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权抵押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但是相关法律规范和具体实践中的抵押贷款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有诸多限制。文中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来分析林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困境, 进而提出建议, 以期为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完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权抵押贷款是林业投融资改革的制度创新,而生态林抵押贷款是传统林权抵押贷款途径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对我国生态林抵押贷款发展中的法律定位不明晰、资产评估非专业化、交易成本高、管理体制畸形、实现风险大等方面现实困境的剖析,明晰了生态林抵押贷款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冲突、林权流转历史"后遗症"、林权改革不到位等困境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明确生态林为抵押范畴,规范抵押资产评估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建设生态林合作组织,构建生态林抵押贷款融资金融服务体系等路径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3.
<正>宁陕林权制度改革后,信用联社抓住这一契机,积极研究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形式,创新"三农"信贷投入机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破解"三农"融资担保难问题寻求新途径。一、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的操作模式林权抵押贷款是指森林资源资产权利人以《林权证》或有权依法处分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抵押,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衢州市委副书记居亚平在9月15日召开的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加大林权抵押贷款推进力度,盘活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衢州市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5.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新型信贷产品,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产物,是盘活森林资产价值,推动林业融资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林权抵押贷款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陕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林权抵押贷款概念及其法律依据以及云南省近年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基本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着金融机构由于担心自然灾害导致林权报押灭失而使贷款风险升高,不愿开展贷款业务,林权抵押实现有一定难度,贷款数额较小等问题.籍此,提出了借鉴国外森林保险立法经验,降低和持移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利用反担保制度解决林农林权抵押贷款难;组建林业担保公司等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权抵押贷款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诞生的新事物,它对解决农民林业生产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巴彦淖尔市于2012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共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3324万亩,发放林权证9.61万本,有17.56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涉及农民71.56万人.为了充分发挥林权证的作用,实现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目的,巴彦淖尔市全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2013年上半年,全市受理申请林权抵押贷款备案登记项目7宗,抵押林权面积1.64万亩、评估价值1.33亿元;已完成林权贷款项目6宗,共贷款389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9900万元.  相似文献   

8.
实施林权收储担保既消除金融机构的放贷顾虑,促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又能保证林农增收增效与林区经济发展,有力助推林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本文在介绍林权收储担保基本概念及其运行机制、运作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全面分析福建省林权收储担保制度建设的成效,包括降低抵押物保全与处置风险,降低抵押贷款的交易成本,降低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及促进抵押贷款业务快速发展。针对林权收储担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拓展林权可抵押范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进一步规范收储担保业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已确权集体林面积2.70亿亩,确权率98.9%,发放林权证580多万本,发证面积2.68亿亩,发证率98.2%,近840万户林农获得了林地承包经营权,成为西部地区最早完成明晰产权任务的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我省坚持将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改革重要内容,以林权抵押贷款破解"三农"贷款难题。2008年以来,林权抵押贷款保持了年均50%的高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8.2亿元,比2008年的14.5亿元增加153.7亿元,增幅达10倍多。  相似文献   

10.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产权改革和农村金融的双重创新,不仅可以盘活森林资源,也可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通过对四川省第一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中的三个县的入户调查和机构访谈,发现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发展较慢,主要原因就是贷款模式单一和创新不够。通过对四川省现有的林权抵押贷款四种模式的分析,同时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提出"基地+公司+林农联保贷款+集体森林保险"和"批发式资金模式+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两种新的贷款模式,并对其推进的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融资手段随着集体林权改革应运而生,是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产物,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内生性动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业兴旺的有效途径。全文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内涵、积极作用,并针对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晰产权,夯实基础,建立机构,试点探索,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发挥作用等方面阐述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主要做法,分析了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配套改革和扶持力度,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改进金融服务,加快培育和引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加快林权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林木采伐管理体制等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平原地区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之一,在深入调查的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平原地区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玉琼 《中国林业》2011,(17):42-42
近年来,江西省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5年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4亿元、抵押宗地3085宗、抵押面积20.4万亩。遂川县林业要素市场自2006年成立以来,出台配套改革政策,率先在江西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财政对林权抵押贷款实行政府贴息贷款,年贴息率为2%;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云龙县林权抵押贷款现状,研究了林权抵押贷款里面存在的问题,从评估机制,贷款期限,合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的有力举措,能解决林农融资难的问题,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以遂昌县为例,阐述了林权抵押贷款的背景,具体做法和贷款模式,总结了应用成果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于2007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2.4亿元,抵押面积127.9万亩。其中,农户抵押贷款余额9074万元,抵押面积64.7万亩。一、出台政策,规范运作省林业厅和银监局联合印发了《吉林省林权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是农户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造成一定的影响。阐述了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对几种常见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云龙县自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县以自留山、责任山为经营主体,加上其他经营方式,共完成确权发证370万亩。2008年底,主体改革基本结束,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配套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但由于林权抵押贷款存在风险大、变现能力差等因素而工作效果不明显。为了积极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对云龙县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核发经济林木(果)权证,利用经济林木(果)作为抵押物,可以有效破解林权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