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田块分散不利于规模经营。从农户承包土地分配特点上看,在二轮延包工作中,各乡村为了减少矛盾纠纷,以田块好坏搭配按比例对现有耕地进行了调整,使得相当多的农户面临着土地分散于不同片块的区域,造成"一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1998年,某村对土地进行二轮承包,全村农户均与村委会签订了二轮承包合同,分得了土地。村民孟甲也与村委会签订了0.4公顷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期限为30年。同年,该村制订村规民约,约定本村村民承包的土地今后按照"去人去地,添人添地"的方式进行调整。从1999年执行以来到2010年,一直未发生争议。2011年孟甲妻子去世,而本村另一村民孟乙新娶一妻,村委会根据本村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5,(2):53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读者童某来电:本地正在核定家庭承包耕地的实际面积,给农户颁发新证书。请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如何进行?答:江苏省明确本次登记主要是对二轮承包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具体工作按照六步工作法进行:一是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开展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收集整理资料。二是入户调查。深入到每个农户中对土地二轮承包  相似文献   

4.
正因势利导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二轮土地承包时,土地不俏,延包工作不完善。现在土地俏了,有利于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我们要因势利导,把调解土地纠纷与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结合起来,把调解土地纠纷与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结合起来,做到调解一例纠纷,完善一批农户的手续和合同。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13,(7):55
江苏省兴化市下圩镇读者马某来电:本组一些农户多年前外出务工,土地交由亲友继续耕种,可是后来本组将土地重新划分,导致这些农户都失去土地。请问:失地农户应该怎样要回土地?答:外出农民返乡务农,只要在二轮承包中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且承包地经营仍以家庭为单位存在的,农户所在  相似文献   

6.
因势利导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二轮土地承包时,土地不俏,延包工作不完善。现在土地俏了,有利于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我们要因势利导,把调解土地纠纷与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结合起来,把调解土地纠纷与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结合起来,做到调解一例纠纷,完善一批农户的手续和合同。  相似文献   

7.
问:我村于1998年进行二轮土地承包,由于当时农产品价格低,各项税收也较重,我组很多村民都不愿意承包土地。最后经过村民小组会议决定“谁愿意承包多少地就分得多少地”。现在,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而且种地还有多项补贴,一些承包地较少的村民开始对二轮承包的土地分配提出异议,村组干部也以至今没有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由,提出要重新划分土地。请问,我们二轮承包时分得的土地是否受法律保护?现在村里以未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由,要强行调整土地是否合理?我们有权拒交土地吗?  相似文献   

8.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自二轮承包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已成为解决好全市“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课题。(一 )土地承包及流转的现状当前 ,在全市 9个农业乡镇 ,6 8个行政村 ,4 42个村民小组 ,1970 0户农户 ,7.2 8万农业人口中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面积为 15 6 40h ,占法定耕地面积的 99.3% ,签定二轮承包合同的农户 192 79户 ,占承包农户总数的 99.8% ,经营权证书的发放率达 99.1%。党的二轮承包政策 ,在我市得到了全面落实。据调查 ,截止 2 0 0 3年底 ,全市共有 2 2 5 .8h 的承包耕地进行了流转 ,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1.4 4% ,涉及农户 6 12户 ,占家庭承包农户总数的 3.1%。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流转方式 :(1)转包型。即原承包方将自己从发包方所承包的土地 ,以一定条件再发包给第三方 ,而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二轮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变。这种方式全市有流转的耕地 14 2h ,占流转总面积的 6 2 .9% ,涉及农户 35 3户 ,占流转总...  相似文献   

9.
正(续上期)14对外出务工未归承包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进行登记?答:不得以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为由而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对于常年外出未归、未委托代理人又无法联系的外出人员,可先查清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的土地承包状况,按现有承包合同登记的四至和面积预留出相应的土地,待联系到当事农户后再按本次登记的相关规定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对预留期间当事农户无法自行管理而又未委托他人管理的,其土地暂由集体代为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在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有些历史遗留问题会造成矛盾。二轮土地承包时,村干部将集体荒地写入某农户家庭承包合同,政府也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其他村民要求变更该户的土地承包合同及承包经营权证,村委会应如何处理?《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家庭承包的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该法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规定:不宜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台市东海镇宋家康来信:我组部分农户从1990年土地承包以后,断断续续把土地送给人家耕种1997年二轮承包开始,我组进行小调整,这些农户土地不要了。2007年看到政府有农资补贴.原来送了土地的农户要收回承包地.请问:这样做是否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2.
"鱼鳞册"是明清时期的土地登记制度,具有地籍性质,其历史功能主要有土地核查功能、促进土地漉转速度的功能、土地所有权质证功能和遏制规避赋税的功能.目前我国农户承包地户均五块左右,承包书只写农户承包的亩数,每块状况不清,不利于农地流转.历史上"鱼鳞册"的功能具有明晰土地产权的功能,因此,借鉴"鱼鳞册",有利于固化、细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晰土地分配状况,以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
正问:2005年农户弃地外出,承包地被本村民小组其他农户平分,现返乡要地,请问该如何处理?答:处理此类问题应当把握3个原则:1.对于农户在二轮土地承包中,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法规定予以保护。2.农户在承包期内弃耕撂荒土地的,发包方不能强制收回,已收回的,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家庭农场的原则应当是坚持"两不变"、做到"三为主"、"一适度"。坚持"两不变":一是坚持农户承包土地的主体地位不变,二是,坚持农户流转土地的主体地位不变,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做到"三为主",即以农户家庭劳动力为主。家庭农场以农户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既体现了农户家庭是承包经营主体的本质,又反映了家庭成员是劳动人民的性质。以流转土地为主。统计资料显示,现在我国农户承包土地规模在5000平方米,周口市在5336平方米左右,农户要扩大经营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8,(6):53
江苏省如皋市后堰镇鞠庄村陈明华读者来信:1987年10月,村委会与我组订立无期限协议一份,约定村委会使用我组土地7.34亩办工业,每年给付土地费3600元。二轮承包后。因该地没有列入承包,其土地费由全组农户分配。1999年后,村委会便不再付款。请问:村委会可以单方面终止协议吗?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经营零碎由于二轮土地承包是按地的等级分割搭配到农户,以家庭为承包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不利于现代大型农机设备的投入和使用。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使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乏力。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2012年12月10日,某村召开村民大会,为了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发展特色产业,决定将1998年二轮发包的全村土地打乱重新发包,并采用竞标的方式将土地承包给本村农户。村民王某通过竞标承包了1.3公顷土地,承包期限从2013年1月1日起至2028年12月31日止,承包金为每年6000元。根据发包方案,承包金由村委会收取,其中85%由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人头分配,15%作为村委会管理基金。2013年度,王某欠承包款  相似文献   

18.
7亩地的纠纷     
赵国良 《新农业》2014,(6):32-35
<正>【案情回顾】获取地块使用权1998年,李某所在的村根据国家政策进行了二轮土地承包,作为农户的代表,李某与所属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根据家庭农村人口数量,李某所代表的农户有权利获取7亩耕地的使用权,政府部门为李某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李某因此实现耕种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就是借款人把合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含地下)附着物作为抵押物,向贷款人申请贷款的融资活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涉及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问题。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权是一种"成员权"、"资格权"和财产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某块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土地经营权是由承包权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民事权利,主要表现为农户经营承包地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以土地承包权作抵押,一旦出现风险,农民可能会  相似文献   

20.
"单一以农户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入股土地一般不作价,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对外发包或租赁,取得的收益按农户土地入股面积为依据进行分配。这种模式实行承包土地内股外租型改革,主要适用于农户委托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城乡统筹科科长王国根道出了柯桥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一种成功模式,而这也是江桃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