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丰富等钳蠊螨的形态学和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开展等钳蠊螨的生物防治利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解剖镜、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龄期等钳蠊螨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并进行比较和描述。【结果】描述并拍摄了等钳蠊螨不同龄期的外部形态,描述并绘制了等钳蠊螨的表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幼螨有足3对,若螨和成螨有足4对;体壁可分为粘质层、溢质层、表皮质层、上表皮、孔道、外表皮、内表皮、斯氏层、真皮等结构;躯体内部有极复杂的器官系统浸没在成分模糊的无色血浆中,主要有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及生殖等各系统。【结论】等钳蠊螨的生长期不同,其形态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叶螨是一类重要的农业有害生物,近年来在新疆喀什地区石榴害螨危害呈上升趋势,严重制约该地区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调查新疆喀什市周边石榴产区,采集石榴树优势种害螨标本,鉴定种类,为该螨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打基础。【方法】利用吸虫管、微小虫分离器、镊子、解剖针、毛笔、叶螨保存液等工具,采用小毛笔蘸液直接黏取法、敲打振落法手段采集害螨标本。【结果】通过采集鉴定新疆喀什市周边石榴树害螨为如今细须螨(Tenuipalpus hornotinus Chaudhri,1971)中国新记录种,描述了该螨种区别其它近似种鉴别特征及形态特征。【结论】该种12♀螨,2008年采自新疆喀什市阿瓦提乡石榴树上。  相似文献   

3.
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Berlese)是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的重要捕食螨,本文作者研究了等钳蠊螨雌成螨在6个温度下对腐食酪螨卵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在17~29℃范围内,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瞬间攻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处理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超过29℃时,等钳蠊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卵的瞬间攻击率有所下降,处理时间也相应延长。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等钳蠊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竹柏及其共生体的形态与解剖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共生体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数码显微照相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竹柏及其共生体横切面、纵切面制片,记录竹柏根及根瘤的形态特征,根、根瘤及其共生微生物的解剖特征。【结果】竹柏幼根外形上侧根多而粗短;根尖极少数根毛端部膨大和弯曲变形;根瘤数量多且形态多样,外形上以近圆形和圆锥形为主;根瘤起源于根的中柱鞘或老根瘤内部薄壁组织,内具维管束;根的表皮、周皮、皮层及中柱和维管射线等处观察到丝状和团状物、泡囊、丛枝状结构等侵染物的分布、形态等特征。【结论】竹柏根际既有根瘤又有菌根,菌根属于内外生菌根,根瘤中既有根瘤菌又有放线菌,表现出竹柏根际共生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拟克隆朱砂叶螨几丁质代谢中的关键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方法】利用转录组拼接技术对朱砂叶螨转录组进行拼接,根据叶螨几丁质酶序列通过BLAST找到朱砂叶螨几丁质酶相似序列,设计PCR引物,进行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分析其详细特征。利用SWISS MODEL预测其蛋白结构,特别是催化功能区的结构。【结果】测序分析确认为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并提交到GeneBank(KY705296),其开放阅读框为1 875bp,编码624个氨基酸,C端有几丁质结合区。根据新的几丁质酶分类,判定TecCht2为Ⅵ型几丁质酶,其结构具有典型的几丁质酶结构特征。【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的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为今后几丁质酶功能和用于害螨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明卫矛属(Euonymus L.)植物叶片结构秋冬期的变化。【方法】采集9至12月露天栽培的常绿植物冬青卫矛(E.japonicus Thunb.)、扶芳藤(E.fortunei(Turcz.) Hand.-Mazz.)和落叶植物丝棉木(E.maackii Rupr.)叶片为材料,采用临时制片法观察叶片表皮结构,通过石蜡切片法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结果】3种植物表皮细胞大小和形态无显著差异,但气孔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丝棉木的气孔分布在上、下表皮,冬青卫矛和扶芳藤的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3种植物叶片上、下角质层和上、下表皮由厚到薄的顺序均为:冬青卫矛>扶芳藤>丝棉木,两种常绿植物叶片下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落叶的丝棉木。三者均为异面叶,内部解剖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冬青卫矛有3层栅栏组织,扶芳藤和丝棉木仅有2层,且冬青卫矛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脉厚度显著高于另外2种植物,冬青卫矛海绵组织细胞近等径形,排列紧凑,而丝棉木海绵组织存在空隙。三种植物叶片中异细胞和晶体数量依次为:冬青卫矛>扶芳藤>丝棉木,冬青卫矛异细胞和晶体广泛分布于叶脉和叶肉中,扶芳藤则...  相似文献   

7.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中奶山羊胎儿皮肤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组织发育及生长变化。【方法】运用HE和Masson染色法以及透射电镜,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山羊胎儿皮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和观察。【结果】表皮于8~9周龄开始发育;10周龄表皮由3层细胞构成,真皮层出现胶原纤维,表明真皮层开始出现;在11周龄可见有原始毛囊出现,有少量张力原纤维存在,并发现朗格罕斯细胞;12~13周龄表皮细胞出现角化层、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分化,可见汗腺;14~15周龄毛球上皮细胞索开始分化为外根鞘、内根鞘的原基和毛发的前体,在毛囊一旁出现皮脂腺,张力原纤维增多、变粗,并发现典型的桥粒结构;16~17周龄表皮层变薄,毛开始形成,并随着发育逐渐长出体表;18周龄皮肤结构渐趋成熟。【结论】山羊胎儿表皮的发生先于真皮发生,皮肤在胎儿期处于剧烈的分化阶段,皮肤衍生物的形成对皮肤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成熟花药的育性,进行系统的细胞学研究揭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形态观察与光镜分析,运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外表皮角质层的发育过程以及内部细胞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1)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绒毡层细胞质浓缩,细胞内呈现空泡化,内质网清晰可见,此后逐渐消失。(2)空泡期早期花药表皮细胞外部逐渐增厚,最终形成具有保护功能且对花药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的角质层。(3)乌氏体作为绒毡层细胞向雄配子体运输物资的直接通道,是在小孢子早期在绒毡层靠近雄配子体侧开始形成,参与绒毡层细胞内脂肪酸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运输。(4)在乌氏体形成的同时,小孢子外壁物质快速沉积,最后形成小孢子外壁结构。【结论】本研究观察了花药发育多个关键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且发现了不同组织与功能相关的精细结构,对花药发育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四季金花茶(C.perpetua)和淡黄金花茶(C.flavida)花芽分化进程及形态特征,明确其开花特性,为金花茶类植物的长花期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种金花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动态拍摄,解剖观察其各阶段花芽的外部形态,并通过改良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花芽分化不同时期的结构特征。【结果】金花茶花芽分化持续66 d,四季金花茶花芽分化持续30 d,淡黄金花茶花芽分化持续43 d。四季金花茶和金花茶花芽分化不同步,其中,金花茶在5-8月均有花芽陆续分化,四季金花茶全年均有花芽分化。在3种金花茶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的横径与花芽分化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可根据花芽横径大小判断花芽所处分化阶段。依据花芽解剖结构的差异和形态特征,可将3种金花茶花芽分化过程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苞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和子房形成期7个时期。【结论】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和淡黄金花茶的花芽分化过程相似,但四季金花茶花芽分化速度最快,存在明显的重叠分化现象,可为金花茶类植物育种、园林应用和研究其开花调控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叶片结构与苹果白粉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红富士、金冠、翠秋等14个苹果品种的夏梢老熟叶片为材料,采用表皮撕取法及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叶片气孔和显微解剖构造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就结构与品种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间叶片的气孔密度差异显著,并且与品种抗病性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83;不同品种间叶片的显微结构特征差异不显著,与品种抗病性相关性不显著,品种间变化规律性不强。【结论】叶片气孔的密度可作为苹果白粉病的形态结构的初步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鼠早期胚发育全程进行系统的石蜡切片观察,为小鼠胚胎工程研究提供详细资料。【方法】通过体内受精方法获得小鼠早期胚胎,利用大体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受精卵至扩张囊胚的早期胚发育全程,用数码显微镜系统拍照。【结果】利用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受精卵至扩张囊胚的形态结构,图像色彩对比度适当,可以准确生动地显示胚胎结构及在输卵管与子宫中的分布情况。【结论】获得了小鼠受精卵至扩张囊胚早期胚胎发育全程图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克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精氨酸激酶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探讨该基因在朱砂叶螨生长发育、滞育及响应温度胁迫和紫外胁迫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技术和RACE方法,获得朱砂叶螨精氨酸激酶cDNA全长序列(TcAK),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cAK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滞育状态和温度胁迫及紫外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果表明,TcAK基因阅读框架全长1 071bp,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含有典型的精氨酸激酶活性中心位点和底物结合区。TcAK基因在幼螨期和若螨期的表达量较卵期显著增大,在幼螨期的表达量达到最大,远高于其他发育阶段,而TcAK基因在成螨期的表达量较卵期下降。此外,滞育状态、高温/低温胁迫、UV胁迫下朱砂叶螨的TcAK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朱砂叶螨精氨酸激酶与其生长发育相关,并可能参与抵御外界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雪华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0):1245-1247
【目的】测定不同榕树品种的滞尘能力,为正确选用榕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柳叶榕(Ficus heteropleura)、对叶榕(Ficus hispid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黄褐榕(Ficus virens)等5个榕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滤纸恒重法观察叶片表面微形态结构,测定叶片滞尘量,并进行5个榕树品种滞尘能力比较。【结果】5个榕树品种的叶表面在表皮细胞、表皮纤毛、气孔等微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叶榕叶表面结构粗糙,具有蜂窝状的凹坑组织和表皮纤毛;细叶榕有不规则的岛状表皮细胞突起和大小不等的坑状组织,没有表皮纤毛;黄褐榕叶表面支脉细胞突起形成一个个的网格结构,无表皮纤毛;柳叶榕和高山榕叶表面较光滑,均无表皮纤毛。5个榕树品种因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能力也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榕树叶片的形态特征是决定榕树叶片滞尘量的关键,5种榕树品种滞尘能力大小依次为:对叶榕>细叶榕>黄褐榕>高山榕>柳叶榕。  相似文献   

15.
陈雪华 《广西农业科学》2011,(10):1245-1247
【目的】测定不同榕树品种的滞尘能力,为正确选用榕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柳叶榕(Ficus heteropleura)、对叶榕(Ficus hispid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黄褐榕(Ficusvirens)等5个榕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滤纸恒重法观察叶片表面微形态结构,测定叶片滞尘量,并进行5个榕树品种滞尘能力比较。【结果】5个榕树品种的叶表面在表皮细胞、表皮纤毛、气孔等微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叶榕叶表面结构粗糙,具有蜂窝状的凹坑组织和表皮纤毛;细叶榕有不规则的岛状表皮细胞突起和大小不等的坑状组织,没有表皮纤毛;黄褐榕叶表面支脉细胞突起形成一个个的网格结构,无表皮纤毛;柳叶榕和高山榕叶表面较光滑,均无表皮纤毛。5个榕树品种因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能力也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榕树叶片的形态特征是决定榕树叶片滞尘量的关键,5种榕树品种滞尘能力大小依次为:对叶榕〉细叶榕〉黄褐榕〉高山榕〉柳叶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朱砂叶螨AChE突变型来寻找防治农业主要害螨的选择性杀螨剂靶点。【方法】构建螨AChE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纯化蛋白后进行酶活性比对分析。【结果】AChE突变型于pET-30a载体中成功大量表达,获得2个较高纯度的AChE突变型重组蛋白AChE-VWE和AChE-WEH,它们与野生型相比虽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实现了对AChE突变型原核高效表达系统构建,获得AChE突变型蛋白,为螨AChE功能研究及新型选择性杀螨剂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冠层的田间原位三维数字化及虚拟层切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旨在对水稻冠层空间结构精确定量化的方法进行探索。【方法】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田间原位对灌浆期的水稻冠层结构进行测定,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建立虚拟层切法以分析水稻的结构特征。【结果】使用三维数字化仪能够在田间原位精确的测定水稻各器官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从而获取田间水稻冠层的三维结构数据;应用虚拟层切法能够精确、多角度地分析冠层元素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状况,但层切步长对计算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对象进行合理的选择。【结论】三维数字化和虚拟层切法结合能够实现对水稻冠层结构的精确分析。  相似文献   

18.
牵牛子种子提取物对朱砂叶螨触杀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流分8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流分8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的室内毒力,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流分8对螨体内亚显微结构的破坏。【结果】流分8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均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成螨和卵的LC50分别是0.4686 mg?ml-1和1.2212 mg?ml-1,LC90分别是2.5935 mg?ml-1和3.1234 mg?ml-1。牵牛子流分8处理朱砂叶螨后,螨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被激活,这说明流分8中存在对朱砂叶螨有毒的物质;而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可能引起神经传递的阻断,从而导致螨体的死亡。透射电镜下可见,流分8对螨体内表皮结构、肌纤维、细胞核膜、线粒体、内质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结论】牵牛子可以有效杀死朱砂叶螨,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雌、雄株的解剖结构,阐明不同性别植株间在不同性状参数间的差异,为滇杨的遗传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理及丽江两地采集的滇杨雌、雄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雌、雄株茎和叶组织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1)滇杨雌、雄叶片解剖结构组成相似,但在具体的细胞大小上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滇杨雄株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小于雌株,但雄株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及主脉木质部面积占维管束面积百分比等复合性状指标均高于雌株;不同地区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比较雌、雄株茎段解剖结构特征,发现雌株的表皮、皮层、木质部厚度、髓直径与茎直径显著高于雄株(P0.05),但滇杨雌、雄株茎段的表皮厚度、木质部厚度与髓直径在茎段中所占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丽江地区滇杨雌、雄株茎段的各项解剖结构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大理地区的雌、雄株茎段表皮厚度占茎直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滇杨雄株在茎、叶解剖结构方面均比雌株有一定优势,该优势可能与自然界中雌株濒危的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该类群叶蝉的种类,为新疆农林业害虫防治提供理论和指导基础。【方法】通过扫网、马氏网诱集采集标本,对其进行外部形态观察及外生殖器解刨鉴定。【结果】【结论】在该类群鉴定过程中发现一新疆新纪录属种叶蝉北方费氏叶蝉Fieberiella septentrionalis Wagner, 1963,描述了该叶蝉种形态特征及区别其它近似种鉴别特征。该叶蝉寄主多为新疆城市景观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