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新品种"伏·9×湘·7"是由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强健优质细纤度三眠四元杂交蚕品种。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蚕种繁育系数高、好饲养、叶丝转化率高的特点,其茧丝质性状优良,可缫制6A级高品位生丝,非常适合优质蚕茧生产。西昌市蚕种场在2018年正秋引进三眠蚕"湘·7"、"伏·9"原种各一张28蛾圈,使用自有桑园进行饲养繁育试验。  相似文献   

2.
良种良法合理配套使用与农民增产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品种、蚕品种杂交优势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桑、蚕品种的生产潜能,为蚕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蚕茧生产形势并不乐观,即使高产优质新桑、新蚕品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我省蚕茧的产量、质量提高并不大,  相似文献   

3.
<正>由苏州大学育成的新蚕品种"苏秀×春丰",近年来在如皋市优质原料茧基地进行了推广使用,并用该蚕品种的蚕茧缫制出了高等级的白厂丝。本文对该品种在推广应用中的丝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该蚕品种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设高效蚕业,淮安市楚州区蚕桑站不断加大创建高效蚕业示范园的工作力度,普及推广蚕业科技新成果.从2005年4月起到2006年10月止,以全面推广优良新蚕品种"群丰×富·春"和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为抓手,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和单产产量,以优质求高效,蚕茧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每亩桑园平均纯收入超2000元,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基本实现了建设高效蚕业示范园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蚕品种是蚕茧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蚕茧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随着茧丝绸事业的发展,蚕茧生产靠单一的蚕品种已很难适应当前茧丝绸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培育并推广高产、高效、优质的桑蚕新品种已成当务之急,也是提高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桑蚕品种鉴定工作为加速这一进程,促使蚕品种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起到了极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蚕品种的选育与优良蚕品种的繁育推广对增加蚕茧的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蚕茧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历来都是蚕丝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蚕业生产上能够比较持久地起到增产作用,达到栽桑养蚕的低成本、优质高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解放后,我省的蚕业工作者非常重视新蚕品种的选育和优良蚕品种的  相似文献   

7.
新蚕品种引进与推广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启东市积极引进试养了十多对蚕品种,本着对春用品种产质量优于原当家品种,秋用品种抗性强于原当家品种、产量稳定、茧丝质优于原当家品种的目标,对各对引进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筛选。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菁松×皓月”、“锡芳×春蕾”、“苏菊×明虎”、“黄海×苏春”等适宜品种,共推广新品种蚕种246089张,增产蚕茧901·39吨,2004年已全面推广饲养新蚕品种,促进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1品种引进筛选1·1筛选方法引进的新蚕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  相似文献   

8.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当前蚕区劳动力结构、蚕茧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发生根本性变化和气候环境日趋恶劣的实际情况,提出家蚕育种方向和目标必须面向生产进行变革,家蚕新品种的审定标准和评价体系要作相应调整的设想;以使通过审定的新蚕品种满足蚕茧优质、高产、省力化生产和蚕茧资源多元化利用的要求,提高新蚕品种的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正"芳·绣×白·春"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联合选育的高品质茧丝新蚕品种。经四川、重庆区域性试验,表现为繁殖容易、产量稳定、丝质优良,现被确定为四川省春季主推蚕品种。为了使该品种得到有序大力繁殖推广,结合我省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情况,2016年2月,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取得"芳·绣×白·春"的独家知识产权。2016年春季我场对"芳"和"白"原原种的优良小系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筛选,秋季繁育推广,虽然  相似文献   

11.
雷善云 《四川蚕业》2001,29(1):47-48
<正> 在正常的情况上,优良的的蚕品种能产出优质的蚕茧,蚕种对路能优质高产增效。在蚕茧生产中,推广优良品种,使用对路蚕种,是提高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首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蚕茧由计划调拨转向市场销售的今天,蚕茧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蚕茧质量的好坏,即蚕茧质量好竞争力强、价格高、效益好。相反,则弱、则低、则差。  相似文献   

12.
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由于育成品种的特性限制和品种的自然退化,江苏省在近年全面淘汰以苏5×苏6为代表的原当家蚕品种.启东市作为全省十大蚕区县市之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积极引进试养了10多对蚕品种,针对启东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土质特点、气候条件和原有蚕茧质量基础较好、对蚕品种的选择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本着对春用品种产质量优于原当家品种,秋用品种抗性强于原当家品种、茧丝质优于原当家品种的目标,对各对引进的新品种地方适应性进行下筛选.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菁松×皓月、锡芳×春蕾、苏·菊×明·虎、黄海×苏春等适宜品种,共推广饲养了新品种蚕种246089张,增产蚕茧901.39t,总增社会效益2533.63万元,2004年全面推广饲养了新品种蚕种,确保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优质蚕茧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应用,我场2016年春季,通过知识产权转让方式,引进了高品位茧丝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品种茧层率高、生丝纤度细、净度成绩优良等特性明显,是一对适合缫高品位生丝的优良家蚕品种。母种、原原种、原种均已经过6个蚕期的繁育(2016—2018年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4.
<正> 推广适宜当地蚕作条件的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市养蚕自然气候环境优良,夏秋期酷热日数少,有利于饲育多丝量蚕品种。但蚕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建潮 《江苏蚕业》2002,24(1):49-51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蚕茧,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为了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蚕业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下面笔者就生产实践中的体会谈谈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1 优化养蚕布局1.1 选择适宜的优良蚕品种 蚕种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资,近年来经过育种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培育出了多对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蚕品种,这些新蚕品种的产量和质量较以前老品种都有所提高。但各品种在其特定的条件下,其优良性状才能充分显现。所以,在安排蚕品种布局…  相似文献   

16.
以育成优质高产多丝量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系统选育及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育成了茧质优蚕品种"华"和茧层率高、丝质优的蚕品种"春".从1999年开始,华、春与基础品种L、D组配成四元杂交种华·昕×春·月,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国家育种单位联合攻关鉴定和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好养、茧型大、丝质优良及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等特点.该品种于2005年8月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认为是1对优质、高产、好养的斑纹双限性春用蚕品种,可在长江流域和北方蚕区饲养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16年秋季开始,阆中蚕种场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高品位茧丝新蚕品种"芳·绣×白·春"进行繁育推广。经过近三年持续不断的种性维持和改良,该品种的繁育性状已明显改善;经过近三年秋季一代杂交种的试养试繁,繁育成绩趋于稳定;经过近三年的大面积推广,用种单位反映该品种易饲养、单产高、茧丝质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彭文学 《四川蚕业》2009,37(2):47-47,57
<正>北川县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优势产区。"5.12"大地震使我县蚕业生产遭受了重创,桑树被掩埋、淹没,蚕房、蚕茧站、蚕种催青室倒塌损毁,蚕具、收烘设备损坏,生产陷入困境,9.24大洪水使蚕业生产恢复更加困难。但是,为了保护我县宝贵的优质蚕  相似文献   

19.
正推广应用优良家蚕品种是提高原料茧产量与质量,促进蚕农增收与企业增效的重要途径。针对湖北蚕茧生产上使用的蚕品种类型多、来源复杂,主推蚕品种经济性状退化等现状,湖北省农业厅果品办组织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及远安、罗田等主产县市开展了多年、多品种的主推蚕品种筛选比较试验,其中一代杂交种的繁育试验2014年春季在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和罗田县三宝蚕种有限公司进行。为了解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四元杂交新品种E苏·Z83×9902B·Z84繁育性能,为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5,(1):9-10
为加快繁育推广高品质茧丝新蚕品种"芳·绣×白·春",我场于2014年秋季进行了试繁试验。结果显示,新蚕品种"芳·绣×白·春"具有孵化好、发育齐、食桑旺、健康好养、种茧品质高、蛾体健、雄蛾活泼交配性能好、繁育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