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探究麦茬复播蔬菜新的种植模式,通过对抗病、早熟、优质、高产架豆新品种的筛选,结合耕作措施、施肥方式与种植密度的三种技术措施的互作效应形成了麦茬复播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小麦收获后免烧秸杆旋耕;底施150Kg/hm2磷酸二铵、追施150Kg/hm2尿素;采用每穴种植4~5粒,穴距为27cm,行距为60cm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汾阳市历来是绿豆主产区,而且是以麦茬复播为主。总结了汾阳市麦茬复播绿豆高产栽培技术,即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早播、及时防治病虫害等,使产量突破3 225 kg/hm2。  相似文献   

3.
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春播和麦茬复播情况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有效荚果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籽粒重降低。春播以30万株/hm~2密度最佳,籽粒产量达3 009.40 kg/hm~2,麦茬复播以37.5万株/hm~2密度最佳,籽粒产量达4 055.69 kg/hm~2。总体上,麦茬复播的产量比春播高。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同化物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LAI、同化物运转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确定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模式.[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复播油葵不同生育期取样,研究高(11.25 ×104株/hm2)、中(9×104株/hm2)、低(6.75×104株/hm2)3种种植密度、2种株行距(60 cm等行距和60 cm+ 30 cm宽窄行)配置下复播油葵的LAI、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变化.[结果] 种植密度对复播油葵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灌浆期中密度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花盘转移,同时提高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宽窄行配置产量均高于等行距配置.[结论]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免耕复播油葵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种植密度9×104株/hm2宽窄行种植是复播油葵的适宜种植模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处理对桐江绿豆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的最佳密度、肥料组合条件为种植规格40 cm×25 cm,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钙镁磷375 kg/hm2;在此条件下,绿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1680.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7.
山西雁门关生态区甜高粱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在雁门关地区最适宜种植的甜高粱品种以及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大力士、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的产量和饲草品质。结果表明,3个甜高粱品种均在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最优;晋甜杂3号在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1 125 kg/hm2、尿素225 kg/hm2和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培模式下品质均较佳。综合分析,鉴选出适宜在雁门关生态区种植的甜高粱品种为晋甜杂3号,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其产量及品质综合效益值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8.
复播绿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试验,总结出适合晋南地区麦茬复播绿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和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了麦茬复播绿豆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河西走廊板蓝根全膜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栽培方式、施肥、密度试验,研究河西冷凉灌区板蓝根高产栽培适宜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板蓝根最适密度为1 000 500株/hm2(株行距10 cm×10 cm),最佳施肥量为纯N 273 kg/hm2、P2O5345 kg/hm2、K2O 150 kg/hm2,适宜栽培方式为平作覆黑膜穴播。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1.
易燕  温顺位  何灵芝  幸玫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098-1099,1106
设置40.0 cm×l3.4 cm、40.0 cm×l6.7 cm、40.0 cm×20.0 cm、40.0 cm×23.4 cm、40.0 cm×26.7 cm 5种处理,探索铜仁市黔花生4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结果表明,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黔花生4号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黔花生4号在该市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0 000~187 500窝/hm2,以187 500窝/hm2为最佳,此时群体、个体结构合理,性状表现较好,在2011年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产量仍迭2 847.0 kg/hm2,增产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云烟87为试验品种,设立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留叶数试验,探讨了烤烟优质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20cm×50cm为最好,施肥水平以施用烟草专用基肥750kg/hm2、烟草专用追肥750kg/hm2、硫酸钾150kg/hm2、钙镁磷肥150kg/hm2、硝酸钾75kg/hm2、硼钼镁微肥30kg/hm2、农家肥7 500kg/hm2最好;烤烟植株的有效叶数留18~20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江苏沿江地区宽幅带播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3为材料,设置10月26日、11月5日、11月15日3个播期和150万苗/hm2、225万苗/hm2、300万苗/hm2、375万苗/hm2 4个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宽幅带播(20 cm麦幅,40 cm行距)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3个播种期中,10月26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最高。与10月26日播期相比,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种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降低了5.98%和19.50%,其中11月15日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之间,300万苗/hm2、375万苗/hm2两个水平之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150万苗/hm2和225万苗/hm2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26日至11月5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375万苗/ hm2的基本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九育27的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该品种高产栽培试验,提出该品种2种高产栽培模式:①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600 kg/hm2;②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4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菜用板蓝根在毕节地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菜用板蓝根不同播期、密度和氮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菜用板蓝根适宜播期为4月30日左右,种植密度为50.025~66.70万株/hm2,钾肥施用量为150~300 kg/hm2,氮肥施用量为778 kg/hm2左右,在此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达73947.96~76749.35 kg/hm2,且品质较好,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糖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陇东半湿润区全膜微垄沟播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陇东半湿润区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全膜微垄沟播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的增大可促进大豆提早成熟,不利于提高单株分枝数和荚长增加,降低百粒重。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株距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在试验区条件下,全膜微垄沟播大豆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30183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696.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142857.1株/hm2(行距为50 cm,株距为14 cm),产量为1664.5 kg/hm2。  相似文献   

17.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金凯2号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条件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种植密度为6.24万株/hm2,宽行70 cm,窄行40 cm,最佳株距为29.2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可达14 031.2 kg/hm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土地沙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昂贵,农民种植成本攀升,粮食价格趋稳,农业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粮农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寻找新的挣钱门路,使本就不多的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小麦种植区采取麦茬复播蔬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2011年、2012年复播蔬菜,均以菜花平均产值最高,达41 287.5元/hm2,品种以雪妃为宜;白菜平均产值达18 750元/hm2,品种以太原二青为宜;甘蓝平均产值达23 250元/hm2,品种以中甘21号为宜;大葱平均产值达23 370元/hm2,品种以山东章丘大梧桐为宜。可见,菜花生产是当地的优势产业,已经形成地方特色,是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麦茬复播蔬菜种植模式,既有效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又可以增加农业收入,并且可以稳定务农农民队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指导承德地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选择当地主栽谷子品种承谷 13 号为试材,以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为对照,2015 年通过研究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了筛选;2017 年在 2015 年筛选出的适宜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均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其中,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 种植模式产量最高,增产率为 8.1%,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谷子适宜的留苗密度为 45.0 万~52.5 万株/hm2,产量较对照提高 2.60%~7.11%,其中,52.5 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显著。谷子最佳的宽窄行种植模式为 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最佳种植密度为 52.5 万株/hm2,该条件下,谷子产量可达 5 933.6 kg/hm2,较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1月25日,密度5.25万株/hm2,施农家肥22.5t/hm2、复合肥825kg/hm2作底肥、钾肥150kg/hm2作追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