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城市化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产生失地农民的根源;同时,城市化进程又是用于创造就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最有力手段和工具.因此,要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从城市化人手,以科学的城市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2.
浅析失地农民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掀起了土地集中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关于失地农民问题,已有众多学者给予剖析,文章着重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孙龙 《现代农业》2009,(6):137-138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推进城市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城市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是缓解征地矛盾、解决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重要方面.通州区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在马驹桥镇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维护了失地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与失地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倩倩  张红  王永红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55-156,16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职业教育在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失地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可以有效提升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失地农民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引发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以云南省为例,分析失地农民目前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下,京郊失地农民面临融入城市、获得职业并取得持续职业成长的诸多迷茫、困惑与挑战.基于就业能力培育视角,探究京郊失地农民应对就业挑战、获得职业发展的举措,有助于为大都市失地农民的城市化融入过程提供职业教育层面的应对路径借鉴:如有效政策保障和可靠补偿机制是实施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培育的坚实基础,丰富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结构多样的首都经济为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培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和空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特别是城郊地区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许多农民正部分或全部失去其赖以为生的土地,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土地被征用后,政府给予的补偿金普遍偏低,农民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他们在生活状况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困境,生活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加,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日趋紧迫.基于此,试图从失地农民非农的就业现状入手,阐述失地农民就业的障碍,重点分析影响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失地农民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普遍性规律。但与主动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同,失地农民属于被动卷入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农民群体,由于其在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不够充分,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就业、适应都将更为艰巨。为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帮助失地农民更快、更好的适应城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