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粪便中,当它侵入伤口时可以在伤口的脓血和坏死组织中发芽繁殖并产生强烈的破伤风毒素,导致神经中毒和毒血症。马属动物较易患此病,常因外伤、去势、分娩等因素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3周,在今年3月份笔者遇到1例马破伤风病例,经过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又名强直病、锁喉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征是骨胳肌持续性收缩,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和神志正常。笔者在临床上曾见过1例马的破伤风病,经过1星期的综合性治疗而痊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毒素性传染病。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污泥及尘埃中生锈的铁钉,其他金属物表面也极易带菌。本菌的芽孢在土壤中可以存在20年。自然感染由于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而引起。但并非所有伤口均感染,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在托克逊县夏乡兽医站工作期间接诊了一例患有破伤风的病驴。通过消除病原,清理创口,中和毒素,解痉镇静,消炎和加强护理5d治疗后基本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牛破伤风的临床表现,提出对于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消灭病原、中和毒素、解痉镇静、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及深部组织,在乏氧的环境下,破伤风梭菌大量生长繁殖,并分泌破伤风梭菌,形成芽孢,产生外毒素。目前已知外毒素有3种,一种是痉挛性外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另一种是溶血性外毒素,可溶解红细胞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为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第3种是非痉挛毒素,对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病,又名"强直症"或"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产生毒素,毒害了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  相似文献   

7.
猪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简称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后产生毒素,毒害猪的神经系统而发病。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常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土、粪便中等,随时都可经创口感染易感动物而发生破伤风病。因此,猪破伤风是农村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给养猪生产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经由创伤感染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又称“强直症”,俗名“锁口风”。各种家畜均可感染,以马、骡最为易感,人亦敏感,病死率高达90%。破伤风梭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其芽胞才可在创伤内繁殖和产生毒素,致使动物致病。其临床特征为病畜全身肌肉或某些肌肉群呈现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高。本次笔者所见的马破伤风病例其症状明显,并成功治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不分品种、年龄、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又称锁口风,致病菌为破伤风梭菌,简称强直梭菌.羊破伤风梭菌能在土壤、粪便、腐败组织等处寄生,经羊体破损伤口传播感染.经调查证实:此病潜伏期在5~20d,羔羊感染后危害性极大,典型症状:四肢僵硬,头向后仰,为重点防病对象之一.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日常应注意此病的预控,早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注意伤口处理,注意清除浓汁、异物、坏死组织、痂皮等等,预防用破伤风血清,都能起到理想的预控效果.而治疗此病,应注意加强护理、消灭细菌、中和毒素的原则,或者,尝试用中药制剂疗法,均能起到不错的效果,文章将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泻血治疗家畜破伤风的体会张子龙(河南淮阳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兽医院466721)破伤风是由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在体内产生毒素引起的中毒性传染病。毒素愈多,病情愈重。笔者采用泻血结合药物治疗,既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又可节省药物,降低医疗费用。经治33例(...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是马类动物的一种常见病,根据临床和实践经验,介绍了马类动物破伤风的预防和诊断方法,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马属动物的破伤风是一种急性创伤性传染病 ,临床多采用大剂量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由于用量较大、价格高、疗程较长 ,故费用高。笔者自 1987年以来以蝉桑汤为基础治疗方剂 ,在临床上反复进行验证筛选和改进 ,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 5 0例 (其中驴2 2例 ,马 18例 ,骡 8例 ) ,除因治疗过程和转院延误病期 ,营养不良衰竭死亡 2例外 ,治愈率 96 %。1 病因多因笼头勒伤、创伤、去势、外科、刺伤等 ,由破伤风梭菌从伤口处侵入而患病。2 临床症状初期耳、背、腰、尾表现不灵活 ,对音响、光线刺激敏感 ,易惊不安 ,呼吸粗快 ,鼻孔轻微扇动张开 ,牙关略紧…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农村基层工作基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马属动物破伤风的方法,现介绍仅供参考。1症状及诊断破伤风俗称“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的芽孢经伤口感染经发芽增殖,所产生的毒素侵害运动中枢神经而引起骨骼肌持续性痉挛样强直的急性感染病。马属动物是破伤风梭菌最易感的动物,感染后潜伏期一般1周,病程3~10d。其特征是体肌强直性痉挛及应激性增高。主要表现为病初咀嚼和吞咽缓慢,运步稍显强拘,随后咬肌痉挛,牙关紧闭,吞咽障碍,流涎,并发出啜吸音,两耳竖立。眼半闭,瞬膜外露,瞳孔散大,鼻孔开张,可视粘膜发绀。头颈伸直或颈部向上方反…  相似文献   

15.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产生破伤风毒素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常因外伤、阉割、去角、剪毛、分娩、断脐、穿鼻以及外科手术等而感染。2002年5月11日,盱眙县穆店乡宋某25kg的波杂一代山羊去势1周后发现羊肌肉痉挛,咀嚼缓慢,随后病羊头颈伸直,尾上举,如木马状,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破伤风,经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羊早期肌肉痉挛,咀嚼缓慢,头颈运动不自然,随后病羊头颈伸直,牙关紧闭,流涎,四肢张开,僵硬,尾上举不动,瘤胃蠕动停止,病羊遇阳光刺激痉挛加剧。2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6.
羊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简称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后产生毒素,毒害了羊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性反应增强、全身或局部肌肉呈现出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由于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土、粪便中,随时都可经创口感染易感动物而发生破伤风病,因此羊破伤风病是农村养羊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给养羊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自2008年以来,共诊治本病102例,其中治愈97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将本病的诊治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是家畜一种常见而且较为难治的传染病.本病呈散发性,常因去势之后消毒不严或跌伤、役具损伤、创口污秽不洁,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西结合共收治大家畜破伤风9例,其中马3例、骡5例、驴1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追风败毒散是原治疗人破伤风的临床经验方,笔者用于治疗马破伤风效果显著,深得体会;现将原方、治疗经过及体会介绍于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绵羊破伤风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为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通常由伤口感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引发本病。在伤口小而深、创伤内发生坏死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等封盖,创伤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在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生长发育,产生毒素,  相似文献   

20.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创伤感染后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高和肌肉强直性痉挛,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发展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作者在临床上曾见过一例驴骡的破伤风病,经过消除病原,清理创口,中和毒素,解痉镇静,消炎和加强护理等一周时间的综合性治疗而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