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茶皂素是一类结构相近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基本由甙元(配基)、糖体、有机酸三部分组成。茶皂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90多科500多属的植物中,已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分离鉴定出十几种茶皂甙的单体,同时发现了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茶皂素纯品为无色微细柱状结晶,吸湿性强,易溶于含水甲醇、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马兰荒漠地区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拮抗真菌作用的放线菌AF1,经16sDNA鉴定为链霉菌属的Strep-tomyces macrosporus种。在贝奈特琼脂培养基(Bennett's agar)中,利用异步十字交叉培养法的实验发现,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对黑曲霉、白曲霉、青霉等丝状真菌具有抗性,但对酵母菌和细菌无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这类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点,是一类极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综述了近几年黄酮类化合物在提取、含量测定、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栽培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旨在从药用植物栽培三七中分离出能够产生与宿主植株相同或者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以栽培三七为材料,开展栽培三七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依据传统形态特征并结合真菌的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初步从栽培三七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4株,鉴定为12属(种),栽培三七不同器官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根和叶中最多,茎中较少。其中从叶片中分离出11株,6属;茎中分离出1株,1属;根中12株,5属。统计结果表明叶片中分离出的菌株优势种为普通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胶孢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占叶片菌株分离的27.28%;须根中分离出的菌株优势种为球毛壳菌(Chaetomidium arxii),占须根菌株分离的72.73%。栽培三七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栽培三七内生真菌与生理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提供材料基础和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5.
茶叶深加工(四)茶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茶业通报》2005,27(3):142-143
茶氨酸学名为N-乙基-γ-谷酰胺(N-ethyl-γ-glutam ine)或γ-谷酰基乙酰胺(γ-glutam y lethy-lam ide),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其化学结构如图1,为茶树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主要存在于茶树(Cam ellia sinensis)中,茶氨酸最早由Sakato(1949)从日本绿茶中发现,随后Cartwright、Roberts等分别报道了茶氨酸也是其它茶类中一种非常鲜爽的物质。1960年Casim ir分离鉴定了一种蕈(Xerocom us badius)内的茶氨酸,1984年Tsushida发现茶梅中也含有茶氨酸。茶氨酸在茶树中含量最高,在新梢中的含量为干物质的1%~2%。占茶叶中游离氨基…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在茶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是山茶属植物中最重要的作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茶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RFLP、RAPD、AFLP、ISSR、SSR等,它们各具其优点,并在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后在茶树其他方面的研究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宜山东日照地区生长的茶树良种,在山东日照茶区黄山群体种中采取系统选种方法筛选出39个优良单株,复选出抗寒性状较为突出的12个优良单株,通过扦插繁育进行品系对比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抗寒性、物候期、繁育能力、制茶品质等要素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表明,东茶020和山茶12的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对照,其中东茶020的综合评价分值最高,进而为茶树良种选育提供了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MRS和M17培养基,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纯化出2株乳酸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菌株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2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相似文献   

9.
茶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糖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类糖复合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活性。本文从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组成、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这对于茶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及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芽孢杆菌GSBM05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葡萄白腐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检测其抑菌活性并进行鉴定。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利用对峙培养和菌丝生长速率等方法对抑菌活性较好的芽孢杆菌GSBM05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40株芽孢杆菌,经初筛、复筛后得到1株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GSBM05。该菌株稀释20倍的无菌发酵液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发酵液不同组分对葡萄离体果实、叶片的防治效果均可达80%以上。该菌株对葡萄白腐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实验结果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SBM05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可为葡萄白腐病生物防治提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 皂甙的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皂甙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介绍其存在形式,分布、化学结构,生理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厚皮甜瓜金凤凰采后病害进行了分离、鉴定调查。从贮藏65天后的发病甜瓜中分离出3种真菌菌株,回接后,发现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而且从接种病瓜上又重新分离得到了此病病原真菌。经鉴定和致病性确定,确认为链格孢属(Altenaria)、镰孢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而且是该品种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3.
山茶属植物花粉粒生殖细胞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对茶组、油茶组和红山茶组植物共10份材料的花粉粒生殖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中含有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生殖细胞较小,呈长纺锤形,游离在营养细胞中,生殖细胞极轴两端的细胞膜和核膜与营养细胞的细胞膜相连,其中一端的连结处位于花粉粒萌发孔附近。生殖细胞核长3.5~20.0μm,形状有长棒状、较长棒状、短棒状、近楔形和楔形5种类型。笔者探讨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山茶属花粉粒生殖细胞形态的方法,并根据山茶属植物花粉粒生殖细胞核的形状及大小变化,对其演化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蹄叶橐吾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皂甙,此外还含其它萜类、肽类等;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抗瘤,抗菌,消炎等活性。对国内外学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茶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无酒精饮品之一,具有许多生理保健作用。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茶树是重要的木本经济作物之一,它含有许多有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最近十多年来,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茶叶科学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分离和克隆重要的茶树功能基因,对揭示茶树优质、高产和抗逆的分子机理,对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茶树遗传调控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茶树功能基因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蹄叶橐吾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叶橐吾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皂甙,此外还含其它萜类、肽类等;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抗瘤,抗菌,消炎等活性。对国内外学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资源,筛选并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纯化及鉴定其产生的抗菌化合物。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试材,用颗粒法从中分离真菌,用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测得分类学数据,用打孔药剂扩散法测得抗菌活性,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法测得化学结构。分离得到真菌SGSF801,经多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Neocucurbitaria salicis-albae新株系。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大米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丁香假单胞杆菌及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将真菌大米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将其鉴定为尾孢酰胺,分子式为C16H13NO7。其对青枯劳尔氏菌的MIC值为31.25~62.5μg/mL,对丁香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25~250μg/mL。本研究首次在Neocucurbitari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尾孢酰胺,并且发现其具有抗植物病原细菌的活性,为凋落物真菌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心绣球红山茶又名绣球山茶,分布于湖南省溆浦县龙潭区的500~800公尺花岗岩山地,1985年4月3日由中山大学生物系张宏达教授鉴定,是罕见的山茶新种。金心绣球红山茶属山茶亚属红山茶组,常绿小乔木,单生或丛生,树高4~8米,树冠浑圆状伞形,树皮黄褐色,嫩枝光滑无毛,叶厚革质,互生,叶长7~10厘米,侧  相似文献   

19.
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生产上以扦插为主要的繁殖方式。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不定根的形成对茶树的成活至关重要。SBP (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 like)转录因子对侧生器官发生和不定根再生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茶树SBP基因家族成员,以‘陕茶1号’为研究材料,克隆CsSBP24基因,检测其转录活性和亚细胞定位并在转基因烟草中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从茶树‘舒茶早’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24个SBP基因家族成员,分为6个亚家族。CsSBP24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930 bp,编码309个氨基酸;CsSBP24是定位于细胞核的转录因子。当过表达CsSBP24,不定根发生率、根粗和根长增加,但数量下降。结果表明,CsSBP24参与不定根发育过程的调控。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分子手段调控茶树不定根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南山茶花的露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山茶花(Camellia reticulata)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又称滇山茶、滇茶花或大茶花。民间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历代栽植培育,形成‘恨天高’、‘童子面’、‘大理茶’、‘宝珠茶’、‘松子鳞’等名扬中外的优良品种,素有云南山茶花甲天下的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