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科学利用养鱼池,以水下养鱼为主,水面及周边草地养鹅鸭为辅,鱼鹅鸭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一种高效养殖形式.绥滨县大同乡东升村养鱼大户王其昌,利用养鱼池0.42hm2的养鱼水面,饲养了1200只鹅、400只鸭,获得了鱼、鹅、鸭双丰收.据王其昌介绍说:"养鱼池内养鹅鸭,在不用增饲料和肥料前提下,每0.1hm2的水面可多产鱼100~200kg.同时还得到了鹅鸭及其蛋产品,大大提高了养鱼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科学利用养鱼池,以水下养鱼为主,水面及周边草地养鹅鸭为辅,鱼鹅鸭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一种高效养殖形式。  相似文献   

3.
综合养鱼就是利用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养鱼,是一种节能、低耗、高产、高效的先进养鱼方法。 鱼-鸭结合。主要配置方式有放群鸭.集中圈养和鱼鸭混养三种。一般是用112网片围栏群分池埂和水面养鸭,放养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池埂4—5只,每平方米水面3—4只。一只鸭年产粪40—50公斤,可转化成2—3公斤鲜鱼。一般每亩水面适宜配养肉鸭100—120只,其粪便和溅落饲料可生产鲜鱼200—300公斤。  相似文献   

4.
肖建中  吕耀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570-4575
鱼、鸭、菜混养技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生态渔业模式。于2010年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关镇水东村养鸭场进行了鱼、鸭、菜共育试验。结果表明,鱼池为鸭提供了清洁的活动场所,而鸭子排泄的粪便为养鱼提供了充足的肥源,水面的空心菜使水体清洁,提高溶氧,也使池塘美观;试验面积1.06 hm2,试验塘(面积为0.53 hm2)和对照塘(面积为0.53 hm2)净产值分别为61 480元和11 130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00:1.46和1.00:1.26,鱼、鸭、菜混养的平均纯收入是单纯养鱼的5.5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一、鱼一蚌一畜一禽主体养殖以水面为依托,以渔业为中心,实行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塘边建舍养猪、养鸭或养鹅,畜禽粪便入塘肥水,转化成浮游生物,为鱼蚌提供天然饵料。综合养鱼配比,一般每667平方米池塘养鱼400~450尾,吊养育珠蚌1000只左右,养小蚌3000~4000只,配  相似文献   

6.
山塘由于水质清贫,养鱼产量一般偏低。近年来,笔者采用“水中养鱼、水面养鸭、池旁养猪、山上种果”的立体开发方式,充分利用养鸭、养猪产生的肥料来养鱼,效益大增,每亩水面养鱼产量达250-300公斤,养鱼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山塘立体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鱼——鸭结合和鱼——猪结合等。一、鱼——鸭结合立体养殖据专家测定:一只成年蛋鸭一年可排干粪10公斤,鱼增重1公斤一般需干鸭粪4~5公斤。一亩水面配养100只蛋鸭,一年可产鲜鱼250公斤以上。1.养鸭设施建设。鸭棚建在山塘旁边,坐北朝南并留出适当…  相似文献   

7.
汉川县汈汊养殖场运用科学手段,提高湖区水域的利用率。他们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1.开发荒汊。将过去的荒汊围起来养鱼,鱼产量提高了5.4倍。 2.在荒滩上建造精养鱼池、鱼种池。使产量达到250—400公斤/亩。 3.对大水面采取半堤半箔切块分格放养。即带水筑起1.5米高的堤,堤上插2米高的箔,冬春放水露堤,夏季进行扩湖。 4.以鱼为主,配套发展多种经营。从水底到水面,从水域到堤埂,配套饲养鸡、鸭、鹅、猪;实现  相似文献   

8.
鸭-鱼-蚌-树立体种养模式主要是依托水面.以育珠蚌为主,养鱼、鸭为辅.配种杨树.实行种养结合。作者在湖南省常德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养鸭场及其邻近的1公顷水面开展生态养殖.实行水边建舍养鸭。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周边栽树的立体种养模式.获得每公顷水体鸭、鱼、珠、树年产值70000元以上的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1.鱼禽结合。在水边建设鸡舍,让鸡的粪便及残饵直接落入水中,既能充当鱼的饲料,又能起到肥水作用。饲料喂鸡,鸡粪喂鱼,一次投料,二次利用,节约了养鱼饲料,增加了渔户的收入。在养殖成鱼的水面上养鸭或在草较丰富的鱼池养鹅,用鸭、鹅的粪便喂鱼肥水,鸭鹅在水中活动也起到了增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晚熟籼稻红米品种+稻田养鱼+稻田养鸭,利用鸭在水面、鱼游水中、稻长土中三者的立体生态关系进行稻鱼鸭综合立体生态养殖。该模式养殖技术既降低了种稻和养鱼成本,又提高了稻田的产出率,是农民朋友增产创收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16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g/尾鲢鱼种3000尾/hm2、100g/尾鳙鱼种900尾/hm2、6g/尾泥鳅鱼种4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水面饲养肉鸭,不仅污染水质,而且肉鸭在水面运动过多消耗能量,不利于快速生长。利用鱼塘水面网养肉鸭,可克服上述弊病,方法简单易行,既有利生态平衡,提高养肉鸭的经济效益,又可直接利用鸭粪养鱼,一举两得。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回形鱼池是回形精养鱼池的简称,是以其平面形状象一“回”字而得名。它是一种新型的养鱼设施,从首次试验到初具规模的生产性试验推广不过十余年的历史。回形鱼池不同于普通人工精养鱼池,在池内四周开有一道接近闭合的沟槽作为养鱼基本水面,池中留一台地作为饲料地,用于鱼、草轮作,将养鱼与种植青饲料结合起来,实行自身供养循环,是把种青与养鱼结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型水产养殖的最佳模式之一。特别适用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后的低湖易涝田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淡水白鲳生长快的特点,在四大家鱼成鱼精养水面中套放大规格淡水白鲳鱼种,达到和常规鱼类互利共生的目的。3.67 hm2四大家鱼精养水面中套放大规格淡水白鲳鱼种11万尾,产量62 638 kg,平均单产1.71 kg/m2,利润5.69元/m2。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在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稻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小外荡精养,就是将池塘养鱼工艺与外荡优越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在加强拦鱼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采用混养密放,增加底层鱼的放养量,进行以投饵为主、施肥为辅的养殖.此项经验于1983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已发展到85个单位3.28万亩水面,鱼产量达8.2万多担,平均亩产250斤,接近池塘养鱼水平.小外荡精养的水面比大面积外荡平均亩产提高3.1倍.目前小外荡精养的水面仅占外荡养殖面积的二十一分之一,而水产品的产量却为外荡总产的五分之一,精养比粗养水面的经济效益提高5倍多.  相似文献   

17.
经深加工的鹅、鸭类产品,附加值高,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提高鹅、鸭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可考虑开发的产品主要有以下诸种。1.分割制品可在鹅、鸭屠宰冷却后,依市场需求,按体躯部位分割,制成小包装,供应市场或出口,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2.腌腊制品如板鹅、板鸭、鹅鸭火腿、多味肫肝片等。3.熏烤制品如烤鹅、烤鸭、熏鹅、熏鸭、扒鹅、香酥鸭、熏烟鸭排、鸭肉片、鸭肉串和肉丸等。4.酱囟制品如酱鹅、酱鸭、糟鹅、盐水鸭、盐水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庐江县罗埠乡三槐村村民徐浩,2000年初承包了村里两口蓄水塘,承包水面达到4.1hm2,成为全乡最大的养鱼专业户。徐浩采取混养和密养的方法。在养殖过程中,他侧重搞好防病、防毒、防逃措施,勤观察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并不断改善鱼塘水质,为鱼苗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使鱼  相似文献   

19.
‘水里养鱼,水面养鸭",群众称为"鱼鸭套养",这是渔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一、养鱼水域条件通常在0.3公顷以上的池塘或小水库等水域,要求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排溉方便。二、养鸭设施鸭舍建在水塘边,阳光要充足,排水要方便,鸭舍内地面要平坦,以沙质土壤为宜。鸭舍大小按饲养量定,蛋鸭每米~2容纳7~8羽,肉用鸭每米~25羽。鸭舍与水面之间设置鸭运动场,其大小与鸭舍面积相  相似文献   

20.
严仕刚 《农家致富》2005,(13):39-39
“草——鹅(炕孵)——鱼”模式。2000年7月开始,养鹅大户魏正中承包某养鹅示范园区鹅舍840平方米。鱼塘11亩,种植多花黑麦草约5亩。饲养四季鹅种鹅500只,以牧草喂种鹅.控制母鹅就巢,提高母鹅产蛋量.种蛋人工炕孵,繁殖雏鹅8000只(其中对外代孵雏鹅4000只),利用鹅粪及鹅草下脚料放养链鱼5000尾,泥鳅500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