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以两种生物浮床的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探究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水质因子 的关联度。【方法】定期监测设置水葫芦浮床和水花生浮床的黄颡鱼养殖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及主要水质 因子,比较两种生物浮床对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 WT、DO、pH、NH3-N、COD 等 10 个水质理化因子与浮游动物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J)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水域中水葫芦浮床塘的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水平均高于水花生浮床塘,且养殖周期内水质较稳定;浮游 动物优势种群为轮虫。水质因子中,pH 值是影响 H 及 J 的第一因子,关联度分别为 0.863、0.797 和 0.901、0.825, 其次为 WT 和 DO;主要水质因子对 H 和 J 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 pH ﹥ WT ﹥ DO ﹥ COD ﹥ SD ﹥ BOD5 ﹥ NH3-N ﹥ TN ﹥ TP ﹥ NO2-N。【结论】在众多水质因子中,pH 值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的首要关键因子,其 次为 WT 和 DO;水葫芦浮床较水花生浮床能更好地调控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草-溞生物组合对农田周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滤食性动物代表,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沉水植物代表,考察单一生物及2种生物组合对农田周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大型溞对浮游植物密度、蓝藻门密度、叶绿素a浓度及微囊藻毒素抑制显著,且低密度(25 ind/L)抑制作用较强,试验后期(15~20 d)抑制作用减弱,试验结束(20 d)时,高密度(100 ind/L)处理中微囊藻毒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狐尾藻和金鱼藻均能抑制浮游植物密度、蓝藻门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上升,且狐尾藻抑制效果更优,而金鱼藻对微囊藻毒素含量无显著抑制作用。试验结束时,在相同溞密度和植物种类条件下,草-溞联合较单一大型溞和单一植物抑制效果更优,且以低密度大型溞+狐尾藻最优。草-溞联合相比单一溞处理,可有效改善其在处理中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后期反升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养殖水体中,蓝藻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不利因素,耗费水体中溶氧,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蓝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pH值8~9.5将促进蓝藻繁殖;蓝藻在高温强光下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并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引起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和繁殖周期;蓝藻既可吸收水体中的氮,又具有很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泼河水库富营养化水平以及氮、磷污染与水库富营养化的关系,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调查了河南省泼河水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含量。泼河水库的总氮最高含量为1.21mg/L,总磷最高含量为0.120mg/L,叶绿素a最高含量为0.033mg/L。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489mg/L和0.059mg/L,叶绿素a为0.01mg/L,为蓝藻型富营养化水体。9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高达2.75×108个/L,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1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降低到2.32×106个/L。调查结果说明,水库已经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疯长,其释放的微囊藻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综述了近年来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人体健康与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定期定点采集水样,监测岩滩水库不同类型水域总磷、总氮及浮游生物的周年变化.通过对氮磷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群及生物量等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水域的富营养化状况.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5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在各类型水域中均占优势.养殖旺季岩滩水库养殖密集区总氮含量、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非养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表明,投饲网箱养殖活动增加了水体总氮含量,促进了浮游植物分裂增殖和种群生长,且不同程度地加重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mcyA基因的PCR-DGGE和定量PCR分子技术,研究了太湖夏季蓝藻水华期间不同湖区水柱和表层底泥中产毒蓝藻基因型组成和种群丰度,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3种异构体(MCLR、MC-YR、MC-RR)的浓度,为太湖蓝藻水华治理及其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太湖产毒蓝藻有12种主要的基因型,不同湖区水体和底泥中基因型组成及其丰度存在差异,水体中基因型多样性高于底泥,所有样品中占优势的基因型是一致的,富营养化水平对产毒蓝藻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发现,水体中不同湖区产毒藻细胞种群丰度差异显著,富营养化水平高的湖区种群丰度也较高,底泥中产毒藻细胞种群丰度波动较小.水体中微囊藻毒素3种异构体中MC-LR浓度最高,其所占比例在湖区间有一定的差异,总微囊藻毒素浓度范围为0.54~1.08μg·L-1,部分湖区微囊藻毒素浓度超过WHO推荐的安全浓度阈值(<1.0μg·L-1),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浮游生物状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秋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水电站6个监测断面的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组成等,阐明秋香江的水生态现状。【方法】分别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冗余分析,调查水质现状、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秋香江水体透明度为0.32~0.53 m,叶绿素a含量为0.10~0.43 mg/L,总磷含量为0.6~5.3 mg/L,总氮含量为1.39~4.33 mg/L,高锰酸盐浓度为 0.70~3.90 mg/L,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秋香江水体现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共鉴定出53种浮游植物和62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丰度范围分别为5.1×10~8~1.89×10~9 cells/L和3.93~232.87 ind/L,其中绿藻、硅藻、蓝藻、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种;综合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来看,秋香江属于中污染水平。【结论】秋香江上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沿着河流方向污染程度减小,溶解氧是影响秋香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村镇供水中的水量供应问题,以重庆市长寿区新市水厂的供水源东门水库和叶家沟水库为例,采用定额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及工业需水量,并结合考虑其他用水需求量。综合两水库来水量及水分损失量,以可供给取水工程的水量,即水厂的可取水量限制水量开发,必要时供水工程需另觅水源以满足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刘燕 《北京农业》2012,(18):184-185
分析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两者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技术,以微核千分率为指标,对武汉市某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取样点的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选取暴露32 h的微核千分率计算其污染指数,判定该厂水源水和中间水为中度污染,自来水为轻度污染.因此,该厂作为武汉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致细胞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We conclude, then, that large-scale import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into water-deficient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not be undertaken simply because i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the water and land are available, and water deficits now or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can be documented. Rather, we believe that if there is a compelling reason for large-scale water importation, it is to prevent massive social and economic disruption in an established irrigated area.  相似文献   

16.
Water revisit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quid water consists of a macroscopically connected, random network of hydrogen bonds, with frequent strained and broken bonds, that is continually undergoing topological reformation. Anomalous properties of water arise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relatively bulky ways of connecting molecules into local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bonds and nearly tetrahedral angles and more compact arrangements characterized by more strain and bond breakage. However, these alternatives constitute virtually a continuum of architectural possibilities rather than a discrete pair of options. The singular behavior of supercooled water near -45 degrees C and the "hydrophobic" attraction between nonpolar entities are due to the same underlying phenomenon, namely, the clumping tendency of relatively strain-free convex cages or polyhedra.  相似文献   

17.
Darrow G 《Science (New York, N.Y.)》1972,176(4039):1071-1072
  相似文献   

18.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政权  孟春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97-7598
综述目前国内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分析蓝藻水华形成的一般机理,重点阐明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生态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