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紫背天葵     
吴敬明 《种子科技》2004,22(4):240-240
紫背天葵,又名紫背菜、观音苋、红背菜、两色三七草、当归菜、红玉菜等,为菊科土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南部地区,在广东、福建、云南等温暖湿润地区栽培较多,华北地区引入栽培较好,以嫩梢和幼叶供食用.  相似文献   

2.
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又名血皮菜、观音菜、紫背菜、红风菜等,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南部,四川、台湾、海南等温暖湿润地区栽培较多.紫背天葵抗逆性强,耐旱耐热、耐荫、耐瘠薄,病虫害少,一般地块均能生长良好,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周年生产供应.  相似文献   

3.
苋菜     
正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又名青香苋、红苋菜,属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Amaranthus)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以往常作为一种野菜食用,现中国各地均有人工栽培。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有绿、红、暗紫等色;茎粗壮,常分枝。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且富含甜菜红素以及铁、钙等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根、果实及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功效。  相似文献   

4.
紫背菜是一种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它原产我国,四川、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野生或栽培种植,尤以四川、重庆一带广为栽培食用.其嫩茎叶供凉拌或炒食,有特殊清香风味.还可提取紫红色色素用于酸性食品中.现已开发研制出紫背菜蔬菜纸、紫背菜饮料、干制品及其它加工产品,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正绿叶苋从植物学分类地位归属苋科、苋属。该属有多种农田重要杂草,如反枝苋、刺苋、凹头苋等。绿叶苋因根部鲜红,被农民和业界称为红根苋。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和笔者近几年持续的田间调查表明,红根苋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已表现出种群密度大、蔓延速度快、危害相当严重、防除难度超过东北"三菜"、问荆,已基本具备农田恶性杂草条件,值得重视警觉。笔者试从几方面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期做好对该种杂草的科学防除。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野特菜汁产品,比较5种野特菜汁的抗氧化活性。采用DPPH法对山苦瓜、马齿苋、紫背菜、白背菜、黄秋葵不同浓度鲜榨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几种野特菜汁的抗氧化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紫背菜、白背菜、马齿苋、黄秋葵、山苦瓜,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紫背竹芋别名紫贝竹芋、红背卧花竹芋、红背竹芋等,为竹芋科花竹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巴西,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和栽培。紫背竹芋株高可达80cm,直立,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枝叶生长茂密、株形丰满,厚革质,叶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浅色,叶背血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穗状花序,苞片及萼鲜红色,花瓣白色。背部呈紫红色,是优良的室内喜阴观叶植物。  相似文献   

8.
苋菜是以嫩茎叶为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每 100g嫩茎叶约含水分 90.1g、蛋白质 1.8g、碳水化合物 5.4g、钙 180mg、磷 46mg、胡萝卜素 1.95mg、维生素 C28mg.可炒食或做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苋菜的生长期短,武汉地区早春上市苋菜的生长期约 45d,夏秋栽培苋菜约 20d便可上市.苋菜特别适合间套作,便于茬口安排.苋菜资源丰富,按叶片颜色可分为绿苋、红苋、彩苋.绿苋耐热性强,质地较硬;红苋耐热性中等,质地较软;彩苋叶边缘绿色,叶脉附近紫红色,质地软,是苋菜中最丰富的类型,也是武汉地区栽培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9.
每当漫步于乡间小道、溪畔菜地、农家舍旁,总能看到一种常年紫叶的植物,这就是观赏食用兼备的保健型植物——紫背天葵。在绿叶植物占主流的环境中,紫叶植物显得格外醒目。它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当地人也称红背菜、血夹菜。株高20~50厘米,茎圆形,粗壮,淡褐色,基部易生不定根,植株分蘖能力强。叶片互生,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4~5厘米,正  相似文献   

10.
问:哪些花卉适宜在广东雷州半岛栽种? 广东朱卫星答:雷州半岛地处热带、亚热带边缘。很多热带花卉如柑桔类、石榴、叶子花、富贵竹、茉莉花、凤仙花、荷花、凤眼莲、风车草、苏铁、豆办绿、红草、血苋、龙凤木、变叶木、红桑、红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