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7,(3):38-40
<正>西昌市蚕种场地处攀西地区的西昌平原,蚕种场现有自有桑园近500亩,标准化制种蚕房4800m~2,专用小蚕共育室600多m~2,专用冷库100m~2,原蚕基地有4个村共450户养蚕户,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0多万张,全部原蚕区收茧制种。蚕种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蚕种生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蚕  相似文献   

2.
推行原蚕区收茧制种,我省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据资料记载,仅1980年新建七个国营和三十个乡办蚕种场.均属原蚕区种场,这些种场除个别有土地栽桑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外,绝大部份无专用桑园,依靠原蚕区养原蚕收茧制种.这种型式的种场,是投资少、见效快,从生产速度和数量上看,解决了急需,从质量上看,差距大.特别是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蚕生产由集体变为家庭经营,桑树零星分散,多以“四边桑”养原蚕.不仅给蚕种场技术指导带来了困难,而且生产条件越来越差,户与户之间差异大,不利于消毒防  相似文献   

3.
浅谈原蚕区脓病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芬  王松  蒋翠兰 《中国蚕业》2007,28(4):60-60,62
近年来,病毒病(农村俗称脓病)已成为农村家蚕饲养过程中主要的蚕病。特别是原蚕区,由于其发病周期长,引发后期死笼率高,制种成绩差。锡东蚕种场的如皋原蚕区,2005年有38户原蚕饲养户,因发生脓病将蚕全部淘汰的有5户,而最后参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区各蚕种场制种量增多,原蚕户扩大,原蚕在春夏秋均有不同程度白僵病发生。在1989年秋季9、10月份,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地区出现此病,特别是在蚕的蛹期发病严重,有的原蚕户茧质调查时僵病率达10%,到制种前有的发展到35%,还有甚至达到95%不能制种,严重影响了制种量。由于多年来对白僵病的为害认识不足放松防治,导致接连发生。现对该病防治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1养好原蚕。生产优质种茧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蚕种场、站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原蚕饲育,按照蓖麻蚕的饲育技术要求养好原蚕。目前我区采用南一、白黄杂交一代原种蚕混区自交制种和蚕种场、站在农村建立原蚕区,养原蚕、收种茧回站制种的繁育形式。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蚕种场位于钱塘江畔,盐官镇西北3.5公里,是一个农户养原蚕,蚕种场收茧,就地分户制种的原蚕区种场.原蚕区分布在石井、荆山两个村的21个承包组,也称原蚕队.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原有桑地面积1490.24亩,蚕室24090平方米,全被分到户,蚕室拆光,生产经营由原集体转到个体.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原蚕区繁育雄蚕品种如何选择原蚕户,秋·华和平30的原种性状、饲养标准、发育经过和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杭州蚕种场在燕上原蚕区繁育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的生产实践证明,雄蚕品种可以在原蚕区繁育,结果显示,2012—2015年共繁育5个批次的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40 644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2.33盒,平均克蚁制种量11.63盒,雄蚕杂交种母蛾检验平均无毒率达到84%;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成品卵的平均良卵率99.07%,平均实用孵化率61.35%,达到了专业蚕种场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 1988年我场第一次在镇安实行小蚕联户共育,大蚕分户饲养,联户就地制种的蚕种生产形式。1988~1992年,这种形式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五年来,我场原蚕区共生产蚕种257618.5张,占全场生产量的66%。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管理形式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有保证,养蚕户、蚕种场双方满意。我场原蚕区的经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蚕种场对原蚕点技术员的管理,二是蚕种场技术员对原蚕点养蚕户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场从1986年开始,在场内利用自有桑叶养晚秋蚕制种,取得了较好成绩后,1987年和1988年晚秋发展到农村原蚕队养蚕,收茧制种,其成绩如表1。我们认为晚秋制种是巩固原蚕基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年制种量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蚕种场生产潜力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场建于1979年9月,1983年春投产。原属东门乡企业。1991年11月转化为国营蚕种场。现有职工21人,生产房2340平方米。全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分布在两个乡的五个村、十四个社、338户,共有小桑园120亩,大行间作桑350亩,四边桑25万株,良桑化程度在95%以上。有专用蚕室171间,占50.6%,蚕沙坑338个,达到每户1个,消毒  相似文献   

13.
<正> 无锡县锡东、锡北、西漳蚕种场、浒墅关蚕种场分别在我县10个乡(镇)、20个村内饲养原蚕,每年全县原蚕饲养量在21000克左右,制种23万张左右。为了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各蚕种场的经济效益,我们从1990年起在抓好原蚕区工作管理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如何提高农村原蚕生产水平的途径。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为了提高农村原蚕生产水平,必须改变过去由种场单一管理的办法,实行分级管理,并积极争取县级领导的重视。由于近3年来原蚕饲养量占整个丝茧饲养量8%,自省向地方实行创汇任务双向承包后,饲养原蚕与地方利益有冲突,但县政府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蚕种场生产能力出发,支持各蚕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7,(4):22-24
江苏蚕种场原蚕饲养制种一般分为春、秋两季,往往桑叶利用率低,尤其是秋季桑叶老化严重,亩桑制种量不高。2017年秋季,盐城市大丰区蚕种场探索实践了秋季两批制原蚕饲养制种新模式,总结了秋季分批养蚕、分批制种的经验和教训,为江苏各蚕种场今后全年多批次制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区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养原蚕的克蚁产茧量是较高的,但斤茧制种量低.据调查,生产“桂夏二号”蚕种,养原蚕7532、932一般克蚁产茧量都有2至3公斤,但有的蚕种场斤茧制种量不到1.5张,甚至有的蚕种场的个别批次不到一张,与0.5公斤茧制种量达2.5至2.8张的蚕种场比较,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6.
公斤茧制种量是衡量原蚕区制种成绩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原蚕区公斤茧制种量,对蚕种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杭州蚕种场从1985年开始建立原蚕区,1992年因国家建设需要,原来的原蚕基地被征用,而新开辟的原蚕基地在富阳市半山区,由于离场较远,开始几年种茧运回场里以后,不良蛹率高,制种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公斤茧制种量很低,对此,经过分析探讨,在学习兄弟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技术措施,使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原蚕户是蚕种场的基础,原蚕户的积极性高低制约着蚕种场的巩固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蚕桑生产兴衰成败的问题。因此,蚕种场应把原蚕区的管理及原蚕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翁源县蚕种场自一九八六年秋建场投产以来,积极推广芙蓉×湘晖优良品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为翁源蚕桑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布局的调整,适土经营规模的落实,使我县的蚕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已由原来的年发种五、六万张增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法是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检疫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在全面分析农村原蚕微粒子病批内分布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案 ,包括并户检查和分户检查两个步骤。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抽样检查证明 ,该方案在保证检验批质量符合部颁标准的前提下 ,既兼顾了丝茧育农户的利益 ,又兼顾了蚕种场和种茧育农户的利益 ,同时显著减少了集团镜检次数 ,兼顾了蚕种检验部门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顺德县大晚蚕种场原蚕队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蚕组分得更细,有23个队,其中新队22个占52%;41个蚕组,其中第一次养蚕15个占61%。因生产条件不同,给防病工作增加许多困难。大晚蚕种场为及时落实原蚕队(户)的防病措施,在总结八二年的基础上,坚持以防病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