作用为核心和重点,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湖北省积极构建本省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本文从建设背景、林业现状、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全面阐述湖北省LULUCF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如何开展,以期通过体系建设的监测成果,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森林碳汇评估和相关技术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5.
以高光谱遥感技术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中关于森林信息获取、森林监测和森林健康评价等各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以及“3S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广泛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林业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赤峰林业管理水平,2004年以来,赤峰市林业局率先启动数字林业工程,成为自治区第一家。数字林业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自治区林业厅的大力支持,要求赤峰市把数字林业建设作为一项突破性工作来抓,利用几年时间,建立起沙化土地、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资源消长、生态变化和林业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理方向,确定合理生产生活方式。目前,数字林业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联系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纽带,森林资源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波动。随着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森林利用变化日趋频繁,运用“3S”技术建设数字林业成为现代林业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采用GPS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就成为现代林业管理利用的必需手段,其经济、快速的特点可以使资源监测作业在工作效率和数据精确度方面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为数字林业建设提供精确、标准的数据支持。目前,手持GPS接收机种类繁多,其卫星接收性能和数据后处理精度各不相同。在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时,GPS接收机的选…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数字林业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S技术是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高新技术应用于林业,必然提高现代林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结构调整的进程,增强林业产业的应变力和竞争力,实现林业管理革命和林业信息化。数字林业技术体系的实施,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实时监测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保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实行无纸化办公,减少决策的盲目性等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靖州县积极提升林业管护现代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县域面积约2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93%,森林蓄积量1313.1万立方米。近年来,该县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影像、GPS定位、网络监控、无人机、图像软件分析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建成了由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护林人员巡山定位监测、道路运输实时监控、无人机高清航拍监测四个信息系统组成的森林资源监测平台,有效提升了林业管护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94年4月23日,是集森林资源监测、建设工程勘察、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甲级设计院,以配合落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主要任务为主业.在完成下达各项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与林业调查设计相关的其它市场业务,为服务广东林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业务范围:全省重点林业项目规划、林业工程咨询、森林经营方案、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题规划:风景园林设计,营造林工程设计;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乡村等专题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科学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湖南省林业区划和“长防林”生态功能划分的实际情况,建立2个生态效益监测核心站、30个监测点。通过长期监测、计量,使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价值化、数量化;为其它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以及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固定样地的林分生长模型研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杭州市开展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固定样地监测,以建德市为例,建立了无人为干扰小班主要测树因子更新模型,更新了县级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库,实现了县市森林资源联动监测。  相似文献   

13.
湖南林业现状与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超常规发展。本文分析了湖南林业现状,提出了实现湖南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认为:湖南用材林,油茶,楠竹,森林旅游,干鲜水果,茶卉,木本药材,森林食品都是可发展成为有湖南特色,能创品牌的优势产业资源,通过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成为林业支柱产业,全面提升湖南林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龙陵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永弼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108-111,116
龙陵县具备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初具规模、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但林业发展中仍面临着林业产业化水平低、综合管理水平低、森林资源监测和管理薄弱等困难和问题.藉此,提出以各种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为基础进行"开源节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等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森林旅游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评价出发,分析森林旅游需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考察森林旅游业成为世界旅游业的新潮和发展方向的同时,考察林业内在的三大产业的转换趋势,以跨世纪的眼光,提出森林旅游业成为林业21世纪的主导产业的未来趋向,把森林旅游经济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社区林业的形成、发展和开拓;有利于林区职工的分流、转产和再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又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而言,要进一步实施好天保工程,合理经营森林,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建设,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合理布局;发展森林旅游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挖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几个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立局立厂项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林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制订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林产业已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章分析了云南省林产业发展存在的如林产业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足、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市场发育不全、产业准入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认为必须制定相对完善的产业政策,内容包括:产业政策目标,产业规划与布局调整,产业技术政策,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准入政策,原材料生产及产品开发,增强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增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产业保障政策,林产品及设备进出口税收政策,林产品消费政策,产业市场建设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加快林沙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东胜区为例,分析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对林沙产业发展和林业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林业工作的两大目标。长期以来,尤其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搞林业确有单纯追求直接经济效益的倾向,而对于林业(森林)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则往往有所忽视;当林业的生态作用被强化时,又出现了另一种苗头,以所谓"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和"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将林业列为社会公益性为主的产业,强调国家投资、社会供养,对林业自身如何发展经济则有所忽视。之所以产生这样两种倾向就在于对林业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相似文献   

20.
沾河林业局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要判定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根据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思路,结合沾河林业局实际情况,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选定了3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