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和分析新乡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体系,权衡不同开发模式的利弊,根据新乡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将其开发类型归纳为五类:乡村风景型、红色旅游型、现代新农村型、农业资源型和自然风光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等三个准则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82(最高为1.00)。自然风光型城乡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景区投资环境、企业年终效益、游客满意程度方面表现突出,较之其他旅游类型,新乡市应优先发展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企业年终效益所占权重最大,为13.1%,成为衡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使用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简化了指标的量化,在权重的估算中去除了人为赋值的主观性,是一种新颖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和分析新乡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体系,权衡不同开发模式的利弊,根据新乡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将其开发类型归纳为五类:乡村风景型、红色旅游型、现代新农村型、农业资源型和自然风光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等三个准则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82(最高为1.00)。自然风光型城乡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景区投资环境、企业年终效益、游客满意程度方面表现突出,较之其他旅游类型,新乡市应优先发展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企业年终效益所占权重最大,为13.1%,成为衡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使用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简化了指标的量化,在权重的估算中去除了人为赋值的主观性,是一种新颖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居民乡村旅游决策行为受众多因素影响,筛选影响乡村旅游决策行为的关键因子,将为景区管理部门提升景区吸引力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筛选了12项观测指标,从4个维度分析了新乡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决策行为,构建了基于AMOS结构方程的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休闲时间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乡村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景区形象对旅游决策的直接影响最大,表明景区自身因素是促使居民做出最终决策的直接因子。旅游攻略主要通过旅游期望对决策产生影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乡村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将对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决策的形成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静  康兴昆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09-4815
本研究以河北蟠龙湖景区为研究实例,对其植物资源种类进行调查并进行景观评价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景区内植物群落结构丰富,包括大型落叶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竹本植物等。彩叶植物和花卉的种植增加了景区的色彩丰富度。基于景观评价指标的分析,景区的植物群落具有丰富的观赏性状和象征意义,景观配置更自然和规则化。研究还发现,景区内植物的季节性选择使得景观在不同季节呈现独特效果。综合分析表明,河北蟠龙湖景区的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景观设计合理,对游客的观赏体验和心理感受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景区的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提升景区品质和吸引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关于开发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青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505-505
大别山地区横跨三省三市26个县(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山区、落后地区,同时又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流传着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在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今天,大别山地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在回顾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开发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一些构想: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大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推出精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援疆动态     
《新疆农垦科技》2014,(9):I0004-I0004
上海援疆项目巴楚县红海湾景区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一轮援疆以来,上海累计安排援疆资金1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7 000万元)用于发展巴楚旅游产业。援疆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景区内道路、客服中心、停车场、云扬纪念馆、景区绿化、水电设施、水上游乐设施配备及其它附属设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运动马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叙述了内蒙古运动马产业发展的现状、自治区近几年运动马方面的组织和参与赛事的情况,分析了自治区运动马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需在加强运动马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加大运动马驯养和繁育力度、培育品牌马术赛事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赛事、推动运动马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深层挖掘马文化和拓展相关旅游创收等方面加强努力,推进自治区运动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季云 《分子植物育种》2023,(10):3455-3461
本研究探讨旅游对植物资源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旅游区,但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多的观赏性植物。旅游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为干扰和生态环境改变。因此,旅游对植物资源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加强保护和管理、限制游客干扰、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这有助于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开发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以岳麓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开发对旅游地植被、土壤、环境等多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旅游活动对旅游地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利用调查取样法于2008年5-7月份3次对岳麓山设置样地采集昆虫标本,将设置的样地分为旅游热点区域和非旅游热点区域,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等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岳麓山旅游非热点区域的昆虫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高于热点区域;(2)旅游非热点区域的昆虫均匀度指数稍高于旅游热点区域;(3)昆虫优势度指数在2个不同区域差别不明显。建议在岳麓山风景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植被的丰富性和覆盖率,而且还要加强旅客环保意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张利荣 《种子世界》2022,(5):0093-0095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关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逐渐受到了更多关注与重视。其中,在山西省临县城庄镇地区,香菇种植产业一直属于当地产业振兴中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为此,本文结合临县城庄镇的实际情况,从香菇种植产业的效益及其市场发展预测着手,着重分析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包括深挖特色资源,打造专属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业现代化,加强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升劳动力素质、加大扶持力度,做强产业基地,希望能够借此推动当地香菇种植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沙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312-316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休闲生活方式的变革和需求。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与乡村作用体系中必然的产物,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而产生的一项新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文章针对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的重点--旅游吸引物进行研究,简述了乡村旅游与旅游吸引物的关系,并从旅游者的感知和旅游要素集成2个方面讨论了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乡村旅游的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Human settlement resources belong to tourist resources in a broad sense. Rural areas with excellent human settlements have become favorable tourist desti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 science,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by factors of harmony of rural ecology, harmony of rural life, harmony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harmony of rural culture. Concret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rural tourism attractiveness based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original residents,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products,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套适合西藏高原人文社会类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大昭寺景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3个承载力分量共27个评价指标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检验一致性,确定权重,建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依据景区特点,建立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等级标准,对大昭寺景区各项指标进行测算,通过对上该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属于适载阶段,最后提出了改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西宁市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舒适度预报问题,基于1961—2015 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重点旅游城市度假、人体舒适度、温湿指数的月和年序列资料,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评估其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55 年青海省西宁市夏季舒适日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1 d/10 a,舒适平均日数为89 天。西宁夏季的寒冷、温湿、度假、人体舒适度指数位于适宜-舒适级别和很适宜-最舒适级别,夏季西宁旅游或居住的气候条件舒适程度与昆明、贵阳、兰州、银川相当。夏季西宁适合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的气候关联指标在重点旅游城市中占据了优势,而这种优势在近10 年显现得更加明显。评估结果为青藏高原相关部门开展旅游舒适度预报和西宁市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旅游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由16个指标构成的效益指标评价体系,明确了各指标的量化方法。并对河北省太行山区的野三坡、卧龙山庄、西柏坡和前南峪进行了效益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旅游地的旅游经营综合效益明显,旅游效益和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By using geography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Arc GI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types,rul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20 representative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in Yangzhou Cit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of various regions in Yangzhou City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spac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quantity in these regions.The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were dense in regions 10-2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there was only one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 in regions 40-7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some big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were distributed in regions 70-9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market orientation 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obviously.In regions 0-3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most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mainly provided recreation and entertainment services for tourists;in regions more than 7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most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mainly provided health and recuperation services for tourists;in regions 30-5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were compound and diversifi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法的上海崇明岛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旅游资源,其丰富程度与开发利用的价值直接影响着旅游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崇明岛的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了崇明岛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资源条件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观赏价值决定了崇明岛旅游的发展,并根据崇明岛旅游开发实际存在的旅游资源丰富与客源充足等优势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完善等劣势,为崇明海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鉴于生态旅游建设在国内外都很薄弱,笔者以绥化市为例,针对生态旅游战略环境评价的特点,构建了生态旅游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系统,即:(1)采用清单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2)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集成的方法对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价;(3)使用承载力分析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并应用该方法系统对黑龙江省绥化市生态旅游规划进行实证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分量是总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笔者在对黑龙江省绥化市全部旅游规划作实证研究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分量是5个分量中的最小值,总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上就是由它的大小决定。经过预测,目前绥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同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相比还比较低,同时由于开放方式单一、产品单调,这也是导致旅游资源闲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量疏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