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四川省兴文县是乌蒙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建卡贫困户14577户,涉及人口50721人,确定精准扶贫村57个,其中蚕桑产业扶贫村18个。2015年9月,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在兴文县就乌蒙山区扶贫开发进行调研,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分析比较,要求兴文县在贫困山区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蚕桑基地,提出了"人均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17,(2):3-4
<正>宜宾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以优质茧基地建设为抓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专合社+共育户+蚕农"的产业经营模式,以产业村为单元拓展成片高效基地规模,实现了产业聚集、高效基地、科技质量、综合开发、特色兴村"五大提升",以蚕桑产业扶贫为契机,"一人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精准到户到人,产业扶贫效果明显。2016年发种43万张,  相似文献   

3.
在精准扶贫的众多措施中,产业扶贫是良性且可持续的重要扶贫措施,但所选择的扶贫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兼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基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和蚕桑产业发展的特征,阐述了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机理,即蚕桑产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快速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兼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循序渐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分析总结了云南省陆良县、四川省兴文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发展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选择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应该做好蚕桑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蚕茧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生产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产村融合发展的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要点,可为其他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脱贫致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伦  曾义 《四川蚕业》2018,(1):21-22
正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北麓,面积1373km~2,人口48.34万人,是四川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将蚕桑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创新实施"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发展致富产业,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全县57个精准贫困村,2016年有18个村1777户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人均养蚕收入2036元,当年有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脱贫模式。在全面分析蚕桑产业在广西扶贫脱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贫困户"双赢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实力、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等更有效利用蚕桑产业服务"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也是重要的脱贫模式之一。在对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蚕桑产业推动扶贫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蚕桑产业更好的推动扶贫,满足基本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5,(4):7-10
<正>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取向,三大提升"三农工作新目标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在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宜宾市优质茧基地得到了巩固提升,正在由传统茧源生产向生态、多元发展转型,立桑为业,拓展升级,蚕桑产业在精准扶贫攻坚期担纲丘陵山区产业脱贫主力。1产业发展现状1.1蚕业发展概况一是桑园面积、产茧量持续增长。目前全市桑园面积42万亩,发种41万张,产茧1.57万t,  相似文献   

8.
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蚕桑产业实现"东桑西移"战略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域,因此有条件依托具有区域和规模优势的蚕桑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在对广西贫困地区利用蚕桑产业扶贫的发展运行机制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对广西主要贫困地区共30个贫困县以发展蚕桑产业扶贫的意愿进行量化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桑蚕产业扶贫的意愿仍然不是十分强烈,发展蚕桑产业的意愿在不同贫困县之间的差异显著,并且在蚕桑产业的规模层次差异明显、技术水平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等基础条件下,规模化生产潜力、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组织化程度、内生发展需求4个主要因素分别对发展蚕桑产业扶贫存在着负向、负向、正向、正向的显著性影响。据此从扶贫政策传导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破、内生需求与外生拉动、产业发展共时性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愿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蚕桑产业是宜宾市“6+3”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丘陵山区助农增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宜宾在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实践中,围绕“拉长一根丝、做优一粒茧、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精准扶贫为契机,探索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精准产业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处乌蒙山区的兴文县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论述,在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的贫困村选择蚕桑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在发展业态上,打破栽桑只养蚕的传统方式,实现多元开发,增加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在关键支撑上,注重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实现节本增效。在产业主体上,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行"返租倒包",龙头企业与蚕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探索出了"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的通知》,广西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科技服务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广西仅有两个团队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就必须实地调研、亲身实践。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屈店村选择柑桔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抓手",正是建立在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2):7-8
<正>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珙县富民蚕业专业合作社把现代蚕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夯实扶贫支撑产业基础,稳定脱贫致富经济来源。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现代蚕桑产业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发挥了极其明显的作用,让贫困户找准了方向,看到了希望,明确了路子,坚定了目标。1珙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珙县栽桑养蚕的乡镇有14个,占全县17个乡镇的82.3%,栽桑养蚕村有158个,占全  相似文献   

14.
《北方蚕业》2018,(3):47-51
介绍了陕西省蚕桑生产概况和特点,分析了石泉县、勉县、镇巴县、镇安县、洛南县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用好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技术服务"110"体系建设和拓宽蚕桑产业增收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及十三五期间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作之一。永仁县是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小县,财政穷县。目前,全县还有2个贫困乡、22个贫困行政村、93个贫困自然村、18206个贫困人口,占总人口10.9万人的16.7%。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因此,如何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中的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培植"内生动力"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山区乡镇、村、户确定什么样的产业作为支撑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永仁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一条短平快、易长远、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传统与现代的可以复制的产业之路,发展畜牧业将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德市有省级相对贫困村78条,贫困户17284户,贫困人口44021人。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特点,收入稳健长效,造血扶贫效果明显,英德市203户贫困户2017年养蚕单张收入2200元左右,平均卖茧收入2.3万元左右,增收近万元。文章旨在介绍英德市发展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些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蓓 《北方蚕业》2020,(1):53-54,60
蚕桑产业作为汉阴县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在汉阴县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汉阴县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提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蚕桑生产和蚕桑合作社生产规范化运营的建议,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通过参与产业扶贫,在实践中探索出"四结合"的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精准脱贫与产业升级发展相得益彰。结合产业的创新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不仅帮助贫困户迅速增收,而且也很好地推进了蚕桑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为乐至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路子,也为贫困户持续增收、不再返贫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嵩县发展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做法与经验,提出了嵩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中采用发展蜂产业的省份多达18个~([1]),养蜂扶贫已成为各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策",而基于国家~([2])、大区域~([3])、省级~([4-5])、市县级~([6-7])等层面的养蜂扶贫研究结果比较缺乏实践指导性。因此,开展村域尺度养蜂扶贫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目前相关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以国家生态乡镇——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白杨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