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海绵城市理论导向下的滨水景观建设已成趋势,以环城水系滨水景观为例,主要从铺装及附属工程、树池、植被地形3个可行性措施进行探究。通过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的透水面层铺设达到缓解植物生长的硬底化问题;按照国际通用规格要求扩大场地内植物种植池以增加雨水滞留空间;创建适合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具体施工要求的渗透型凹地形景观,实现包含覆盖层、蓄水层、种植土、砂土层四部分的简单型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绿地滞留带。以期上述措施能够在环城水系景观营建及优化中普遍实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更多适合呼和浩特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地处藉河流域的天水市为研究区域,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及发挥滨水效益的角度入手,对天水市藉河流域城区段滨水景观及风景林带构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以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为切入点对其河岸风景林与滨水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在结合当地自然与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滨河景观构建的总体构想,即"一脉、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体系;构建道路防护林、观光风景林、护坡景观、旱溪景观、雨水花园、护堤坝六大景观林带构造模式,打造一个生态与环境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风景林带与滨水景观,开发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藤本植物在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中的护坡固土、涵养水源能力突出,是破损山体修复的优秀植物材料。结合济南地区特殊的山体环境特点,以五叶地锦、扶芳藤、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对其在济南破损山体边坡的生态修复中的景观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推动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适于我国北方的雨水利用景观,通过调研以及多学科综合分析,在充分考虑雨水因素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艺术性原则,提出邢台市东三环景观的设计构思、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完整的雨水利用景观策略,形成景观明渠、下凹绿地汇集,雨水花园、人工湿地、透水铺装渗透过滤,旱溪、植草沟进行传输,蓄水模块和景观水体进行贮存利用的完整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经计算,该系统平均每年可收集雨水12 882.29m~3,创造价值51 529.16元,且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城市小气候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中,植草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植草沟的结构简单、经济、环保、渗透性强、过滤性好、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能有效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对城市雨水循环利用以及生态改善都大有裨益,对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其主要构造和植物选择,为日后的植草沟建造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柳州市滨水大道可视一面坡内山体森林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山体森林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规划设计构想,进行相应的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以期为柳州市山体森林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绿地中植草沟设施与花境景观结合途径的研究,首先界定了水陆两栖型花境的概念与类型,明确了水陆两栖型花境是一种具有雨水传输作用和花境艺术价值并助于雨水渗透和净化的生态基础设施;然后从种植基质、植物材料、设计特征3方面阐述了水陆两栖型花境的构建途径,同时结合太阳宫公园改造过程中的研究性应用,讨论其在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内各个阶段的延伸性;最后对水陆两栖型花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一直以来完全依靠管道排放雨水的理念转变为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从"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城市排水理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了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湿地四种"海绵体"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西山林区防火道路裸露边坡立地条件的分析,结合西山林区植被特点,制定了固土护坡、植物群落生境恢复、生态修复及植物景观提升3个阶段性恢复计划。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再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选择北京西山林区的乡土植物,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景观效果,建立能够稳定发挥生态作用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亲水的习性,喜欢看水、近水和傍水,因此,滨水区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而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中,更可以在景观中添加人文气息,提升滨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分析了结合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