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原菌的侵染,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制约葡萄产业的发展。生产中多采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防治,增加了投资成本,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培育高品质抗病品种对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葡萄抗病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定位是研究数量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检测QTLs和克隆基因的基础。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构建遗传图谱鉴定了一系列霜霉病、白粉病、皮尔斯病等抗性遗传位点,同时,根据抗性位点的基因组区域,开发了多个连锁标记,并应用到葡萄抗病性遗传研究中,加速了葡萄的育种进程。对葡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抗病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今后葡萄抗病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番茄抗病育种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番茄在抗病育种中取得的进展,分别对抗黄化曲叶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及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育种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可行性育种方法及策略,并对今后番茄抗病育种及番茄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西瓜、黄瓜、甜瓜等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瓜类枯萎病及其发病规律、抗病机理、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和抗源新材料创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介绍了国内外瓜类抗枯萎病育种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瓜类抗枯萎病育种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发展迅速。分子标记技术是研究葡萄起源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在葡萄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葡萄种质资源鉴定、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评述了分子标记在葡萄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优质葡萄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钢 《现代园艺》2007,(9):10-11
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研究应用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葡萄抗性性状上的研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就分子标记在葡萄抗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抗寒、无核等几个抗性性状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葡萄的遗传育种及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刊集锦     
优质抗病葡萄新品种‘沈农香丰’培育早熟、优质、抗病的葡萄新品种是当前我国葡萄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沈农香丰’是沈阳农业大学葡萄课题组从‘紫珍香’自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葡萄新品种。1996年进行套袋自交,1997年播种定植实生苗,2000  相似文献   

7.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鉴定方法、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和抗源新材料创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介绍了国内外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已取得的成绩和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瓜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引起,是为害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黄瓜灰霉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致病机理及黄瓜抗病机制、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瓜抗灰霉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番茄分子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生产中发生的严重病害多达40种,现从青枯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枯萎病、黄化曲叶病、番茄根结线虫病等主要病害上综述了番茄抗病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番茄分子抗病育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甜瓜基因组学、重要基因挖掘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分子育种领域最新进展及甜瓜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为推进甜瓜种质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育成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提供新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兴桂 《果树学报》2007,24(1):89-9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葡萄酒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包括内蒙古北部),由于冬季严寒和无霜期短,不适于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因此开展酿酒葡萄抗寒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应用山葡萄×欧亚种、山-欧F1×山葡萄、山-欧F1×欧亚种、山-欧F1×山-欧F14种杂交模式进行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抗寒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浅谈西瓜育种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西瓜育种研究在抗病,品质和无籽西瓜等方面所获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瓜育种的主要目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蔬菜抗黑腐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与生理小种划分、黑腐病接种方法和抗性鉴定方法、植物抗病性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黑腐病抗性的遗传与抗病基因研究、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育种等研究进展,探讨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甜菜黄化病毒病的研究现状,包括甜菜黄化病毒病症状、致病机理、发生与危害、病毒检测和抗病育种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甜菜抗黄化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甜瓜抗蔓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枯病是由真菌葡萄壳梭孢引起的危害甜瓜生产的主要病害,可以侵染西瓜和黄瓜等其他瓜
类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本文介绍了蔓枯病病原菌的相关研究内容、不同接种鉴定方法对抗性鉴定
结果的影响以及我国近年来审定的部分抗蔓枯病的甜瓜新品种。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容易受病原菌自
身致病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的分子标记来辅助抗性种质的选育。然而,现有的一些分子标
记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育种的进程。因此,应该明确不同病原菌之间致病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接种
鉴定方法,不断完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明确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世界葡萄抗寒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2个世纪,通过选种和杂交育种,世界葡萄抗寒育种在抗寒性与果实优质性状的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许多抗寒性极强(耐-30~-40℃低温)、品质优良的鲜食、酿酒和制汁品种。由于葡萄的抗寒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基本呈以亲中值为峰顶的正态分布,所以我国应积极引进这些品种,在华北、西北等葡萄主产区试验、推广露地越冬栽培的同时,利用它们与现有抗寒性较弱的主栽品种(抗寒性-15~-18℃)杂交,培育适合我国冬季气候条件的抗寒品种(抗寒性在-25℃左右),迅速提高我国葡萄抗寒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抗寒、抗病葡萄种质资源。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 I-NNN/Mse I-NNN对山葡萄雌花、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进行筛选,引物E-AGC/M-CTG在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83 bp的特异性条带;经组池个体和其它品系验证,该特异性条带能在雄株和完全植株中稳定出现。将该特异性条带回收、克隆、测序,设计SCAR标记引物,对已知性别的85份山葡萄种质进行盲测,准确率达到97.6%,表明标记转化成功。由于该SCAR标记在绝大多数山葡萄栽培品种和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中得到验证,可利用该SCAR标记对山葡萄杂交后代在苗期进行性别鉴定,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韩欢欢  谢冰 《中国瓜菜》2012,25(4):43-48
白粉病是瓜类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抗病育种是解决白粉病对瓜类蔬菜生产危害的一条重要途径。为给瓜类蔬菜白粉病抗性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综述了在病原菌、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规律、抗性种质、抗病品种选育以及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甜(辣)椒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抗性遗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索甜(辣)椒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抗性遗传性质及遗传方式,选用了5份对CMV具有抗感差异的甜(辣)椒品种(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共25个组合(包括自交).在防虫网室内人工摩擦接种,调查病情指数,采用Hayman(1956)等的数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辣)椒对CMV-PN的抗性遗传为不完全显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式且加性更为重要,可以认为控制抗性的是一个显性基因组。因此在甜(辣)椒抗病育种时应采用“多重选择法”培育抗源材料。在选配一代杂种时,双亲应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