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导管病变在肉鸡腹水症发生中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患用腹水症的肉用仔鸡胸导管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腹水症的肉鸡腹导管均发生有管壁变薄,管腔内充满淋巴液,部分区段极度扩张,淋巴液外渗等病理改变;病变持续、胸导管管壁增厚。由此可以认为胸导管扩张导致淋巴循环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静脉循环系统是导致肉鸡发生腹水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恶性胸水为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水并胸腔注药是其治疗的重要措施,但胸腔置管患者治疗护理操作不当,易引起胸腔感染。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水并胸腔注药治疗大量恶性胸水患者36例,发生胸腔感染2例,对此,我院采用胸腔冲洗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发展的又一突破。同浅静脉留置针相比,除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优点外,并能延长留置时间,提高安全性能,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使用PICC,至今已成功使用6例,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8~68岁。其中乳腺癌2例,胃癌1例,肝癌2例,肺癌脑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因病情需要每日行静脉输液,分别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疗、TPN及疼痛治疗,其中1例每日行脱水治疗4次。全部使用美国B-C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规格为4-5french单腔导管。穿刺部位全部使用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2~5个月。其中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2例治疗结束后带管出院,其余患者正在继续接受治疗。无1例感染、出血、外漏外渗等情况发生。 2 使用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静脉,准确测量插入长度:患者平卧上臂外展90度,测量肘正中静脉即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量至第三肋间隙的长度。 2.2 无菌区域的准备:打开无菌穿刺包,戴上手套,用无菌包内的碘酒、酒精棉签对穿刺点消毒后,铺上孔巾及治疗巾。 2.3 导管的准备:以导管的导管圆盘为起点,用无菌包内的软尺准确测量患者实际所须的导管长度,再将导管内的针芯退至此长度,用无菌剪刀水平剪断套管,注意不要剪断针芯。用5mml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导管备用。  相似文献   

4.
胸腔细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评价胸腔细管引流与传统胸穿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22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中央静脉导管行胸腔细管引流胸液,对照组行传统的胸穿抽液治疗,对比2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胸穿次数、胸腔B超次数、胸水吸收天数、胸膜粘连情况,及在胸穿过程中发生气胸及胸膜反应的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中央静脉导管行胸腔细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胸穿抽液方式,并发症少,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养猪业迅猛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不仅能对猪疫病进行正确的诊断、检测和监测,更能为疫病的预防、控制、净化提供技术保障,血液样品的采集是实验室检测的前提工作。现将猪前臂头静脉采血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前臂头静脉解剖学部位头静脉(前臂头静脉):主要汇集前臂内侧和前足背侧面浅层的静脉。在腕桡侧伸肌近端的前内侧,由肘正中静脉和副头静脉汇合而成。沿臂头肌与降胸肌(胸浅肌前部)之间向前上行,越过锁骨下肌表面,至甲状腺外侧面,在颈浅静脉对侧稍后,腋静脉的前方,汇入颈外静脉腹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肺癌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明确为肺癌胸腔积液的29例病人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引流情况、临床症状及胸腔B超扫描等指标。结果:置管全部成功,CR17例,PR8例,NC4例(长期带管),有效率86.20%,均未出现穿刺出血、复张性肺水肿、纵隔摆动、严重胸膜肥厚、置管局部感染和胸壁针道转移。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好,引流较彻底,为随后注入化疗药物提供方便,能提高恶性胸水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PICC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体外负压引流瓶持续引流的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癌症并胸腔积液患者60例,在B超定位后行胸穿,将PICC管置于胸腔并外接体外负压引流瓶持续引流,持续或间断引流5~21d。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管,无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PICC管和体外负压引流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曾金武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14-114,1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中心静脉导管植入78例气胸患者体内,外接引流瓶。结果:78例患者肺压缩面积30%~90%,引流天数5-16d,平均5.6d,治愈74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气胸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尼拉陡胸茧蜂对斜纹夜蛾的寄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尼拉陡胸茧蜂对斜纹夜蛾幼虫不同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第Ⅱ型,按Holling(1959)圆盘方程测定了雌蜂攻击力,其攻击(寄生)的理论上限为171头。陡胸茧蜂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其寄生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按Watt(1959)模型下降。当蜂密度不变、奇主密度变动时,被寄生的奇主数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逐渐趋向其寄生数量的理论上限,但寄生率随之而逐渐下降;当寄主密度不变、蜂密度变动时,被寄生的奇主数和寄生率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呈对数函数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4~26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优良为82.1%。结论: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局部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气管切开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另一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方法,同时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局部感染情况。结果:改进的护理方法在导管留置时间,局部红肿、渗液情况等方面与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改进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的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两组。传统固定组固定方式为常规"S"型,改良固定组固定方式为顺血管穿刺方向。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率的差异性,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评价。结果:改良固定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固定组,满意评价和舒适评价明显优于传统固定组(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顺血管穿刺方向的导管固定方式,有助于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和意外拔管,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博来霉素联合纳米炭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对癌性胸水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流尽后,以博来霉素40~60mg联合纳米炭25mg注入胸腔,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1例、无变化(NC)7例;对照组CR16例、PR 5例、NC 15例;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博来霉素联合纳米炭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水效果显著,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15例胎儿静脉导管异常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分析原因。结果 15例确诊胎儿静脉导管异常中,1例为静脉导管缺失伴持续性右脐静脉;14例为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即A波反向,其中胎儿心率失常并孕妇免疫系统疾病1例,三尖瓣异常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卵圆瓣膨胀瘤5例,动脉导管异常2例,法洛斯四联症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例。7例引产,1例失访,1例出生后手术治疗,6例建议提前终止妊娠。随访婴儿,心脏超声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的发育及频谱异常,确定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对胎儿的治疗及转归具有重要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供研究的八头成年水牛中,最常见的脊髓节与椎骨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下。 完全应于同序数椎骨内的脊髓节有第四颈节和第十胸节至第二腰节;第一预节基本位于同序数椎骨内(其前界是在枕骨大孔之内)。其余的脊髓节则统统前移。 颈段脊髓从第一颈节的前界延伸至第七颈椎后端稍前方的位置,其后的胸段脊髓延伸至第十三胸椎和第一腰椎交界处。腰段脊髓位于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前1/4的椎管中,其后的荐、尾段脊髓延伸至第六腰椎的后端,两者均明显前移,尤以荐、尾段为甚。脊髓圆锥终止于第一荐椎中部的位置。颈膨大由第五颈节中部至第一胸节末端;腰膨大由第三腰节中部至第一荐节中部。 脊髓节较长的节段有二处:颈前段(C_1—C_4)和胸中段至腰前段(T_3—L_2)。颈前段较显著,其脊髓各节平均长度从5.05±0.02cm~8.95±0.29cm,尤以第二颈节为最长。胸中段至腰前段的脊髓各节平均长度为5.28±0.26cm~6.08±0.16cm。 本文还对中国水牛与印度水牛及其他动物在脊髓节与椎骨的位置对应关系和脊髓节长度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标本时,发现胸前壁中部在胸大肌筋膜与浅筋膜之间存在双侧胸骨肌,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右侧胸骨肌起于第6肋软骨表面的腹外斜肌腱膜,沿胸大肌和胸骨缘浅面的筋膜上方逐渐斜向内上,止于胸骨角浅面的筋膜。左侧则起于第5胸肋关节表面的胸大肌筋膜...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软姬蜂Habronyx her~os(Wesmael) 软姬蜂属Habronyx(二樟蚕姬蜂属),在我国已知4种,本种在我国系新发现。本种特征为头狭于胸,单眼小不与复眼接触,额中央有细纵脊,上颊狭,小盾片稍拱隆,后胸侧板前方有一齿状隆起。其形态、寄主、分布等简解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体内常规置有各种导管,即气管插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测压管、静脉穿刺留置管、心包引流管、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等。这些管道是维持病人生理功能和显示病情变化的生命线,护理技术具有特殊性,且工作量大、难度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近年来,护理界同仁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导管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方法对175例初诊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和置管后给予留置的导管精心细致施护,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175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至少一个化疗疗程,最短10d,最长13个月。结论精心细致地护理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