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土地托管模式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更加有效的举措,是解决土地碎片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道路。本文总结了全程托管、订单托管和劳务托管三种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就黑龙江省土地托管现状指出农民固收传统观念、农村金融发展落后等六条制约因素,综合上述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对如何优化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模式从政府、农户、组织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具体梳理了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模式、现状,综合上述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省土地托管的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优化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农户以市场方式向托管主体购买所需的生产服务,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从2015年开始,土地托管在南乐县部分乡镇陆续出现,据初步统计,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近117.1万hm~2,全县土地托管有合作社托管、种粮大户托管、家庭农场托管和农业企业托管等多种形式。一、当前土地托管的现状(一)土地托管产生的动因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构成变化和农民的现实需求。农村青壮劳动力出外打工,家里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周口市农业生产托管现状农业生产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农民以市场方式向托管方主体购买所需的生产服务,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托管主要以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托管为主,还有家庭农场托管、种植大户托管和农业企业托管等形式。农业生产托管按时间分为全年托和半年托。目前,周口市农业生产托管运行最好的、采用最多的是半年托,做得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42-245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对于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在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粮食产业联盟+服务产业园+市场化运作"的"垄上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对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等成功因素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推广和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并针对土地托管协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助力土地托管协会转型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是农户将水稻生产从种到收均交予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完成,最终实现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服务方式。结合海安的实践,分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成效与意义,剖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问题与隐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范天纬  喻言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3-16,105
基于2020年10月山东调研所取得的118户当地农户调查数据,对当地土地托管能否推动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绿色生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实行的土地托管对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非绿色生产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概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农户实现绿色生产大有裨益.因此,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加大推广土地托管的力度,通过补贴等方式促进土地托管服务提供者的发展,同时注意保护小农户利益,更好地发挥土地托管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6,(24)
正在山东滕州,近年推出了"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股份式土地托管模式,为耕地找到了专职的"田管家",既提高了产出效益,又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土地托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的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滕州土地托管新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农户把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业兼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土地托管应运而生。一、土地托管的概念目前,社会上对土地托管的定义很多,在笔者看来,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农民受益主体不变及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下,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合作社或者种粮大户进行管理,合作社或者种粮大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出发,基于生成逻辑的视角,分析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探讨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托管的生成逻辑由逻辑基础、生成条件、表现形式、主要目的、重要前提等内容构成,在稳定产权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要素投入、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托管面临服务体系不健全、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服务组织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建立新型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小农户积极参与、完善粮食生产托管政策支持方式等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托管服务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基石。在绿色产业革命浪潮里,农地确权和生产托管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福建省950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厘清三者间存在的逻辑影响。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在整体上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生产托管服务特征变量在分化对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农户的性别、年龄、家庭总收入、村子位置及交通运输情况对农户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也影响显著,因此,为倡导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需有效指引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健全和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服务体系;提升生产托管服务水平;配套相应的政策支持,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的全托管服务模式,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的适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有效经营方式,破解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鲜样本。  相似文献   

12.
周口市农村土地托管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当前土地托管现状与形式着手,阐述农户土地托管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土地托管的成效,然后从土地托管模式应符合农民当前的现实需求、提高对土地托管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土地托管宣传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就是农户将水稻生产从种到收全部生产流程交与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按照高产技术要求开展全程专业化生产服务,最终实现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服务方式。2011年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德明谷物专业合作社",结合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就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思考。1基本情况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爱凌村5组农户褚德明是一名农技能手,2004开始购置水稻插秧机为本组及周边农户进行水稻机插秧服务,2009年开始进行水稻商品化育供秧、机插秧服务,2010年服务面积达到15.3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就是农户将水稻生产从种到收全部生产流程交与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按照高产技术要求开展全程专业化生产服务.最终实现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服务方式。2011年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德明谷物专业合作社”,结合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就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种植大户、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未来农资行业为大户服务成为趋势。做惯了"一买一卖"传统经营模式的农资流通企业如何为大户服务?从哪儿切入?土地流转新政中关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性的服务组织,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车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这不但为农资流通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也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新探索。由于土地托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全程服务,降低了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值得北京市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松江区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采取规范土地流转、多种种植模式并举的措施,基本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粮食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达到了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成效。借鉴上海市的经验,提出北京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强盛农业家庭农场位于沾化区泊头镇文明路78号,有家庭成员4人,聘用会计1人。农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农作物及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拥有大型拖拉机等设备30余台(套),植保无人机23台;建成存贮仓库3000立方米、晾晒场地1.5万平方米、400吨粮食烘干塔一组,固定资产突破1000万元。农场流转土地3600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50亩;为陈家、道口等村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服务农户800余户,服务面积1万余亩。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托管是在不改变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农户将土地托管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生产,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更好地服务农民实现"双赢"。中央一号文件2016、2017连续两年关注了"土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托管以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推进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意愿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地蓬勃发展。本文从农户选择视角出发,结合土地流转发育程度、托管服务方特征和补贴政策,重点分析土地流转和托管的不同适用条件及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土地托管由于自身的制度设计和服务方的增收节支能力,为农户带来的托管收益高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农户基于经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土地托管。但国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弱化了土地托管的比较优势,农户选择偏好弱化。本文分析有助于从农户选择视角重新认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关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优化耕地产权配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385户粮农调查数据,利用SFA与Probit模型,按照耕地产权是否从弱生产能力主体转移给比较优势主体以减少租值耗散的思路,探求全程托管是否优化了耕地细分经营权配置,利用PSM模型探求全程托管对耕地利用率的积极效果。结果表明,全程托管优化了耕地管理权和操作权在农户间的配置,有效解决了由于政策、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户对土地保有个人偏好等原因,导致的耕地在不同生产能力农户间配置的扭曲和效率损失;在对耕地细分经营权再配置效果影响方面,全程托管不论相对于服务完全内化的经营形式还是接受分散环节外包服务的经营形式,都会优化耕地投入产出,弱生产能力农户将耕地管理权与操作权转出的越彻底,耕地投入产出得到优化的程度越大;全程托管对种植玉米耕地投入产出的优化程度大于对种植大豆耕地投入产出的优化程度。因此,应防止托管组织垒大户,构建“安心机制”降低弱生产能力农户参与托管所遇阻碍,引导大豆托管服务规模扩大和服务技术提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