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产上的经验灌水量30 m3/667m2-未覆膜(G0-N)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未覆膜处理植株的茎粗、叶球膨大率呈下降趋势;覆膜处理的植株呈现上升趋势;VC,可溶性糖,粗纤维均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增加,甘蓝的品质提高;10 m3/667m2-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是20 m3/667m2-未覆膜,而30 m3/667m2-覆膜与10 m3/667m2未覆膜产量最低。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在该试验中,认为20 m3/667m2-未覆膜和10 m3/667m2-覆膜可以使甘蓝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芹菜种植最佳灌溉量,开展芹菜不同灌溉量试验,为芹菜高产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5:每667 m2灌溉126 m^3;T+10:每667 m2灌溉132 m^3;T-5:每667 m2灌溉114 m^3;T-10:每667 m^2灌溉108 m^3;对照:每667 m2灌溉120 m^3。试验结果表明,T-5处理在株高、茎粗、叶柄数等植株长势均优于对照,干物质质量较对照增加13.7%;芹菜产量最高,为5669.50 kg,产量、产值较对照提高16.28%;T-5处理在节水5%的情况下,纯收益高于对照16.67%。综上所述,每667 m2灌溉114 m^3高产且节水,是本试验处理中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溉处理,适宜指导本地区大棚芹菜微喷灌溉栽培。  相似文献   

3.
灌水量对大棚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扬州地区春大棚番茄生产中灌水量尚未明确的问题,以番茄主栽品种"金冠一号"为试材,根据番茄作物所需水和各地生产中灌水经验,以及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研究了不同667m2灌水量(60、90、120、150、180m3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为120m3的番茄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最高;667m2灌水量为90m3的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最高;因此,120、90m3可分别作为扬州地区春大棚番茄高产量、高品质的灌水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膜下沟灌中不同灌水量对黄瓜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艳侠 《中国蔬菜》2010,1(21):51-54
在早春大棚采用膜下沟灌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量对黄瓜生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苗期、根瓜开花期黄瓜根系吸收水量小,25m3·(667m2)-1灌水量较为适宜,结瓜期和盛瓜期随着植株和根系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多,30m3·(667m2)-1灌水量较为适宜。从产量上分析,30m3·(667m2)-1处理产量最高,并且和25m3·(667m2)-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当地蔬菜生产实际和广大居民消费习惯,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热镀锌钢管骨架大棚大白菜-番茄-芹菜高效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一般每667m2大白菜产量达4 800kg,产值8 640元;番茄产量8 500kg,产值11 900元;芹菜产量6 000kg,产值7 200元。3茬合计每667m2收入27 740元,扣除生产成本10 340元(农资3 460元、水电  相似文献   

6.
周永香  崔永恒 《蔬菜》2012,(7):60-61
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通过观测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茄子生长势和产量,探索最佳的灌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中以膜下滴灌茄子产量最高,平均667m2产量为7139.8kg,其次是膜下暗灌,平均667m2产量为6711.8kg。试验结果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节水栽培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北票地区红辣椒栽培密度不合理的现状,以红辣椒新品种园艺5号为试材,每667 m2分别采用3 700株、4 400株、5 500株、6 300株及7 400株5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为3 150穴/667 m2及每穴2株时的园艺5号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折合鲜椒产量最高达3 005.1 kg/667 m2,与其余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该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新疆温室滴灌番茄适宜灌水量,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基地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在苗期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生育期推进,番茄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阶段,株高、茎粗增长缓慢直至稳定,株高、茎粗总体随着灌水量增大而增大,T4处理最大,T3处理次之,T1处理最小;番茄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总体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苗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而开花结果期与成熟采摘期净光合速率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及15:00,各生育期气孔导度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及15:00;4种灌水量处理的产量大小依次是T3T4T2T1,中高灌水量处理(T3)产量最高,低灌水量处理(T1)最低。综合分析试验结果,中高灌水量处理(T3)下番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高灌水量处理(T4)无显著差异,并且产量最高,这说明中高灌水量(320m3/667m2)为新疆温室滴灌番茄较为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9.
我市城郊菜农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中棚黄瓜,豇豆一中棚芹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年667m^2产值可达10000元以上,其中黄瓜667m2产量4000kg、产值5000元,虹豆667m2产量1000kg、产值1500元,芹菜667m。产量3500kg、产值35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金盏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露地对金盏花杂交种进行栽培密度试验,比较生长状况、叶斑病发病情况、鲜花产量和色素含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 800株/667 m2时鲜花产量和色素含量最高,种植密度为2 400株/667 m2时生长状况最佳,叶斑病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较为迅速。为提高设施栽培的效益,笔者结合瑞安市“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活动,指导马屿镇梅屿村蔬菜种植大户进行大棚早熟黄瓜—芹菜一年两茬栽培,2011 年黄瓜每667m2 产量10 000 kg,平均产值达16 000 元,最高产值逾28 000 元;芹菜每667 m2 产量8 500 kg,平均产值12 000 元,最高产值逾20 000 元;合计每667 m2平均产值28 000 元。由于该种植模式效益较高,在瑞安市迅速推广,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00 hm2。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瓜菜》2020,(2):53-56
为大力推广应用微喷节水灌溉技术,使大兴地区春大棚蔬菜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目的,应用微喷节水灌溉技术,拟定3种不同微喷灌溉量,对茄子的长势、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宜春大棚茄子的最佳灌溉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灌水量在灌水前3 d和灌水后3 d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中,处理2(667 m~2单期灌溉23 m~3),土壤相对含水量处于80%~90%,土壤水分表现充足,且植株在长势方面表现为枝条健壮、茎杆粗壮,处理1(667 m~2单期灌水18 m~3)、处理3(667 m~2单期灌水28 m~3),土壤相对含水量评价为水量过低和过多,含水量过低使植株生长受阻,过多容易导致植株徒长,且造成水资源浪费;从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来看,处理2的667 m~2产量最高,为7 351 kg,比处理1和处理3分别提高18%和4.3%。因此,综上所述,667 m~2单期灌溉23 m~3处理可增强植株长势,提高作物产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是本试验春大棚茄子微喷灌溉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东台市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在生产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各种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其中大棚茄子/扁豆—花椰菜—芹菜/茼蒿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茄子667m2产量4000~4500kg、产值7000~8000元,扁豆667m2产量800~1000kg、产值3200~4000元,花椰菜667m2产量1400~1500kg、产值3000~3500元,芹菜667m2产量4000~4500kg、产值6000~7000元,茼蒿667m2产量1500kg、产值3000元。该模式667m2年收入22200~25500元,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施氮量对西北高原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
率和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产量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达2 035
kg·(667 m2-1,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低氮(W3N3)处理高36.30%;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减少而显
著提高,低水高氮(W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青花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水氮施用量的
增加大体呈增加的趋势,但超过一定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不同水
氮处理下0~20 cm 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磷钾肥的施用量
远大于吸收量,土壤残留较多。综合评价,西北高原青花菜种植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效果最佳,即
施氮量为27.6 kg·(667 m2-1、灌水量为83.52 m 3·(667 m2-1。  相似文献   

15.
大蒜是乐都县远销国内外的主要农产品.收获时间一般为7月中旬,距霜降约80天右,传统的种植习惯大蒜收获后复种一些绿肥、饲草等,自然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产量水平徘徊不前.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起我们对大蒜间玉米复种芫荽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每667 m2蒜头产量1 200kg,产值2 400元,蒜薹产量300kg,产值300元;玉米青棒3 000个左右,产值1 200元;芫荽产量600kg,产值900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葡萄“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葡萄的最佳氮肥用量,2014年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进行“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当施N 21.5 kg/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055.1 kg/667 m2,且纯收入最高,为7181.3元/667 m2。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高海拔冷凉区洋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高海拔冷凉区洋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洋葱最高产量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为45.0、110.0、36.7kg/ 667m2,最高产量为7173.96kg/667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为38.0、95.8、17.3 kg/667m2,最佳利润为4 768.23元/667m2.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长阳高山白萝卜种植效益不高、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在长阳1 000、1 200、1 400、1 600 m 4个海拔点进行高山白萝卜—甜玉米地膜覆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拔1 200 m的综合产值最高,达4 913.6元/667 m~2,其次是海拔1 400 m,达到4 885.6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山不同海拔对萝卜抽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萝卜的抽薹期随海拔的增加而提前,在海拔1 200~1 800 m地区种植的萝卜较海拔800 m以下地区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其中以海拔1 600 m地区产量最高,达7 200 kg/667 m2,总糖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3%,0.5%,鲜食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番茄-芸豆-芹菜三作三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琅墩坡村利用拱圆型大棚进行的早春番茄、夏秋芸豆、秋冬芹菜周年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早春番茄667 m2产量达4 000~5 000 kg,产值 5 000元左右,夏秋芸豆 667 m2产量达1500~2 000 kg,产值2 000元左右,秋冬芹菜667m2产量达4 000~5 000 kg,产值4 000元左右。总产值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