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并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笔者根据潢川县某养殖场发生的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谈这两种疾病的鉴定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霍乱都是鸭的常见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 ,鸭霍乱则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中既可以单独发生 ,又常见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4月 ,潍坊某鸭场鸭大批发病 ,发病鸭日龄在 6 0日龄以上 ,多数在 6 0~ 70日龄之间。经调查本病传播较快 ,鸭群中几只鸭子发病后 ,不断出现新的病例。鸭舍地面潮湿 ,有刺鼻气味。在投放抗生素后病情有所好转。本病的发病率在 6 %~1 0 % ,致死率在 6 0 %左右。2 临床症状病鸭早期眼和鼻有较多分泌物 ,轻度咳嗽和打喷嚏 ;排绿色稀粪 ;部分鸭出现脱肛…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2~5周龄幼鸭为主的败血性传染病,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相对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比较多,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投药效果不太理想,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沉郁、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为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雏鸭精神不振、拉稀,育成鸭或蛋鸭呼吸困难、产蛋量下降为特征。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抵抗力降低,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笔者诊治了多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2003…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该病,且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群体发病率达90%以上,易复发且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同时还可引起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2006年6月19~25日,南宁市郊三塘镇某樱桃谷肉鸭场饲养的17日龄樱桃谷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并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笔者根据潢川县某养殖场发生的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谈这两种疾病的鉴定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之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莫拉克氏菌病”和“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南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鸭常见的接触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变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十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角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威胁水禽养殖最为严重的两种传染性疾病,除了鸭之外,还会对鹅等水禽构成严重威胁。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都属于细菌性传染病,对雏鸭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发,传播速度较快,大多呈现败血症发病经过,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之后,会使2种疾病的症状相互叠加,加重病情。笔者结合某养殖场发病现状,探讨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对广大养殖者开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等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两者容易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8月,在山东沂南地区呈面积性地流行了这一病例,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病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鸭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鸭易感,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番鸭饲养量较大,已成为畜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故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颇为多见。现将2004年该区黄石镇混合感染的诊洽方案简述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家鸭、野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感染鸭多出现食欲废绝、精神不振、站立不稳等神经症状,严重阻碍病鸭的生长。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其中尤以10~30日龄的雏鸭最为易感,近年来随着我国鸭饲养量的不断增加,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一旦感染鸭群发病率可高达70%,死亡率可高达80%,因此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当前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6月初,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一野鸭饲养场发生了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病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鸭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鸭易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番鸭养殖较为集中,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多发,现将一例雏番鸭混合感染的诊治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目前,已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鸭的主要疫病之一,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使鸭的转化率下降,死亡率增加。现结合本地某养殖户商品肉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谈一下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1~8周龄小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原是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鸭后主要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由于这些病理变化亦可发生于鸭大肠杆菌病病例和鸭沙门氏菌病的某些病例,因此,仅依靠剖检难以对这3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感染鸭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还可出现结膜炎、关节炎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近年来,该病在我省多个鸭场常有发生。本文就我省某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