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农业气象》1985年第1期发表了徐其兴同志的“橡胶树辐射型低温霜害是冷害还是冻害问题的分析”一文(下面简称“徐文”),提出了橡胶树在零下霜冻发生的急性霜害是冷害而不是冻害的论点,并对我们在本刊1983年第4期提出的“橡胶树既有寒害,也有冻害”的观点,作了根本的否定。对于徐文的论点、概念和分析方法,我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就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商  相似文献   

2.
关于冷害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农业气象》1 999年第 1期上 ,刊登了崔读昌同志“关于冻害、寒害、冷害和霜冻”一文 ,其中写道 :“潘铁夫作的冷害定义较准确 ,但在温度界定上不准确 ,将冷害界定到0℃”[1] 。现在我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1 本人对冷害定义的论述在潘铁夫等编著的《农作物低温冷害及其防御》[2 ] 一书第 7页中写道 :“冷害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异常低温而直接或间接受害 ,其低温在零度以上。因为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的生育适温和下限温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物各生育阶段冷害的温度指标也是不一致的”。“低温冷害是由于作物遭受了低于其生育适温的连续…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辐射型低温霜害是冷害还是冻害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橡胶树辐射型低温霜害属于冷害还是冻害及其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方法问题,有着不同的意见。某些文献中还存在对冷害、冻害、寒害概念上的混淆现象。近年来,某些橡胶、热作科技刊物及《农业气象》上发表的文献[2]、[4]、[6]和文献[3],反映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各种纯热带作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对热带作物寒害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文献[3]提出了与过去多年来对橡胶树寒害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的不同意见,认为;“在辐射霜的天气下,橡胶树的主要受害形式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河南省冬小麦实际晚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选取1964-2014年1-3月SPI和1月1日-霜冻日有效温度之和的距平值为前期水分和热量因子,气温日较差距平、日照时数距平、平均相对湿度距平、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距平为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将实际霜冻与气象霜冻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对不同程度冻害进行K-mean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64-2014年河南省气象冻害发生频率(0.64)高于实际冻害发生频率(0.52)。气温日较差距平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冻害发生前期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充足(占比83.33%);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较缺乏(占比64.3%)。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干燥,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大且日照时数偏长(占比61.11%);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偏湿润、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偏小且日照时数偏短(占比71.42%)。研究结果说明实际冻害与气象冻害存在明显差异,气象因子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冻害发生。实际冻害形成与前期水分条件不足有关;轻度实际冻害多为辐射型冻害,而重度实际冻害多为混合型冻害。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作物冷害气候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出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窕作物冷害指标和霜冻指标。延迟型冷害指标是随各地温度水平不同而改变的动态值,障碍型冷害是以水稻抽前第9天至第11天,日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18℃为指标。霜冻指标是以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终日的80%保证率日期为标准,用日最低气温≤0℃的初日去衡量,后者小于前者时测定义为早霜冻日期。为了有针对性的防御冷害,将黑龙江省划分为8个不同程序的冷害  相似文献   

6.
晚霜冻害与小麦品种的关系:1998年霜冻害调查报告之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1998年3月20-24日不同小麦品种晚霜冻害的观察表明:小麦对晚霜冻害的敏感期是雌蕊原基形成的药隔前期之间,幼穗冻伤率与霜冻节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小麦形态长相划分,坚叶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的品种较抗晚霜冻,春性品种较半冬品种抗晚霜冻。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西省1983-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等灾情普查数据以及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灾是山西所有农业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冰雹、暴雨洪涝和霜冻也是较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从变化趋势来看,旱灾、低温冷害、霜冻和病虫害受灾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且干旱和低温冷害增加趋势较明显,暴雨洪涝、冰雹和大风灾害呈减小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的四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霜冻。  相似文献   

8.
着重分析华南冬季阳光(日照)对于橡胶树越冬的影响,以及生长季节(春、夏、秋)日照对于产胶量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亚类型)的寒害(越冬),阳光的影响虽有所不同,但是总的说来,除在发生霜冻之后的当天早上,过早的阳光照射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之外,对于其他各类型寒害,阳光都能起着缓解寒害的作用,是有利的.在割胶季节,充足的阳光是有利于产胶的.本文给出了在西双版纳植胶区日照与其他气象因子对产胶量影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龙眼、甜橙的避冻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是热带、亚热带植物生存的关键限制因子,强低温过程往往使它们遭受寒害或冻害。从经济栽培角度考虑,一般用20年一遇的年度极端最低气温(TD)作为衡量多年生果树是否经济栽培的指标。研究结果将果树冻害分为5个等级,先统计各级冻害出现的年数,继而计算该果树的站冻指数SFI。经分析站冻指数SFI与TD相关密切,故用站冻指数评价多年生果树经济栽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杏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及花期霜冻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杏产区的光、热、水、土等条件都能很好地满足杏生长、发育的需求,从萌芽到果实成熟期只需≥10℃积温2500℃·d,杏树就能正常开花结果。杏树开花、幼果形成期间的低温霜冻对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天山以北冬季寒冷,杏树越冬保证率低,限制了其发展。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以霜冻灾损率为区划指标,把新疆杏产区划分为4个花期霜冻灾害气候风险区,分析了各区的霜冻发生频率和冻害程度以及发展杏产业的利弊条件。  相似文献   

11.
拉萨露地大白菜霜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高原露地大白菜霜冻指标,并建立了菜地最低温度模拟方程。分析霜冻气候规律,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防御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青岛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3—5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霜冻、低温冷害或冻害资料,依据GB/T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统计研究出倒春寒气象指标及时空特征,为提高作物防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岛地区倒春寒分轻度和中度两级,分别占67.3%和32.7%,无重度。倒春寒年均发生1.1站次,主要在4月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际或年代际变化主要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从西北部地区到东南沿海逐渐减少,即墨中度出现概率最大。进一步分析得知,倒春寒致灾概率为26.3%。通过灾情发生时气象条件分析得出致灾性倒春寒气象指标:轻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5℃、过程平均气温偏低2~4℃,持续时间3~5 d;中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过程平均气温偏低4℃以上,持续时间6 d以上。从影响范围、发生时间和致灾性分析,青岛地区中度倒春寒范围大,为区域性发生,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可造成农作物冻害;轻度倒春寒影响范围较小,一般2站以下,出现时间略晚,4月中下旬概率较大,易造成霜冻或低温冷害。总之,春季冷空气入侵引发青岛地区倒春寒天气现象,其中26.3%为致灾性倒春寒,造成农业生产经济损失。值得重视的是轻度倒春寒,因其发生频率高于中度,且发生时段与本地主要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重叠,如小麦拔节—孕穗期、大部分果树开花期,需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审矮抗58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考察其100个田间样点在2013年4月7、10和21日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过程中的冻害状况.依据受冻穗的长短对冻害进行分级,构建残穗指数(DEI)作为总体冻害程度评价指标,比较每百穗中不同冻害级别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对每百穗中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冻害级别的变化以及1 m2内穗数和实际产量随残穗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以揭示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每百穗中各级冻害穗数、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均显著低于未受冻穗(P<0.01).冻害级别越高,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越低,穗数呈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态势,千粒重先显著增加而后降低(P<0.01).随着冻害级别提高,每百穗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籽粒重分别呈上开口抛物线型、线性函数型、下开口抛物线型和幂函数型降低趋势;残穗指数越大,每平方米内穗数和实际产量越低,二者分别呈幂函数型和线性函数型特点.研究结果对揭示拔节至孕穗期冬小麦霜冻害的影响机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1—2016年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霜冻初、终日和无霜冻期时空变化、异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最早霜冻初日为8月25日;最晚霜冻终日为6月28日;平均无霜冻期125~149 d。近46 a来,研究区域霜冻初日呈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3.1 d,无霜冻期显著延长,平均每10 a延长3.9 d。无霜期日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季延长,使得喜温和越冬作物适宜种植区域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区域推进。冬小麦、玉米适宜区、可种植区扩大;春小麦适宜种植区、不可种植区缩小;农作物复种指数明显增加,但霜冻波动的不稳定性变化增加了低温冻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6-2015年商丘市气象数据和霜冻害资料,研究黄淮冬麦区商丘市气象因子与霜冻害的关系,以及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风速与草面温度的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商丘市冬春季积温以4.35℃·d·a~(-1)的速率逐年增加;晚霜冻害除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外,与前期积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冬春季积温偏高或降水量偏少的情况下易发生晚霜冻害;随着小麦幼穗的发育,其对低温的敏感度增加,且可引起霜冻害的最低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气温、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草面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偏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现为地表温度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可见,除气温、地表温度外,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也对霜冻害的发生及轻重程度起关键作用;各因子与草面温度可用模型表述为Y=0.558ST+0.482AT+0.087RH+1.304WS-12.704,经检验,线性回归方程成立,可通过该模型对草面温度进行监测,并为未安装草面温度传感器的地区提供可靠的冻害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背景下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霞  钱锦霞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111-114,120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按轻微、中度和重度3级霜冻强度,分析了太原市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采用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变化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太原市轻微霜冻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d。与轻微霜冻相比,中度、重度霜冻平均初霜冻日分别推后9d和23d,平均终霜冻日分别提前11d和24d,平均无霜冻期分别延长20d和47d。2)各级霜冻强度下,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20世纪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表现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3)在α=0.05显著水平下,太原市各级霜冻的初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终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提前趋势以及无霜冻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以重度终霜冻日提前趋势最显著。4)太原市轻微偏早初霜冻、中度偏晚终霜冻和重度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达15%以上,其余各级异常霜冻的发生频率在5%~10%;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5)太原市轻微异常初霜冻对秋粮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异常初霜冻会使大白菜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春播幼苗主要受到特晚终霜冻的影响;冬小麦遭受终霜冻危害的平均频率为5年一遇,尤以拔节后5d内发生的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摸清台湾青枣在福建复杂地形下引种的寒冻害风险, 规避在高风险区引种, 本文依据灾害风险系统理论、气象和农业经济资料, 在分析寒冻害危险性、青枣脆弱性和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的基础上, 应用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构建了台湾青枣寒冻害风险评价指标和模型, 对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风险程度进行等级评价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 在风险因素构成上, 寒冻害危险性在综合风险中起决定性作用, 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只能略微减轻寒冻害带来的风险。惠安县、厦门市以南沿海县市的青枣引种区为轻度寒害风险区域, 该区域寒冻害致灾危险性指数低, 中度以上的寒冻害发生频次少或没有出现过; 漳州市内陆的较低海拔地区, 福州市沿海低海拔地区, 同安区、惠安县及永春县的部分区域为中度寒冻害风险区域, 该区域寒冻害危险性指数相对较低, 中度以上寒冻害发生频次相对较少; 其余青枣引种区的冻害风险在重度以上, 其中龙岩市、漳州市西部山区、福州市西部和北部山区、永春县、宁德市辖区及霞浦县有严重冻害风险。结合近年来福建出现的青枣寒冻害个例分析, 青枣寒冻害形态表征程度与该地域风险评估结果较为吻合, 风险区划结果可为福建引种台湾青枣提供布局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冷害和霜冻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控制试验,模拟不同类型低温,观察外观症状,测定电导率.结果表明:用外观上有无明显症状难以严格区分冷害和霜冻;用0℃为界来划分也有不够严格之处;植物体内是否发生结冰是这两种灾害的最重要区别;一旦发生结冰,只要十几分钟电导率就达到半致死值,而未结冰的各类低温要达到这个值需要十几个小时以上,所以两种灾害的时间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辐射型寒冻害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方法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农业气象》1981年第1期发表了一些对橡胶树寒害类型及其指标鉴定的论述,其中反映了某些不同的观点,特别在辐射型方面的指标,存在着下列的几点分岐。文献[1]认为,辐射型受害有两个亚型:急发式霜害和累积式寒害。二者成因不同,指标计量方法应有区别,文献[2]在处理上把两个亚型作为一个型,其指标均以同一方法(辐射积寒法)鉴定。文献[1]认为,急发型霜冻是零下低温使植株受冻形成的。决定因子是极端低温的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并与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温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部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且其区域性分布较明显,表现为吉林大部在水稻孕穗期、辽宁局部在抽穗期低温冷害呈增加趋势;近50a低温冷害发生站次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减少趋势,但2001-2010年冷害发生站次明显增多;障碍型低温冷害对发育期气温变化较敏感,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温度每升高1℃,整个东北地区低温冷害发生站次减少35个;对冷害和发育期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发育期气温升高导致低温冷害减少是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