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基于山东省烟台市苹果种植区42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了社会信任因素、农户个体特征、经营现状以及自然环境特征等对农户废弃物肥料化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废弃物化内部与外部利用行为具有替代效应,社会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废弃物肥料化内外部利用行为。综合上述,建议农户根据自身禀赋选择不同的废弃物肥料化合作循环模式,并提出了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建设,增加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户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补贴与惩罚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规范、引导与补贴力度等对策,以期推动农户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了政府、第三方企业和农户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合作行为达成的均衡条件,并通过实验经济学加以仿真验证,发现企业是否采取认真治理行为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监管与惩罚力度,政府高于企业治理成本的罚金可以规范企业的治理行为;政府的重视行为条件与企业的治理行为和农户的参与决策概率有关。并提出探索农村环境治理和农户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模式,在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的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积极引入农户在环境治理环节的参与机制,引导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决策、建设以及维护等环节,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是解决农村环保设施供给不足、实现准公共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多个农户行为选择的结果。基于吉林省450户农户调查数据,试图探索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下的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之间的影响机制。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农户社会资本和村域社会资本指标体系,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层面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同维度的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将可能导致集体结果的不确定性。此外,农户合作供给还受社区环境、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农户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和农户等建设主体的共同参与。研究表明:农户、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程度比较低,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收益低于从事非生态农业生产;政府支持生态农业力度不够,难以激励各生产主体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各主体行为关系作用机制不够健全。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从高效生态农业主体角度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户之间非合作行为与合作行为的机理,并对农业合作组织中农村精英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我国农户合作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农户合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行为对农村环境的水资源、空气质量与耕地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福建省9个地级市市59个县(县级市)220份农户的调查数据,本文试图把农户的灌溉行为、秸秆处置行为和其他属于农户生态行为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衡量农户生态行为水平的指标,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生态行为抉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生态行为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农户的家庭劳动力人数、耕地面积、是否加入农民合作组织等家庭经济特征和法规约束、群体压力等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户生态行为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提高农户生态行为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南疆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认知的行为发生作为逻辑起点,从发展认知和发展能力视角分析了影响边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兼业程度越高、乡村建设重要性认知越深会提高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家庭经济水平越好、村庄发展满意度认知越高、政策认知越不足,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总的来看,发展认知相对发展能力更能带动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由此,需要从政策宣传和发展合作经济方面提高农户认识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主体,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是我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岷县农户生产型环境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岷县的农户生产型环境行为受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尽快建立生态宜居型乡村,促进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户技术投资行为和农户教育投资行为的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农户投资行为具有盲目性、短期化等特点,但已经较为理性化,对技术的应用和农户之间合作的意识有明显的转变,同时农户投资行为的经济特征区域化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利益两方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考虑预期收益倾向对政府策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农户在流转与征收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及政府在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策略选择,推导政府执法行为和宏观决策选择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建立在自身收益最大化基础上,保证农户合法流转土地的途径就是保障农户的收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亟待规范,为达到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均衡,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对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和非试点区农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生产行为目标偏好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农户生产行为目标偏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型社会建设近3 a,对农户生产行为有积极影响;但由于获得信息途径单一等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两型社会的认识程度不足,其生产行为目标偏好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长株潭农村地区生产领域、技术交流、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河北丰宁299家农户,调查其施肥行为,研究农户环境意识对施肥行为的影响。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农户的施肥行为主要受化肥对土壤肥力、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认知、农户土地权利、耕地总面积、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应该从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土地产权稳定性、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等方面来规范农户施肥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浙江临安3 200个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条件下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差异,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是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和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相对较少,与未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和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化肥用量分别减少190.75、157.58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分别减少24.01%、20.87%;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交互项系数分别为-137.40、-0.255 2,二者会同时影响农户的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此外,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培训、非农就业、农家肥施用也可以显著减少农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最后,从建立健全农业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等层面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宾幕容 《农业展望》2024,(1):110-116
农户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重要的经济组织,探索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转型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研究脉络普遍遵循“行为认知—行为意愿—行为响应—行为效果”的递进逻辑主线,重点关注了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认知、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显著影响因素以及行为效果。基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关注技术领域以及所处时代发展环境差异,现有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研究为更深入地探讨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转型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但有关农户技术采纳后的行为优化、心理效应以及激励政策组合的叠加效应等研究尚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最后,提出了优化制度环境、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宣传引导等有助于提升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任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社会信任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平邑县和湖北省麻城市电商发展情况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个人层面的Binary Logistic模型从社会信任角度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劳动人数占比、所在村庄是否有村级信息服务站等因素均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2)信任程度越高,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可能性越大;3)制度信任比人际信任对农户决策影响程度更大一些,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制度信任的作用尤为重要;4)基层信任及其治理在电商发展方面的作用未发挥到极致。并依据此实证分析结论,从充分利用人际信任、构建并培育制度信任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户积极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140-141
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供应链中的各节点都存在机会行为,现以南丰蜜桔产业为例,对农户的机会行为表现和动因进行研究,然后针对性提出构建信息流通平台,完善合作契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及提高信任度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7年长江中下游4省998户种稻农户数据,探究了经营规模和信息技术获取对样本整体农户不同生态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在将农户分为纯农户、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基础上,分析经营规模、信息技术获取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样本整体农户,经营规模与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加入农业合作组织对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显著正向影响;接受培训次数对所有生态生产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对于不同农户类型,经营规模与纯农户生态生产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信息技术获取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分析衣户目标及能力、宏观调控主体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衣户经济行为系统图。通过农户经济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增强农户生态意识、提升农户能力、优化农户经济行为。最后构建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户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科学经营方式选择行为、可持续创新技术应用行为、生态生产行为和理智消费行为的经济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农户合作与非合作行为的经济动机角度切入,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户入社前动机与入社后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农户间合作对于提高农户收益具有正效益,而入社后农户产生违约的道德风险则很大程度上源于合作社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不足,最后提出通过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促使农户间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司+农户"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发展,其高违约率、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也暴露出来。农户的公平感知正是影响履约率和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公平感知理论,从合作关系投入、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选择、公司机会主义行为和合作关系互动等角度来探讨"公司+农户"供应链背景下影响农户公平感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