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2,40(3):44-44
<正>2012年5-7月,四川省蚕丝学会组织专家,深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乌蒙山区的珙县、高县、兴文县实施蚕桑科技扶贫培训工作。项目组在珙县、高县各举办4期、兴文县举办1期蚕桑科技扶贫培训,培训蚕农1000多人次。培训会上,冯永德研究员等专题讲授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方格蔟自动上蔟等关键技术操作方法;播放栽  相似文献   

2.
李伦  曾义 《四川蚕业》2018,(1):21-22
正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北麓,面积1373km~2,人口48.34万人,是四川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将蚕桑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创新实施"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发展致富产业,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全县57个精准贫困村,2016年有18个村1777户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人均养蚕收入2036元,当年有  相似文献   

3.
正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 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同胞5.07万人,237个村,精准扶贫户14577户,贫困人口50721人,贫困村57个,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全县大部分区域均适宜栽桑养蚕。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将现代蚕桑产业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  相似文献   

4.
正1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情况扶贫工作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兴文县自2014年以来,结合实施宜宾市20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在周家镇、九丝城镇、共乐镇、五星镇等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蚕桑产业扶贫,按照"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模式,因户设计、因人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蚕桑产业已覆盖全县精准扶贫村22个,占57个精准扶贫村的38.6%,有  相似文献   

5.
正1 基本情况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 373km~2,辖12个乡镇,总人口 48.4万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兴文县保持定力、专注发展,坚持将蚕桑产业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脱贫攻坚、促农增收的重点产业,全力推动蚕桑产业较快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县12个乡镇89个村栽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6 780hm~2,养蚕户10000余户,养蚕6.5万张;蚕茧产量325万kg,  相似文献   

6.
地处乌蒙山区的兴文县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论述,在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的贫困村选择蚕桑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在发展业态上,打破栽桑只养蚕的传统方式,实现多元开发,增加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在关键支撑上,注重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实现节本增效。在产业主体上,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行"返租倒包",龙头企业与蚕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探索出了"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3月2-3日,由广安市农业局蚕业站牵头,组织武胜县蚕桑局、广安区农业局和安泰茧丝绸集团蚕桑业务人员到宜宾市兴文县参观学习蚕桑发展经验。考察组参观了兴文县麒麟乡德应村和周家镇石屏村两个蚕桑基地,了解了兴文县蚕桑发展情况,学习了桑树嫁接体栽桑建园新技术。兴文县蚕桑基地规模、发  相似文献   

8.
在精准扶贫的众多措施中,产业扶贫是良性且可持续的重要扶贫措施,但所选择的扶贫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兼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基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和蚕桑产业发展的特征,阐述了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机理,即蚕桑产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快速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兼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循序渐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分析总结了云南省陆良县、四川省兴文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发展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选择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应该做好蚕桑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蚕茧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生产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产村融合发展的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要点,可为其他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脱贫致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业》2015,(4):14-15
<正>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同胞5.07万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兴文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全县大部分区域均适宜栽桑养蚕。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将现代桑蚕产业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全县桑蚕产业呈现出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脱贫模式。在全面分析蚕桑产业在广西扶贫脱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贫困户"双赢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实力、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等更有效利用蚕桑产业服务"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列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产业扶贫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必由之路。为全面了解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以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定点扶贫的三江县八江镇之马胖村、布代村、高迈村和塘水村等4个贫困村为调研点,深入探索解决产业扶贫体制机制性问题,以更好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言献策,现形成产业扶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km^2,下辖12个乡镇,其中蚕桑产业基地乡镇8个。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栽桑养蚕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按“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开展精准扶贫,着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立体种植、养殖业,探索“桑+N”循环发展新模式,开展桑园综合利用。2019年全县蚕桑面积达到9.1万亩(0.6万hm^2),养蚕户1.1万户,养蚕8.1万张,生产蚕茧43.5万t,蚕农售茧收入2.0亿元,养蚕户人均收入3668.4元,综合产值超5亿元。  相似文献   

13.
贵州乌蒙山区包括12个县(区、市),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毕节市的七星关、大方、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6个县(区)的部分乡镇已将蚕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型产业进行培育。近几年来,蚕桑产业在毕节市的乌蒙山区快速发展,桑园面积迅速扩大,但发展速度与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凸显。毕节市汇江蚕桑开发有限公司是毕节市知名企业,对带动毕节市的蚕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与汇江蚕桑开发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助力贵州乌蒙山区蚕桑产业培育。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15,(4):1-3
2015年9月下旬,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在宜宾市兴文县召开,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涂建华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肯定了我省蚕桑产业近年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十三五"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蚕桑产业发展的方向。现将涂建华副厅长的讲话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有幸成为扶贫大军的一员,在全国如火如荼的扶贫热潮中,本人就畜牧业精准扶贫浅谈自己的观点,以便业内交流,共同寻求扶贫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以下简称"丝纺集团")是以生产和经营茧丝绸、纺织服装为主业,集贸易、工业、农业、科研、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丝纺集团成立以来,坚持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带动边远山区的县域经济,为促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丝纺集团承担连南瑶族自治县扶贫"双到"任务,确立了坚持"立足种养业,专业扶贫,长短结合,  相似文献   

17.
修水县黄溪村把蚕桑做为产业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重点产业进行打造,引导蚕农发展适度规模、高效产出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技术提高蚕农生产水平,推广多批次循环养蚕模式和设施化蚕桑生产,全村蚕桑生产得到了高效发展,成为了江西蚕桑第一村。  相似文献   

18.
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蚕桑产业实现"东桑西移"战略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域,因此有条件依托具有区域和规模优势的蚕桑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在对广西贫困地区利用蚕桑产业扶贫的发展运行机制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对广西主要贫困地区共30个贫困县以发展蚕桑产业扶贫的意愿进行量化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桑蚕产业扶贫的意愿仍然不是十分强烈,发展蚕桑产业的意愿在不同贫困县之间的差异显著,并且在蚕桑产业的规模层次差异明显、技术水平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等基础条件下,规模化生产潜力、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组织化程度、内生发展需求4个主要因素分别对发展蚕桑产业扶贫存在着负向、负向、正向、正向的显著性影响。据此从扶贫政策传导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破、内生需求与外生拉动、产业发展共时性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愿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升钟库区蚕桑产业始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升钟库区三年扶贫攻坚,历经近6年起立、起步、起跳,蚕桑产业不仅成为库区群众持续增收的核心引擎,而且为打造升钟湖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钓鱼城市"两张名片作出了重要贡献。1基地建设规模推进2004年,升钟库区12个乡镇仅16个村栽桑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也是重要的脱贫模式之一。在对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蚕桑产业推动扶贫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蚕桑产业更好的推动扶贫,满足基本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