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玉米田三种昆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小地老虎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别用直线和Logistic曲线定量地描述恒温和变温状态下这三种昆虫的生长发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拟合度优于直线拟合,直线拟合方便计算出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Logistic曲线可用于计算出昆虫发育率最快时的温度阈值。涉及昆虫发育速率和温度之间关系的计算可以综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预测效果。本研究也为开展其它昆虫的准确测报或繁殖培育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线性模型描述了斜纹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速率、病死时间分布与饲育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饲育温度的升高,感病幼虫病死速率加快。Schoolfidd模型、Stinner模型和分段Logistic模型均可很好地描述幼虫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不同饲育温度处理下,感病斜纹夜蛾每日病死率可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Hosmer—Lemoshow统计量检验不显著),方程中各项系数经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饲育温度下的幼虫病死时间分布可用Weibull模型、Gompertz模型及Logistic模型很好地拟合,通过用决定系数R^2和剩余平方和Q比较各模型的拟合程度,表明在29℃以下,以Logistic模型拟合最好,Gompertz模型次之,Weibull模型稍差。当饲育温度在32℃以上时,以Gompetz模型最好,Weibull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次之。应用模型可以模拟分析不同饲育温度下的幼虫病死时间分布及温度对幼虫病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王如松,兰仲雄和丁岩钦描述昆虫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刻划四川白鹅产蛋曲线。结果表明,其参数估计值具有生物学意义,拟合精度比Wood和杨宁等的模型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茶尺蠖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例,提出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量[Y(T)]与温度(T)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可用Schoolfield和Sharpe于1981年提出的变温生物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加以拟合。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王-兰-丁模型7个参数的估算方法。通过实例给出了计算参数的具体步骤,并应用于曲线的拟合,拟合效果经X~2检验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一个新模型——正弦模型.这个模型适用性强,拟合精度高,计算方便,且能估计发育起点温度.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甜菜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苋菜为食料,在16~37℃范围内采用王—兰—丁模型研究甜菜夜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夜蛾耐高温性强,忍耐高温范围为38.3~42.6℃,发育适宜温度为26~34℃,其卵、幼虫、蛹及世代的发育阈值分别为12.4、11.5、10.7和11.2℃。甜菜夜蛾不耐低温,3龄、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4、-6.3和-7.8℃,忍耐低温范围为12.3~14.5℃。  相似文献   

8.
利用稻粉虱在 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 .结果表明 ,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 ,χ2 达到极显著水平 ,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比 Logistic模型好 ;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温度对广西蔗区甘蔗螟虫优势寄生性天敌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天敌的室内人工饲养繁殖、田间保护及其对蔗螟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了等腹黑卵蜂在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条件下的世代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利用线性回归、S曲线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温度与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之间的关系,并用直接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2种方法比较了等腹黑卵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等腹黑卵蜂在17~32℃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Logistic模型更能拟合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其回归方程为V=0.1755/(1+e~(4.0166-0.1529T))。经Logistic模型计算出,等腹黑卵蜂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6.27℃,相应发育历期为11.40 d。利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出等腹黑卵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25℃和172.31 d·℃。【结论】温度是影响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等腹黑卵蜂的保护和甘蔗螟虫的天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观察斜纹在蛾侧沟茧蜂羽化、交配、产卵寄生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关系.并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测定了该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比率,旨在为该蜂的保护利用及产业化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产卵高峰多在羽化后2—3d,大多数蜂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少数可产2粒,偶见产卵3粒,但最终只发育成1头成熟幼虫;(2).侧沟茧蜂与斜纹在蛾1—4龄幼虫共存时,偏爱寄生1龄末至2龄幼虫,对1龄末至2龄,3龄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737,0.3210,0.2046;(3).3龄初幼虫被寄生后,与未被寄生的幼虫比较,4龄幼虫历期显著延长,食量显著下降,且不能发育到5龄幼虫;(4).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可用线性日度模型、Stinner模型和Logistic模型较好地拟合,其中以Stinner模型拟合精度最高:(5).侧沟茧蜂卵、幼虫、茧和卵—成虫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06℃、7.766℃、10.1%℃和9.683℃,有效积温分别为28.864、109.245、89.360、217.915日度,发育速率最快温度分别为34.55℃、30.41℃、32.33℃和32.78℃。  相似文献   

11.
2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野生岩生植物金发草和丛毛羊胡子草作为研究材料,并以目前最常用的护坡植物狗牙根作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2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丛毛羊胡子草、金发草和狗牙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各处理温度下丛毛羊胡子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金发草和狗牙根,并且3种草可溶性蛋白含量12月高于8月;3种草12月蛋白质SDS-PAGE分析表明,丛毛羊胡子草蛋白质条带数最多且条带着色深,金发草次之,狗牙根蛋白质条带数最少且条带着色浅。[结论]3种草种中,丛毛羊胡子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推拉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指出要实现片面工业化向工农业协调转变。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测算中国农业与工业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发展对工业增长的“推动效应”大于工业增长对农业发展的“拉动效应”,认为中国工业应该反哺农业,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功培育出的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是当今世界最优良的蜂种,使中国的王浆年产量高达2 600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通过对该蜂种不同发育日龄工蜂幼虫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以探明其发育机理。【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法对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不同发育期的工蜂幼虫进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幼虫期6 d的发育过程中,2日龄、4日龄、6日龄幼虫中分别检测到了262、418、194个蛋白点。这些蛋白的分子量在12.2~88.2 kD的较大范围之间,等电点在pH 4.00~9.24之间。有84个蛋白在幼虫期整个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其中33%呈上调趋势,21%呈下调趋势,46%蛋白的表达没有规律。2日龄、4日龄、6日龄幼虫中分别有88、209、63个特异表达的蛋白。除此之外,有84个蛋白在幼虫发育的6日龄表达关闭,而在2日龄和4日龄幼虫中表达;有41个蛋白在2日龄表达关闭,而在4日龄和6日龄中表达;仅有6个蛋白在4龄日表达关闭,而在2日龄和6日龄表达。【结论】幼虫的发育过程有大量基因参与表达和调控,是一个复杂而动态有序的过程,且发育到4日龄的幼虫蛋白表达最为活跃。幼虫整个发育过程中的共有蛋白是发育必需的保守蛋白。幼虫不同的发育阶段由不同的特异蛋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水实验法,温度为(20.2±2 .0)℃,并保持实验用水溶解氧为饱和溶氧的60%,分别用 微小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的藻液与过滤海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稀释成约30 000、15 000和7500 cell. mL-1 3个浓度组,同时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 仔鱼进行毒性比较实验 。结果表明 :鱼卵孵化对微小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2种藻液的胁迫均较为敏感,且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毒性作用较裸甲藻弱 ;2种藻液对仔鱼96 h-LC50全长和体质量增长均产生一定的 抑制作用,但仔鱼对裸甲藻液的敏感性更强 ;2种藻液对仔鱼 ATPase的酶活性抑制作用差异明显,但 裸甲藻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说明裸甲藻对黑鲷鱼卵和仔鱼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高于微小亚历山大藻 。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以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Pullulan)的过程,采用Logistic equation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Pullulan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建立出芽短梗霉MM生长、Pullulan合成和底物(糖蜜)消耗相关的动力学模型参数,阐述Pullulan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MM发酵进程中前期菌体生长速度较快,72h后生长趋于稳定期,其茁霉多糖的合成随菌体的生长不断上升,到132h时多糖达到最高,为4.078g/L,基于Logistic equmion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映了菌体生长、多糖合成和底物消耗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效积温的冬小麦返青后植株三维形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叶片叶长、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模拟模型,计算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每个生长日的形态数据,借助OpenGL和NURBS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冬小麦几何形态模型,最终实现冬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冬小麦返青后生长过程可视化。【结果】在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长回归方程R2值在0.772—0.983之间,F值在10.153—340.191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最大叶宽回归方程R~2值在0.853—0.999之间,F值在17.371—4 359.236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均较好。经数据检验,叶长模型绝对误差在0—3.88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值在0.24—1.95 cm之间,最大叶宽模型绝对误差在0—0.28 cm之间,RMSE值在0.02—0.15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返青后的叶片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基于所建模拟模型计算冬小麦返青后逐日形态数据,可构造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可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植株动态生长过程。【结论】基于有效积温构建的冬小麦返青后叶长和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可较好预测冬小麦返青后叶片生长状态,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和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片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RT PCR法,在转录水平上对烟夜蛾滞育激素(Diapausehormone,DH)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滞育诱导条件下饲养的烟夜蛾3,4,5,6龄幼虫及滞育蛹中表达,在已解除滞育的蛹体内该基因同样表达.但在正常条件下饲养的烟夜蛾幼虫及非滞育蛹虫体中未见表达.对烟夜蛾滞育蛹脑部、胸部、腹部的RT PCR检测表明,脑部为DH基因的表达部位.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线性与非线性模型建立了描述1989年和1990年8至10月份内不同时段积温变化规律的运动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提高了数据拟合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防治二代欧洲玉米螟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组建防治第二代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oer)的动态模型。系统分为:玉米螟种群动态;玉米生育期与玉米螟之间的物候关系;玉米螟为害玉米后造成的产量损失;以及经济允许为害水平等四个亚系统。模型以田间第二代卵量增长逻辑蒂斯Logistic曲线为基质,并由全代单株累计幼虫密度,当代卵块及高龄幼虫落在某一玉米生育期的比率,各生育期受高龄幼虫为害后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总和,以及防治效益与消费的比值等八条公式构成。利用这个程序模型,能系统分析玉米螟第二代的发生期、发生量、为害程度和损失,以及预测防治的经济价值,从而作出合理的防治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人工饲养六斑月瓢虫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32℃下,六斑月瓢虫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2℃以上的高温区,其发育速率有所减慢,发育历期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六斑月瓢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29℃和294.12日度;而用直接最优法求得六斑月瓢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36℃和288.80日度。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各龄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各虫期的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