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限制导致的耕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吕梁山区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制度;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2.
正2月20日,省农业厅下发《关于加快山垅田复耕开发防范耕地抛荒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保护有限耕地资源,加快山垅田复耕开发,防范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种植避免耕地抛荒《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地山垅田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涌进城市,导致农村出现农田无人耕种的现象。严重的耕地抛荒将会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粮食的生产安全。为此,提出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针对耕地抛荒现象用边际收益模型诠释了农产品收益低;用供给与需求曲线分析改革开放对耕地的影响;玉林地处丘陵地带耕地质量差等是导致耕地抛荒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业政策补贴,大力兴办特色农业和兴修水利,实施"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耒阳市耕地抛荒的现状,剖析了抛荒的原因,分析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对耕地抛荒的认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法保护耕地,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农村耕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利于我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因此耕 地抛荒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就应当充 分利用耕地。首先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治理对策,多层治理是指 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和农民三层提出多个治理措施,只有在三层相互促进的措施下我国耕地抛荒问 题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耕地抛荒问题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经济,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积 极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6.
肥东县耕地抛荒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种粮效益的不断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耕地抛荒现象严重。该文以肥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抛荒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成都平原区域的显性抛荒地调查,发现成都平原耕地抛荒存在总体抛荒较少,季节性抛荒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分析成都平原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收入低以及农业生产意识的转变,针对这种特定区域的"非典型性抛荒",关键在于解决流转问题,并提出应该加强利益保障,搞活市场机制,落实政策决议。  相似文献   

8.
罗拥华  刘桂玉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124-127,158
后疫情时代,我国粮食安全之弦需要绷得更紧,更加注重"逆境安全".目前,由于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低,耕地流转存在多重障碍以及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抽离等原因,我国耕地抛荒仍未得到根治.在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代,如果继续让大量耕地抛荒,将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为此,要注重耕地抛荒的长效治理:一是"化零为整",强化抛荒耕地的统一经营;二是推进"一户一田"政策,突破耕地细碎化的权属障碍;三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促进抛荒耕地进入流转;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抛荒耕地的"接盘者";五是充实农业"工人"队伍,壮大耕地"守望者"力量.  相似文献   

9.
常德市鼎城区耕地抛荒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作为国家的产粮大县、产油大县,鼎城区切实加大对耕地抛荒的治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劳动力大量减少、农业基础设施欠配套、土地流转欠规范等因素影响,零星耕地抛荒现象在常德市鼎城区仍然存在。治理耕地抛荒,要广泛宣传发动、改善生产条件、强化源头治理、优化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大规模耕地抛荒,通过政策手段有效约束和引导农户行为,是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关键。2016年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改革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涉及耕地数量保护、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多个方面,可对耕地抛荒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了农户耕地抛荒的行为解释模型。模型包括(拟)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两类行为主体,以及是否退出农业生产和耕地处置两个决策节点。基于该模型采用情景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在不同决策节点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政策实施可能对耕地抛荒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农户是否退出农业生产的决策,但会对耕地流转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遏制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加大对农业宏观调控力度的背景下,土地抛荒问题仍然严重地存在。本文试图从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出发,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土地抛荒背后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进而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政府要积极引导、帮助农民降低农业交易费用、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边际成本,提高边际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耕地流转原本被认为可以缓解耕地抛荒问题,但是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网络咨询与投诉以及实地走访发现,不少地方出现耕地流转之后抛荒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客观上,耕地承租者受低粮价与高投入成本的双重挤压,盈利空间萎缩;主观上,对农业经营预判不足、管理不善,或者流转耕地以套取国家补贴为主要目的,是导致耕地流转之后抛荒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要从农业补贴政策着手,保障承租者盈利的可持续性,并设法提升承租者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完善项目监督与补贴资金管理,畅通流转耕地抛荒之后的退租与回收渠道,使抛荒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农田是农民维持生命的命根子,千百年来赖以为生。但如今,农民在种田成本增加和比较效益降低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选择弃田抛荒。据调查,在农村很多地方,在一片片葱绿的良田之中,时不时会出现大一块、小一块未耕种的白茬田。弃田抛荒,是农民不能承受之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调查小麦种植户与人口普查年龄分布、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的情况、农业技术人才稀缺、种植大户面临的困境等分析了耕地抛荒撂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具体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集约化程度;壮大年轻化队伍,培养新型农技人才;完善粮食收储机制;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力度;明确设施用地标准,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防止农业耕地抛荒撂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查小麦种植户与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比较、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情况、农业技术人才稀缺、种植大户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分析了耕地抛荒撂荒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集约化程度;壮大年轻化队伍,培养新型农技人才;完善粮食收储机制;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力度;明确设施用地标准,简化审批流程等5个方面防止农业耕地抛荒撂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祥云县祥城镇时有耕地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闲置的情况发生。对祥城镇耕地抛荒闲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提出加大宣传力度;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确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一个大问题。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耕地抛荒现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引起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粮食生产,致力于逐步解决耕地抛荒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