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花生单粒播种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合理的花生单粒播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单粒播种不同株行配比对花生的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增加,花生的单株生产力、单株结果数呈下降趋势;花生饱果率、总分枝数均大于对照。40 cm、33.3 cm行距均在19.5万穴/hm2密度下,荚果产量最佳,但33.3 cm行距下,花生荚果产量与对照不呈极显著差异,分别为6849 kg/hm2、6768 kg/hm2,并且单粒播的产投比明显高于双粒播。综合分析:单粒播种在花生上完全能够实现目标产量,并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3.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67.5~180.0 g/hm2在花生结荚盛期喷洒茎叶后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67.5,90.0 g/hm2处理对花生株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总分枝数、有效荚果率、百仁质量、出仁率和产量;多效唑112.5,180.0 g/hm2处理后,会降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效唑不同剂量处理和株高的相关系数达-0.98,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荚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即药剂剂量增大能显著抑制株高、提高有效荚果的数量。建议在花生盛花期至结荚期以15%多效唑有效成分用量67.5~90.0 g/hm2进行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4.
以济麦22、山花108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套种时期,系统研究了播期对麦套花生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花生各生育阶段延迟、全生育期明显缩短,不同播期处理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以5月25日播期处理最高,与其他播期处理相比,荚果产量提高了7.9%~28.7%;不同播期处理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综合效益分析,本试验条件下花生的最佳套种时期为5月25日。  相似文献   

5.
以山花9号和山花8号花生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两品种的最佳播期为5月5日,此时播种荚果与籽仁产量均最高。各地种植花生品种不同,最佳播期各异,应对其进行播期试验,找出相应的最佳播期和种植方式,这对提高花生产量及农民收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糜子(粳)3个品种5个播期种植,筛选出适宜的糜子品种及播期。结果表明今年气候条件下第2播期后产量随播期推后呈降低趋势;不同播期对糜子产量影响极显著,不同品种产量及播期和品种互作之间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秋播花生品比和播期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花生品比和播期试验表明,花生秋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7月25日播种,11月上旬前后收获,供试品种鲜荚产量在8.226-10.560t/hm^2,其中赣花5号、天府9号和徐鉴2号荚果较小,符合市场鲜销要求,作秋播花生反季栽培效益较好。适宜播期为7月25日至8月1日,8月8日播比7月25日播极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6):49-54
以登海605和花育36为材料,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4∶4间作、玉米//花生2∶6间作4种种植模式和2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2∶6间作模式较4∶4间作和单作更有利于玉米果穗、叶片和茎秆的生长;早播处理不利于花生叶片、茎枝和根系干物质重的积累,但可促进花生荚果的发育,且以2∶6间作模式最有利于花生荚果干物质重的积累。晚播2∶6间作模式更有利于玉米获得较高的百粒重和单产,而早播2∶6间作模式更有利于花生荚果和果仁产量的提高。综合分析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混合产量可见,无论是花生荚果和玉米混合产量还是花生果仁和玉米混合产量,均以晚播2∶6间作模式为最高,666.7m~2产量分别为1 069.65 kg和1 002.25 kg,分别较单作提高3.68%和17.04%。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濮花3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裂区试验,以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3日、6月10日)为主区,密度(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穴/667 m)为副区,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濮花36号的主茎高呈增大趋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除主茎高呈增大趋势外,濮花36号的其他农艺性状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播期、密度处理间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饱果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播期处理间单株生产力呈显著差异。播期、密度及二者互作对濮花3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播期和密度的互作下,濮花36号的产量在B3M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但与B3M4、B4M2、B5M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濮花36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左右,配套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当播期受到外界影响被推迟时,为减少产量损失,应采用对应的配套密度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福建稻区紫云英最佳播期、播种量组合,为紫云英轻简化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设置9月30日、10月25日、11月20日、12月15日4个播期和15.0、22.5、30.0 kg·hm~(-2) 3个不同播种量共12个组合处理,测定盛花期紫云英生长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结果】紫云英盛花期株高、茎粗、分枝数、养分累积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但总体差异不大。播种量和播期组合处理下,9月30日至11月20日播种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地上部产草量和养分累积量,以9月30日播种和22.5 kg·hm~(-2)播种量处理的紫云英产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干草产量达6.94 t·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144.01、14.45、116.01 kg·hm~(-2)。【结论】在福建稻区种植紫云英以9月30日播种、播种量22.5 kg·hm~(-2)为最优组合。紫云英播期弹性较小,通过增加播种量弥补延期播种无法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1.
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生光解除草专用膜对泉花10号进行覆膜栽培不同播期试验(3月5日、3月20日和4月5日),结果表明,早播(3月5日)产量最高,比4月5日播种增产极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早播延长了营养生长期,苗期至花期花生植株较高、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多,而且花期长,后期光合产物转移快,分配到生殖器官多,果多、果大、果饱,因而V/R值小,经济系数高。本试验条件下,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以3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密度对冀西北彩色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冀西北地区彩色花生的最适播期和最适种植密度,分别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冀西北彩色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彩色花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品质指标影响显著,冀西北地区彩色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月1日。保证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彩色花生的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达到最高,但密度对彩色花生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无显著影响,冀西北地区彩色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13.5万~15.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地区豌豆在2010年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和6月8日5个播期下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月份之前播种,播种期对豌豆全生育期日数无明显影响(120~122 d);但随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减小,4月28日播期最高为40%,6月8日播期最低为22%;2)随播期推迟,豌豆株高和叶面积增长迅速,营养生长前期水热充沛可缓解后期水热资源不足,地上部干物质在8月中旬后迅速积累,5月18日及其后播种的豌豆茎、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1%和45%;3)随播期推迟(6月份之前),豌豆植株含水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月28日和5月28日播种的豌豆植株含水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61.7%,1280和490 kg/hm2及77.0%,2700和760 kg/hm2.但播期推迟到6月8日,豌豆鲜草和干草产量比5月28日播种的分别下降200和190 kg/hm2,干草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为2.69 kg/(hm2·mm).建议农牧交错带豌豆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产量和植株含水量可得到双效提升,以充分发挥其绿肥作物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研究对象,在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播期对饲料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饲料油菜生育期缩短,尤其缩短了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有效分枝数、茎粗随播期推迟而增大;出苗数、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但植株地上部N、P、K含量随播期推迟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氮含量先减小后增大,磷含量先增大后降低,钾含量逐渐降低;随播期推迟氮、钾累积量逐渐降低,磷积累量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饲料油菜最适宜播期应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两个播期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花育22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Ⅰ:地膜覆盖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Ⅱ:露地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Ⅲ:地膜覆盖,5月20日播种;处理Ⅳ:露地栽培,5月20日播种.[结果]与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相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前7d播种,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较正常播期露地栽培增产925.9 kg/hm2,较正常播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9.1 kg/hm2.[结论]吉林省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播种,能有效解决气温低影响花生生长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长江流域多熟制模式下,油菜播种推迟,引起产量低、品质差。为探究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施氮量下迟播油菜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养分积累、籽粒品质,以期探明迟播油菜最佳施氮量。【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湖北应城、黄冈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2个播期(常规播期S1,10月10日;迟播S2, 11月10日)为主区,4个施氮量(N0:不施氮肥;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为副区。【结果】(1)迟播(S2)显著降低油菜籽粒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显著上升趋势,与N0相比,在N1、N2和N3处理下,籽粒产量在常规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31.9%、68.6%和79.8%,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36.0%、82.3%和87.3%;(2)播期推迟,油菜根颈粗、株高、分枝起点高度和根系干重均显著下降,地上部干重增加,根冠比下降。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根颈粗、株高及分枝起点高度增加,地上及根系干重均上升,但根冠比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与N0相比,在N1、N2和N3下,倒伏角度在正常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162.7%、254.7%和374.7%,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105.5%、208.7%和303.1%,即增施氮肥加重了倒伏的发生;(3)推迟播期,油菜根系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均下降;籽粒氮含量上升而氮积累量下降、含油率下降;茎秆、角果壳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氮积累量显著上升。增加氮肥施用量,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增加,含油率下降,但产油量呈上升趋势,在240 kg·hm-2施氮量水平时,产油量在两个播期下均达最大,应城分别为1 830.5和1 534.5 kg·hm-2,黄冈分别为1 535.1和1 220.0 kg·hm-2。籽粒氮素利用率也达最高,应城分别为34.88%和31.14%,黄冈分别为27.95%和25.48%。籽粒氮素利用率与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角度不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籽粒氮素利用率提高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同时不加重倒伏发生。【结论】增加氮肥施用可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但氮肥施用应控制在240 kg·hm-2左右,以控制倒伏进一步加剧,并获得最大产油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谷子花生间作下错期播种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谷子品系'金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谷子播期处理(分别为T1:5月15日、T2:5月20日、T3:5月25日、T4:5月30日、T5:6月4日、T6:6月9日),花生播种日期为5月15日;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因素以及产量,研究了谷子花...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带走氮3.63 kg,磷0.47kg,钾1.45 kg,钙0.90 kg,镁1.00 kg,铁1.38 kg,铜0.02 kg,锌0.26 kg,硼0.05 kg。开花下针期是花生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开花下针期后,花生除钙、镁外的营养元素主要从叶片和茎向荚果逐渐转移,根系分配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