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确定旱田土壤碱解氮侧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化学分析,~(15)N示踪盆栽试验与质谱分析,对吉林省29种旱田土壤的供氮性能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碱解氮同玉米生物产量及土壤其它形态氮素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施氮增产百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其含量平均为土壤全氮量的9%,接近常数;在施氮盆栽条件下玉米对碱解氮的利用率为40%左右,对碳铵的利用率为37.5%,二者相接近。由此认为以碱解氮作为旱田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是可靠又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1986~1987年作者根据Bremner的酸解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旱田土壤有机氮组份、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旱田土壤有机氮是由氨基酸氮、氨基精氮、(丝+苏)氨基酸氮和未鉴别氮组成,分别占土壤全氮的25.13;18.54.5.19,11.38,25.59%;土壤类型、土壤层次以及土壤肥力水平均影响土壤有机氮的组份;土壤有机氮组份和含量是影响土壤碱解氮利用系数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主要旱田土壤矿质态氮与碱解氮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70个旱田土壤氮素形态、含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明确了用矿质氮总量推测碱解氮含量的可靠性。矿质氮总最与碱解氮的相关系数r=0.8106,相关达极显著水准;配置的回归方程为y=57.32 2.05x,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准,F=130.27。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检验结果证明,大多土壤实测的碱解氮同由回归方程推算的碱解氮数值很接近。用其指导施肥,同样获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由此认为,花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速效氮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定原理 用1.2N氢氧化钠水解土壤样品。使有效态氮碱解转化为氨气状态,并不断地扩散逸出,由硼酸吸收。再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出水解性氮的含量。因干旱土壤中硝态氮较高,需加硫酸亚铁还原,加入浓度使碱度保持1.2N,因水和土壤中硝态氮极微,可不加硫酸亚铁,直接用1.2N氢氧化钠水解。  相似文献   

5.
研究松花江佳木斯段冲积平原上水田和旱田不同断面土壤的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通过实地采集、土壤自然风干、化学试验方法进行有机质、氮、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pH的测定,对不同深度土壤各指标含量进行分析。土壤中各指标测定结果为全氮、有机质含量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少;全磷、速效磷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先减少后增加;pH值接近中性,并由表层至底层pH值逐渐增大。佳木斯段松花江冲积平原上水田和旱田不同断面土壤的pH值及其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均处于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和~(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定能力及其稳定性,揭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典型黑土区旱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旱田改稻田前种植历史基本相同,均为大豆),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旱田改稻田25年间,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改种的前3年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3.60%—43.27%和10.40%—40.60%,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20—60 cm土层出现累积,但在3—5年期间增加幅度较大,在5—25年期间增加较为缓慢,在改种17—25年期间,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旱田土壤;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改种的3年间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降低了26.53%和21.89%,在改种5—25年间0—60 cm土层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均大于旱田土壤,增幅分别为9.87%—21.48%和10.2%—19.3%;旱田改稻田后,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含量、密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0—60 cm土层,土壤δ~(13)C值在改种的3年间明显上升,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大于5年的稻田土壤δ~(13)C值均低于旱田土壤,而土壤δ~(15)N值在改种的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限稻田土壤δ~(15)N值均低于旱田土壤,相同年限土壤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0—40 cm土层土壤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但各土层土壤δ~(15)N值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大于5年后,稻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氮)能力,稳定性碳(氮)在20—60 cm土层累积;改种稻田年限小于5年,应注重有机碳(氮)的补充,以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1986年着手对旱田土壤耕作模式进行研究,针对本地自然状况、传统耕作方式的弊病及防御旱涝灾害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本地区旱田土壤耕作模式的原则和松免浅为内容的耕作模式。经实践收到了增产16%和亩节本降耗34圆及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
实验主要研究了锌-硫酸亚铁与硫酸亚铁两种还原剂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锌-硫酸亚铁测定了碱解氮的回收率。测定结果表明,采用FeSO4-Zn作为该方法的还原剂检测结果可靠;通过加标回收进一步验证了采用FeSO4-Zn作为还原剂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结构退化和养分失衡三大土壤质量问题,长期以来限制着高强度利用旱田的粮食高产稳产。本项目以连续进行28年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结合大量田间调查与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明确旱田土壤有机质演变规律、团聚体形成机制和有机-无机肥料施用最佳配比,研发改善旱田土壤结构-提升有机质含量定向地力培育技术,构建以恢复土壤肥力为目标的培肥与耕作技术模式,并进行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为:(1)首次提出了旱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点"概念,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目前较为常用的土壤有效氮测试法进行优选和改进,提出适用于旱地土壤的 NaHCO_3分级指数法。用连续矿化-栽培春小麦微钵试验进行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0.05 mol·L~(-1)NaHCO_3-硝态氮(N_(NO_3))和-有机氮(N_(org))的二组分测定值与5期作物总吸氮量间的二元回归相关系数达0.883(n=19)。综合评价,该法优于其他所试各法,可作为评估旱地土壤供氮水平的快速常规方法,能正确地反映土壤有效氮的强度和容量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旱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气性良好的旱田土壤是大气CH4的主要吸收汇,对于降低大气CH4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三江平原选择两块旱田,分别于1987年和1993年由沼泽湿地开垦而成(分别简写为87D和93D),种植方式均为大豆-冬闲,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的CH4排放进行了野外观测,发现不同垦殖年限的两块旱田在CH4氧化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它们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2003年大豆生长季内87D旱田表现为向大气排放CH4,排放量为0.68 kg/hm2,而2004年则表现为吸收大气CH4,吸收量为1.29 kg/hm2;93D旱田在2003年和2004年大豆生长季内均表现为吸收大气CH4,吸收量分别为0.57和1.07 kg/hm2,旱田CH4排放上的这种年际变化主要是由大气降水的年际差异造成的.土壤水分状况是控制CH4氧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植物参与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氧化CH4的能力,2004年,在植物的参与下,93D旱田和87D旱田土壤与无植物处理相比对CH4的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197.2%和268.6%.  相似文献   

12.
土壤基础肥力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肥力下降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玉米连作年限长、缺少农家肥、盲目追求高产、秸秆焚烧处理、水土流失是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轮作、增施农家肥、秸杆还田、施用微生物肥料、少耕免耕技术、休耕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提高旱田土壤基础肥力。  相似文献   

13.
透气性良好的旱田土壤是大气CH4的主要吸收汇,对于降低大气CH4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三江平原选择两块旱田,分别于1987年和1993年由沼泽湿地开垦而成(分别简写为87D和93D),种植方式均为大豆一冬闲,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的CH4排放进行了野外观测,发现不同垦殖年限的两块旱田在CH4氧化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它们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2003年大豆生长季内87D旱田表现为向大气排放CH4,排放量为0.68 kg/hm2,而2004年则表现为吸收大气CH4,吸收量为1.29 kg/hm2;93D旱田在2003年和2004年大豆生长季内均表现为吸收大气CH4,吸收量分别为0.57和1.07 kg/hm2,旱田CH4排放上的这种年际变化主要是由大气降水的年际差异造成的.土壤水分状况是控制CH4氧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植物参与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氧化CH4的能力,2004年,在植物的参与下,93D旱田和87D旱田土壤与无植物处理相比对CH4的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197.2%和268.6%.  相似文献   

14.
<正>旱田:硝基肥利用率高硝基肥中的氮由铵态氮和硝态氮组成。铵态氮带正电荷,能够被带负电荷的土壤颗粒所吸附,肥效期较长,但在撒施在地表的情况下易变成氨气挥发;硝态氮在旱田中非常稳定,不易挥发和流失,同时硝态氮的溶解性非常好,移动性非常好,在旱田中的吸收利用率非常高,但在水田淹水条件下,易反硝化成氧化氮挥发  相似文献   

15.
土壤酸化是耕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上连续2季种植蔬菜的小区试验,研究"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H值、CEC、硅铝率及蔬菜产量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土壤pH值、CEC和硅铝率,提高蔬菜的产量;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2季连续施用"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750~3 000 kg/hm~2时,可使土壤pH值提升0.15~0.70个单位、CEC最高提高0.7 cmol/kg、硅铝率增加0.04~0.20,蔬菜产量增加3.78%~12.48%,"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蔬菜整齐度,促进萝卜伸长膨大、白菜增高增粗,白菜结球更加紧实。其较为经济合理的用量为1 500~2 2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桦甸市李家村苗圃、旱田、水田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含量,采用修正的内梅罗指数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综合肥力属于一般水平,其中有机质、全氮含量缺乏,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7.
旱地土壤氮有效度的分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目前较为常用的土壤有效氮测试法进行优选和改进,提出适用于旱地土壤的NaHCO3分级指数法。用连续矿化-栽培春小麦微钵试验进行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0.05mo1.L^-1NaHCO3-硝态氮(NNO3)和-有机氮(Norg)的二组分测定与5期作物总吸氮量间的二元回归相关系数达0.883^***(n=19)。综合评价,该法优于其他所试各法,可作为评估旱地土壤供氮水平的快速常规方法,能正确地反映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旱田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通过同位素32P示踪谷子盆栽试验测得的“A”值,与三种化学方法测定的速效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Olsen法测定土壤速效磷的适用范围及其测定条件。认为此法适用在我省石灰性、中性以及酸性土壤(PH8.70—5.53)。  相似文献   

19.
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土壤的肥力决定着青稞的生产产量,土壤有效氮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具体表现。为了研究西藏青稞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关系,在青稞成熟期(7-8月份)对拉萨市青稞主产地的5个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县、林周县)农田土壤分别进行取样分析,同时对地面的青稞进行测产,采用恒温扩散法测定了土壤有效氮的含量,并用天平称量青稞籽粒重量。结果显示,土壤有效氮含量与青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旱田改水田对土壤电导率及几种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旱田改水田的黑土为研究对象,以相邻的旱田为对照,通过五点采样法取样,对其电导率及几种转化氮素的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旱田改水田后土壤电导率(EC)显著升高;旱田改水田后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积累;而其他几种转化氮素的微生物中,氨化细菌与好氧自生固氮菌显著增加;硝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虽有增加,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