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GIS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利用GIS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短短实用性一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2.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都很高的工作。基于此笔者对烟草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三级筛网法、GIS空间分析评价法、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并指出其优缺点,使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农业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因素,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专家知识、数学模型与GIS的集成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农业种植区划逐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土壤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冀北马铃薯种植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编制了冀北马铃薯种植地适宜性等级图。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用土地资源的特点,从土壤特性了发,结合环境设施等因素,运用模糊列联表模拟参评因素与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模糊聚类法综合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从质量方面对农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准确地评定宗地的等级水平,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5,(6):32-36
烤烟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烤烟作物在特定地域种植的适宜程度作出的结论性评价。笔者以湖南省安仁县为研究区域,将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烤烟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表明,区划结果与目前安仁县的植烟布局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县域尺度精准适宜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孔鹏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96-8297,8300
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基本步骤,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的原则,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并以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短板原理,利用GIS技术,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等级为出发点,以万载县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万载县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体系分别对评价对象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进行了有差别的等级评定。在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等级并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各适宜等级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济南市为例,建立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MapInfo为平台,运用MapBasi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相关应用模块,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中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作功能,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城市土地适宜性可划分为6类,评价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GIS系统缺乏对空间问题决策支持的弱点,以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VB.NET为开发平台,借助ArcEngine工具,建立了该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功能,能按照建立的数学模型完成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实现土地适宜性的分等定级,并将其结果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叠加实现三维可视化,让决策者直观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为1 h经济圈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吉林西部宜农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模糊数学方法,依据系统性、主导性、有效性、可行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耐性定律,按照农作物生态幅要求确定合理评价标准;原始数据基于GIS技术处理,应用EXCEL中VBA程序完成评价计算。[结果]吉林西部宜农Ⅰ等地5512km2、Ⅱ等地25985km2、Ⅲ等地7907km2,不宜农地6312km2。根据评价结果,土地利用调整的重点区域是镇赉县、大安县、乾安县、通榆县、长岭县西部,改善灌排条件、治理土地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是土地利用调整方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吉林西部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数学的农业气候适宜度划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气候适宜性评价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糊问题。文中首先提出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吉林省1990—1997年的多年平均降水、5~9月的积温和光照条件作为基础数据,结合专家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吉林省农业气候生态适宜度以乡镇为最小单位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3.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维持耕地资源总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基于相关数据与资料分析,分析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土地敏感性和土壤质量,构建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规划数据,运用GIS技术,测算松原市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区。结果显示,松原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为58 25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4.40%。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网的山区城市地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0年CBERS02B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解译。采用基于栅格的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评价,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价。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以30 m×30 m栅格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少,只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6%;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土地资源为适宜保护资源,不宜大规模开发和大量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天祝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农用地地块图、灌溉分区图、地貌类型分区图、行政区划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将县域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提出了合理利用和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选取合适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对青州市耕地进行定量化评价。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研究,揭示该市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依据FPI和NCE指数确定最佳分区数目为3个,由北向南耕地地力依次降低,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对分区1进行划分,分为6个管理子区,得到了内部更为均衡的分区管理单元,为统一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帽儿山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以2004年林相分布图、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景观格局分析,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在空间分布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基本不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和不可用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6%,41.256%,27.310%,26.195和2.954%;适宜区域和基本适宜区域用地的百分比为43.542%,占据较大的比例,土地生态适宜性较高;不适宜用地和不可用地占29.149%,占据较小的比例.分析认为对土地的利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土壤肥力是影响作物单产的主要因素,也是耕地分级的重要依据。选择海拔、坡度、耕层厚度、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8个评价指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在ArcGIS8.3和ArcView3.3平台上,实现普安县耕地土壤肥力可视化评价,并对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为土壤培肥、治理、耕地分级和退耕还林(还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