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明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基追比例及施用量,增加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追肥时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基追比(6∶4和5∶5)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下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均影响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并且存在互作效应;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对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基追比6∶4基追比5∶5以及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冬小麦适宜的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基追比为6∶4、施氮量225 kg/hm~2,该氮肥运筹方式下,其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为250.3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合理施氮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江苏沿江地区油菜施氮量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确定该地区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以油菜品种宁杂1818和史力佳为试验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20)(120 kg/hm~2)、N_(240)(240 kg/hm~2)、N_(360)(36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能显著增加油菜的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当施氮量为N_(240)时,宁杂1818和史力佳2个油菜品种的油菜籽产量比N_0分别增加了104.80%和123.98%。收获指数和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虽比N_(120)处理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宁杂1818在此处理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N_(120)和N_(360),史力佳在此处理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虽比N_(120)处理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油菜的施氮量在240 kg/hm~2时,可以较好地协调较高产量和合理的氮肥利用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20,(1):63-67
为探讨氮肥施用对中筋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以衡观35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0,180,300kg·hm~(-2),分别记为N_0,N_1,N_2)小麦的籽粒产量、品质及氮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增加衡观35小麦单位面积成穗数并提高籽粒产量,与N_0相比,N_1、N_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8.3%和37.6%(P<0.05),成穗数分别显著增加33.4%和29.9%(P<0.05);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穗粒数没有变化,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与N_0相比,N_1、N_2处理衡观35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提高6.8%和23.6%,其中N_2与N_0和N_1差异显著(P<0.05);不同施氮水平衡观35籽粒湿面筋含量与面筋持水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施用氮肥可促进小麦茎、叶累积氮向籽粒转移,与N_0相比,N_1和N_2茎、叶转移量增加8.9~17.7 kg·hm~(-2),转移率增加1.1~6.8个百分点。随施氮量增加,衡观35小麦叶片中的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植株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下降,植株氮素收获指数升高,花前运转氮素贡献率下降,花后积累氮素贡献率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累积量增加。综合而言,当地肥力水平下,中筋小麦衡观35适宜施氮量约在150 kg·hm~(-2),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植株营养器官累积氮向籽粒转移,氮肥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氨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 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 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FP)等指标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均高于施氮225 kg/hm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和生物产量是影响氮素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单位面积成穗数和结实率对氮素利用吸收效率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_2处理),与N_0处理相比,N_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棉田合理密植和水氮优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31团进行大田棉花滴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种植密度、灌水量和施肥量3个因素,其中种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26万株/hm~2(D_1,当地种植密度,株距10 cm)和32万株/hm~2(D_2,株距8 cm);灌水量设置2个水平:80%ET_C(W_1,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100%ET_C(W_2);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hm~2(N_1)、300 kg/hm~2(N_2)和400 kg/hm~2(N_3)。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测定棉花生长指标,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种植密度和水氮交互对棉花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在高种植密度(D_2)下,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种植密度(D_1)下,各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絮期棉花株高和茎粗均在低密度高水中氮(D_1W_2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3 cm和11.16 mm,较D_1W_2N_1、D_1W_2N_3处理分别提高了10.10%,6.40%和6.69%,3.65%;全生育期内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增长量均于铃期达到最大值,D_1W_2N_2和D_2W_2N_3处理的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较大,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D_1W_2N_2处理较大,分别为7 421.0 kg/hm~2和1.50 kg/m~3。在相同种植密度和灌水量下,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D_2W_2N_1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为0.77 kg/kg,较产量最高的D_1W_2N_2处理高4.05%,但其产量较D_1W_2N_2下降约7.0%。【结论】综合高产、节肥和水氮利用效率等因素,种植密度26万株/hm~2、生育期灌水100%ET_C(311.98 mm)和施氮量300 kg/hm~2是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管理的最优栽培方式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挖掘冬小麦垄作模式轻简化节本增效生产潜力,将垄作和一次性施肥方式相结合,构建“垄氮沟灌”水氮异区施用模式,并于2020-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一次性基施常规尿素120 kg/hm2(LN120,折纯N,下同)、30%常规尿素掺混70%控释尿素180 kg/hm2(LN180)和240 kg/hm2(LN240)处理,以传统平作(常规尿素240 kg/hm2,基施50%+返青期追施50%,PN240)为对照,探究了垄作一次性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群体生长、产量、氮素积累转运、水氮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有助于垄作冬小麦氮素吸收,促进生长及产量形成,但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垄作小麦氮素积累量和产量均提升不显著,在2021-2022年甚至呈显著降低趋势。相较于PN240处理,LN180处理提高了花前氮素转运量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2 a平均增幅分别为8.3%和10.8%,籽粒产量变化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则分别平...  相似文献   

8.
以济麦22为试材,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4个试验处理:N0(不施氮),施氮量210 kg/hm2(N210)、270 kg/hm2(N270)、330 kg/hm2(N330),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内,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无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270 kg/hm2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以施氮量27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对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施氮可不同程度地促进3种优质小麦生长,施氮量在0~240 kg/hm~2时,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相关指标总体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郑麦0856除外)。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比较,郑麦7698所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其他2个小麦品种,主要归因于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高,其中施氮240 kg/hm~2处理的产量(11 591.70 kg/hm~2)、小麦干物质转移率(29.45%)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91.66%)最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郑麦0856在不施氮条件下产量最低,较其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10 200.00 kg/hm~2)降幅最大,为18.63%,氮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氮素较为敏感。郑麦0943在不施氮条件下干物质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较其施氮24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9 933.45 kg/hm~2)降幅最小,为8.89%,氮素收获指数则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氮素利用效率在不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较高,说明郑麦0943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且干物质积累以生育前期为主。综上,郑麦7698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郑麦0856产量对氮素缺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郑麦0943产量对氮素缺乏不太敏感,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施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在新疆奇台县西地镇西地村试验基地进行肥力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共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梯度处理,分别为N0、N1、N2、N3、N4,研究冬小麦的产量及氮素利用规律。研究表明,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处理N1、N2、N3、N4的产量分别比处理N0提高19.18%、36.90%、24.60%、16.27%;最大施氮量为277 kg/hm~2,最佳施氮量为253 kg/hm~2;最大施氮量冬小麦产量为7 594 kg/hm~2,最佳施氮量冬小麦产量为7 580 kg/hm~2。本研究可为新疆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烤烟氮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供氮水平对烤烟氮代谢关键基因表达与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供氮水平及品种的两因素田间试验,分别在移栽后45、60、80 d测定鲜烟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基因表达量,以及烟叶总氮、烟碱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显示,3个氮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均受施氮量影响。栽后80 d,高氮处理(120 kg·hm-2)的烟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低氮处理(90 kg·hm-2)。栽后45 d,NR基因表达量与烟碱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栽后60 d,GS基因表达量与烟碱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施氮水平对烤烟氮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及氮代谢产物含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调整施氮量来调控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贵农5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条件下播种量与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的不同发育阶段,施氮量与播种量的各个处理组合对小麦株高的影响变化趋势不显著;在不同施氮的条件下,低播种量处理(10万粒·667m-2)有利于小麦有效分蘖的形成和高产群体结构的建立;高播种量处理(18万粒·667m-2)能够增加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小麦的根系活力,对小麦获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麦的产量,以N3T1处理组合为最高.表明在低播种量高氮肥的条件下,小麦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与最低产量相比增加142kg.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幼苗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油茶‘华金’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研究铵态氮、硝态氮及同时供应条件下油茶生长及氮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油茶生长量、地下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分别达到19.4 cm、7.29 g和0.94;铵硝同时处理下油茶总鲜重最高,达15.08 g。不同氮素处理下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有显著差异,铵硝氮同时处理能提高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3种施氮方式下的油茶各组织器官的全氮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其中铵硝氮同时处理后的油茶根茎叶中全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6.7、14.1和24.6 g·kg-1,纯铵处理次之。同位素示踪表明铵硝氮同时处理后油茶叶、茎、根对15N的吸收能力和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同时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最有利油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晒烟烟叶产量和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与施N量呈正相关.综合考虑烟叶内在质量和经济效益,牡丹江地区晒烟合理施氮量应为5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穗肥施氮量对水稻剑叶生长及披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和180 kg/hm2)对剑叶生长和披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剑叶的长、宽和长宽比均相应增加,施氮对剑叶长度的影响大于叶宽。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剑叶长度与叶片披垂程度呈正相关。穗分化期增加施氮量,挺直叶片的比例下降,而披垂叶和极披叶的比例明显上升,剑叶的披垂系数也增加。国稻6号叶片披垂程度比两优培九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高肥和中肥地力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济南 17号的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根据品质、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籽粒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生产效率综合分析 ,在高肥和中肥土壤条件下 ,济南 17号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分别为每 6 6 6 7m2 12~ 16kg和 12kg。  相似文献   

17.
对豫西夏玉米经济施肥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的不同处理对夏玉米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增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最高产量为每公顷施纯氮137.58kg,经济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纯氮129.14kg。  相似文献   

18.
温室网纹甜瓜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精准的氮营养诊断和指导生产,研究通过4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的温室网纹甜瓜基质栽培试验,构建了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推导得到了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结果表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N_c=4.235DW~(-0.353)_(max))揭示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氮浓度值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814,同时得到最高和最低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08、R~2=0.810;氮素吸收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对网纹甜瓜营养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植株适宜的氮素施用量为始瓜期前4.1g/株,之后1.3~2.7g/株。本研究提出的临界氮浓度、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方法更具有机理性,可为温室网纹甜瓜的氮肥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控释肥料(CRF)与控释肥包(CRFP)供氮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好气培养 -间隙淋洗法 ,在恒温条件下培养 12周 ,研究控释肥料与控释肥包在土壤中的供氮情况。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与控释肥包在土壤中的供氮规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拟合方程的 r达极显著水平。 6个处理的供氮速度常数 k分别为 0 .3148,0 .2 5 3 1,0 .2 46 9,0 .386 5 ,0 .32 3 3,0 .313 2 ,最大供氮量分别为12 0 4,2 2 0 0 ,2 12 5 ,140 0 ,16 70和 16 0 0 m g/ kg,半时值 t1 / 2 分别为 2 .2 0 ,2 .74,2 .81,1.79,2 .14和 2 .2 1周。控释肥料可使供氮半时值延长 3d,加控释肥包后半时值又比无控释肥包的增长 3~ 4d。尿素包膜制成控释肥料、制作肥包均可以明显延长其供氮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氮素对超级稻的产量及各种性状有重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的处理中,差异显著,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10-18kg,超级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等因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18kg/667m^2氮素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