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研究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与生长动态,为探究马尾松—杉木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林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设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的径级结构、胸径生长、年轮、树高和胸径关系.[结果]调查样地内的马尾松为第一优势种,但幼树较稀少,林冠下实生与萌芽大量分布的杉木为亚优势种;树木年轮显示出两优势树种的树龄相近,但马尾松的胸径生长量大于杉木,树高生长量也比杉木大.[结论]成熟林林冠层马尾松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地位会降低,而杉木的优势地位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山杜英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山杜英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林分马尾松与山杜英种间关系协调,山杜英在马尾松的林冠下生长良好,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比纯林显著增加,有利于提高马尾松大径材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林分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年生闽楠分别在杉木和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林林冠下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幼树在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林林冠下地径和树高生长比在杉木林冠下生长效果好,经方差分析,生长情况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林更能提供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营养,更加有利于闽楠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肖世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175-176
[目的]调查不同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幼林内的除萌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调查不同除萌处理(二次除萌、一次除萌、不除萌)对闽西地区山地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影响。[结果]在二次除萌、一次除萌和不除萌处理下,马尾松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产生了极显著差异;二次除萌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发育;一次除萌有利于马尾松枝下高生长发育。[结论]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其他树种人工林有利于林地的发展,但是要加强杉木伐桩萌发条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川西高原乡土杨树人工林生长规律,为四川乡土杨树的栽培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对伐自川西高原不同地点的5种乡土杨树(川杨、乡城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和康定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川杨、乡城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康定杨的树龄分别为26,24,24,26和20年,其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28.5,18.2,16.0,16.4和16.2m,胸径生长量分别为33.05,32.66,27.73,33.11和24cm,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7 4,0.652 0,0.375 0,0.546 9和0.306 2m3;树高、胸径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均基本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各树种的树高与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及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数量成熟年龄也存在差异,其成熟顺序依次是光果西南杨、乡城杨、康定杨、川杨、三脉青杨;各树种胸高形数开始时差异较大,但后期基本稳定在0.4左右;胸径、树高、材积的Logistic方程均能很好地反映各树种的生长过程,其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结论】川西高原乡土杨树各树种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在造林后应依据其生长特性进行抚育管理,以缩短其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6.
詹碧芳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55-156,159
杉木与毛红椿按8∶1比例插花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毛红椿混交林中毛红椿和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存在差异。毛红椿树高早期生长迅速,且持续时间较长。杉木在造林后2~3年高生长缓慢,从第3年开始上升。2种树种进入速生期的时间有差别,速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利用2种树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混交具有合理性。混交林中毛红椿胸径生长在早期比杉木快,生长高峰比杉木来得早,与树高生长规律有相似性。混交林中杉木树高生长有3个高峰期,杉木纯林只有1个高峰期,混交林中杉木胸径连年生长量及平均生长量均高于杉木纯林。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交点出现在9.3年,比杉木纯林推迟0.7年,峰值更大,混交后促进了杉木高径生长。同时探讨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疆伊犁州引进的426个杨树品种(无性系)两年生林木生长特性进行调查,筛选出速生品种,为该地区杨树的良种选择和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杨树品种两年生林木生长状况,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树高和胸径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类结果可将426个杨树品种两年生林木分为三大类:第Ⅰ类为生长快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4.21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4.89 cm;第Ⅱ类为生长较快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3.57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3.84 cm;第Ⅲ类为生长慢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81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52 cm。筛选出杨树优良品种(无性系)220个,其中树高和胸径生长快型的95个,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快型125个,占总数的50%以上。【结论】初步筛选出220个杨树优良品种,这些杨树品种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宜在伊犁河流域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龄马尾松施肥后3年生长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开展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施肥后3年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8年生和14年生马尾松施肥小区的3年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均高于未施肥的,各林龄加施Cu或Zn肥的3年生长量均高于单施NPK肥的。施肥对3年生、8年生马尾松的3年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14年生马尾松,单施NPK肥对3年胸径、蓄积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加施Cu肥或Zn肥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肥对3年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不同龄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马尾松林木生长的影响,连续3年对马尾松抚育间伐样地和未抚育间伐样地的林木胸径生长和树高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分的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分别为1.42、0.88、0.62 cm,与未抚育林差异显著;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中龄林样地蓄积量影响较显著,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样地蓄积分别提高41.70%、44.79%和38.15%。抚育间伐对马尾松幼龄林和中龄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近熟林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临安横畈林场进行41个树种造林对比试验,17年生试验林调查表明:造林保存率极低,生长很差,已被淘汰16种;保存率低,生长不良,呈灌木状5种;保存率60%以上,生长一般4种;保存率80%以上,生长良好16种。在针叶树种中火炬松、湿地松、晚松生长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马尾松1.0~1.7倍。杉木的3个类型以灰枝杉生长最好。在阔叶树种中四川大叶樟、木荷、南酸枣、蓝果树、檫树生长良好。它们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超过马尾松;单位面积年均材积生长量超过马尾松24.46%~65.96%。试验说明在浙西北低丘山地,上述针阔叶树种有发展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1.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保留母树及封山育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形成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长良好,株数达到2683株/hm~2,树种组成为8马2阔,10年生马尾松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6.9cm、6.0m、0.0123m~3;阔叶树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7cm、7.1m、0.0277m~3,显示出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观光木属弱阳性树种,幼树耐荫,大而喜光,为优良庭园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也是优良材用树种.该研究分析了观光木在杉木林下套种的生长情况,探讨观光木在杉木林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25年生的杉木林套种下,不同郁闭度对观光木的保存率、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郁闭度I(0.3~0.49)下,观光木的保存率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也均最大.由此可见,观光木幼苗较为耐荫,其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在林下套种均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3.
火地塘林区铁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火地塘林区铁杉的生长规律,为合理保护和培育铁杉珍稀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地塘林区铁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铁杉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数学模型,用标准地调查的实测值验证模型的精确性。用根据解析木得到的生长量实测值与模型预测的理论值分别绘制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并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铁杉胸径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5~45年,105~115年仍保持较高的生长水平;平均生长量在45年以前逐年提高,45年后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树高生长在10年以内生长缓慢,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35~45年和105~125年,平均生长量在树龄大于10年后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05年以后。【结论】建立的生长模型准确性高,可用于铁杉生长规律的预测。铁杉是寿命较长、生长缓慢、但持续生长时间较长的树种,在其生命周期内有2个速生期,分别是在树龄35~45年和105~125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冠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转化和阔叶树种潜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间伐强度(80%、50%和30%)的试验样地,间伐后冠下套种大叶栎、红锥、灰木莲、格木4种阔叶树,分析间伐强度对阔叶树胸径、树高和冠幅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7种模型拟合同一立地条件下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为福建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合理经营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第7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以同一立地条件下639株(人工林326株、天然林313株)马尾松标准木及687株(人工林498株、天然林189株)杉木标准木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次项方程、幂函数方程、对数方程、S曲线方程4种经验方程及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单分子式模型3种理论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4种林分类型的树高曲线,并以调整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预估精度为评价指标,选择4种林分类型的最优树高模型。【结果】马尾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分别以幂函数方程、二次项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812%和96.474%;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用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742%和96.495%。【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获得了最适合模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以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对照,通过调查分析其林分径级结构、高度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各物种特征值,探讨福建北部高纬度地区引种邓恩桉对其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林分相比,9年生邓恩桉平均胸径为12.1 cm,平均树高为11.9 m,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杉木和马尾松;树种组成为19种,高于杉木的11种和马尾松的10种;邓恩桉纯林中邓恩桉重要值为68.547%,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重要值较大的为苦竹和芒萁。  相似文献   

17.
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在对6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标准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杉木和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的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一定立地条件下的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的生物产量估测。  相似文献   

18.
以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为对照,开展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生长较快,幼林生长量比火炬松及本地马尾松均有明显优势,3a生年均树高、胸径达0.79m和1.65cm,树高、胸径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16.74%~50%和83.3%~85.39%。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4.60m和6.89cm,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7.2%~26.1%和15.1%~29.6%。但其保存率相对不如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且个体变异大,林分分化程度高,而抗病虫害能力也不强,与本地马尾松相当。因此,生产上不可大面积应用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应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是南疆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南疆防护林体系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防护效果,本研究以引种到南疆喀什地区的吴屯杨和新疆乡土树种新疆杨为研究材料,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两种杨树的树高、胸径、保存率和累积生长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样地中,吴屯杨的平均胸径值均高于新疆杨,两种杨树的平均树高值无显著差异。造林三年内两种杨树的树高累积生长量上升速度较快,栽植两年后,吴屯杨的胸径累积生长量高于新疆杨。在含盐量高达0.76%的伽师县,吴屯杨的保存率仍达到37.37%,高于新疆杨,说明吴屯杨的耐盐能力比新疆杨强,且吴屯杨的生长状况优于新疆杨。本研究为吴屯杨在南疆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优良生态树种杂种鹅掌楸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观测样地,每个样地取36株样品,连续5 a观测记载胸径和树高等情况,分析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杂种鹅掌楸无性系二代胸径平均生长量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已逐步适应引种地的生长环境,且呈加速生长势头。杂种鹅掌楸是适应江淮分水岭地区生长的优良生态树种,林业三大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