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Dmrt 基因编码的是一类新的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它们均含有一个DM(Double sex 和Mab - 3) 结构域,在性别分化发育和体节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尽管已在多种动物中克隆了Dmrt基因的多个成员,但在贝类中未见任何有关Dmrt基因的报道。本研究通过简并PCR克隆技术,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tensii)基因组中克隆到3个不同的DM序列(pmDmrt2,pmDmrt3 pmDmrt4)。证实了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中也存在Dmrt基因家族的多个成员。序列分析表明,pmDmrt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爪蟾、红原鸡、家鼠、人等的Dmrt2的一致性为95 %;pmDmrt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青鳉、红原鸡、家鼠、人的Dmrt3的一致性为85%;pmDmrt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青鳉、红鳍多纪鲀的Dmrt4一致性高达97%,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家族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都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LST8(lethal with SEC13 protein 8)是TOR(target of rapamycin)复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数据库中注释为LST8的unigene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LST8基因cDNA全长序列(pm-LST8);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pm-LST8在马氏珠母贝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含量。结果表明,pm-LST8基因cDNA全长1 35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948 bp,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5'UTR为104 bp,3'UTR为298 bp,含有29 bp polyA。预测其分子量为35.4 kD,等电点为6.11。多序列比对显示pm-LST8与其它物种的LST8有较高的保守性,与牡蛎的同源序列高达82%。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pm-LST8具有典型的WD40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m-LST8在马氏珠母贝闭壳肌、鳃、外套膜、肝胰脏、性腺、足、血淋巴七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LST8在马氏珠母贝生长和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标记分析了珠母贝属常见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解氏珠母贝以及珍珠贝属常见企鹅珍珠贝的系统发育,同时分析了马氏珠母贝和大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种间及种群间的系统分支图。结果表明:(1)在珍珠贝5种9个种群中,大珠母贝的4个种群最早聚在一起分别成为2个姊妹群,这2个姊妹群聚合为1个单元群后,又与珠母贝聚在一起,然后才与马氏珠母贝姊妹群聚合成的单元群聚合,再与解氏珠母贝聚合,最后才与企鹅珍珠贝聚合;(2)珠母贝属4种珍珠贝进化程度由低到高的等级顺序为解氏珠母贝-马氏珠母贝-珠母贝-大珠母贝;解氏珠母贝是最晚形成的种类;(3)比较5种珍珠贝野生种群的Nei's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值为:马氏珠母贝(0.4111和0.5933)〉珠母贝(0.3971和0.5784)〉企鹅珠母贝(0.3831和0.5493)〉大珠母贝(0.3388和0.4999)〉解氏珠母贝(0.3016和0.4452);(4)无论是马氏珠母贝,还是大珠母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值均大于养殖种群。  相似文献   

4.
IKKε(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sε)是NF-κB(nucleur factor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成员,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发育、凋亡及免疫反应。本研究根据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数据库中注释为IKKε的unigene序列设计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IKKε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PmIKKε)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马氏珠母贝六个组织中PmIKKε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mIKKε基因cDNA全长2 843 bp,其中5'UTR为116 bp,3'UTR为516 bp,含有27 bp polyA,开放阅读框为2 211 bp,编码737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分子量为85.07 kD,等电点为6.17。多序列比对显示PmIKKε与其它物种IKKε有较高的同源性,与牡蛎的序列相似性有45%。软件分析结果显示PmIKKε的N端含有一个蛋白激酶功能结构域和一个MAPK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的激活位点,C端含有一个亮氨酸拉链(leucin zipper,LZ)和一个螺旋-环-螺旋结构(helix-loop-helix,HLH)。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mIKKε在马氏珠母贝肝胰脏、性腺、血淋巴、鳃、外套膜、闭壳肌六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胰脏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PmIKKε在马氏珠母贝生长、发育及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种诱导马氏珠母贝四倍体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比较了3种诱导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四倍体产生的方法。①由三倍体马氏珠母贝的卵子与二倍体的精子受精,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形成四倍体,四倍体率在D形幼虫期为27.7%~35.9%,幼虫死亡率高,在幼贝以后未能检测到四倍体的存在;②药物直接抑制二倍体马氏珠母贝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四倍体;此法诱导的四倍体率在担轮幼虫期为30%以上,死亡率也较高,但在中贝(养殖7个月的贝)中检测到四倍体,四倍体率为0.0625%;③抑制二倍体马氏珠母贝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形成四倍体;此法产生的四倍体马氏珠母贝在担轮幼虫期可达13.1%,但孵化率极低,早期死亡率极高,不能通过变态。比较研究表明,直接抑制二倍体马氏珠母贝受精卵的极体形成可以获得成活的四倍体马氏珠母贝,此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性别决定是一个可塑的生物发育过程,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在脊椎动物中,性别决定的机制主要包括遗传性别决定(GSD)和环境性别决定(ESD)。GSD一般都是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决定基因启动一系列性别相关基因参与的级联信号通路,从而诱导原始生殖性腺发育成精巢(卵巢)的过程。尽管性别调控信号通路下游的基因在脊椎动物中是相对保守的,但是处于级联信号通路最上游的性别决定基因可能是不稳定的。截止目前,在脊椎动物中,已经发现了5个性别决定基因(SRY、DMRT1、DMY、DMW和AMHY)。本文综述了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高等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保守性的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染色体是否分化造成的,进而提出性别决定基因和性染色体演化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禽结核病诊断技术》等87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由农业部于2017年6月12日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马氏珠母贝(SC/T2071-2014)标准"1范围"部分第一句修改为"本标准给出了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ta fucata martensii(Dunker,1872)]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遗传学特征、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3.1学名"部分修改为"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ta fucata martensii(Dunker,187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3部分:养殖水产品》(NY/T2798.13-2015)第3.1.1b)款中的"一类"修改为"二类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氏珠母贝遗传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中国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遗传育种的历史,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情况,展望了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的前景.提出马氏珠母贝育种应该分别选育育珠贝(母贝)和细胞小片贝,形成两类不同的系列;育珠贝应是以提高生长速度和抗多毛类寄生虫病作为主要选育目标,两个目标可以同时选择;细胞小片贝应以分泌银白色、白色或粉红色珍珠质作为主要选育目标.进一步强调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加快育种步伐,缩短育种周期,在"十五"末培育出优良品系在海水珍珠养殖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牡蛎、咬齿牡蛎鳃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处理法、低温同步化法及活体去壳法进行预处理,制作成染色体标本;以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制作胚胎染色体标本。对不同时间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牡蛎染色体分裂相比例、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获得马氏珠母贝染色体分裂相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PHA处理法在24h时能获取最多分裂相(3.50‰),低温同步化法在72h时能获得最多分裂相(2.20‰),活体去壳法始终保持较高分裂相比例(3.60‰),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获得最大分裂相比例(10.00‰)。4种方法都能获得理想的中期分裂相数目。其中,低温同步化法缺点是温度难控制、预处理时间长;活体去壳法易导致贝类死亡;PHA促受精获取胚胎法缺点是胚胎的获取受繁殖季节限制。PHA处理法预处理时间短、获取分裂相数目多,无疑是贝类成体染色体制备的最好的方法。同时,PHA也为贝类人工繁殖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R.)的鳃、后闭壳肌2种组织的5种同工酶进行检测,以比较珍珠贝及马氏珠母贝不同养殖群体酶谱差异.分析表明,不同种间的个体酶谱表型有稳定的差异,筛选出的鳃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及闭壳肌组织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等同工酶,具有种特异性,这些酶带清晰稳定,可作为区别种的分子标记.马氏珠母贝群间杂交与群内自繁群体中,不同个体的酶谱表型比较相似,但自繁后代群体酶谱的相似程度更高,位点Sod-2杂合度仅为0.05、近交系数高达0.857,而杂交后代位点杂合度为0.55、F=-0.173,在不同种组织中,两群体间SOD同工酶均存在稳定差异,这种与亲缘关系相关联的酶谱表型,作为蛋白分子标记,可望应用于珠母贝品种改良及品系鉴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