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后,细菌性软腐病菌侵染对彩色马蹄莲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彩色马蹄莲相关抗病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把0(对照,CK)、0.25和1.00mmol/L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二氯异烟酸(INA)液体喷施到彩色马蹄莲叶片正反两面,保鲜袋套袋24h,然后用牙签蘸取1×108CFU/mL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c.)菌液刺穿叶片,取样观察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并取样测定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接种P.c.c.24h后,对照和0.25mmol/L的Me-JA处理组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破坏严重;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破坏较轻。接种病原菌0~32h内,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比,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MDA含量相对较低;对照处理组SOD活性一直呈直线状态,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SOD活性于接种后8h即比0h的高,并于24h达到401.56和378.02U/gFW,远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彩色马蹄莲经P.c.c.侵染后,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在短时间内(24h)受到严重破坏,而经0.25mmol/L的SA或INA提前24h诱导,其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受破坏的程度较轻。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
通过筛选引起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致病病原菌,进行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 Me - JA)、苯并噻二唑(BTH)、二氯异烟酸( INA)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病原菌的体外生长抑制试验,室内和室外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病原菌等试验,结果表明:1.00 mmol/L的SA能部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00 mmol/L的INA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0 mmol/L的INA处理液浸湿彩色马蹄莲叶片,24h后接种,能够部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室外回接试验发现,喷施各种生长调节物质24 h后接种,只有0.10、0.25、1.00 mmol/L SA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姜荷花种球繁育的影响筛选提高姜荷花种球繁育数量和质量的生长调节物质,为姜荷花种球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0.25、 0.50、1.00 mmol/L的茉莉酸甲脂(Me-JA)和萘乙酸(NAA)分别喷施姜荷花植株叶片,观察其新生种球的数量和重量、球径以及贮藏根等。【结果】0.25、0.50和1.00 mmol/L的Me-JA和NAA喷施姜荷花植株叶片后,新球数量均高于对照(清水),其中以Me-JA 0.50 mmol/L处理的种球最多,每株均产5.27个,远高于对照(3.60个)。不同处理球径≥1.5 cm的数量及比例均高于对照,以NAA 0.25 mmol/L 处理最高,为232个,占其新球总数的84.1%;NAA 0.25 mmol/L处理所产新球贮藏根≥3条的个数占总数的比例也最大,为59.4%,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综合种球数量和质量、种球直径大小以及贮藏根数量等,Me-JA 0.50 mmol/L和 NAA 0.25 mmol/L处理更有利于姜荷花种球繁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姜荷花种球繁育的影响筛选提高姜荷花种球繁育数量和质量的生长调节物质,为姜荷花种球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0.25、0.50、1.00 mmol/L的茉莉酸甲脂(Me-JA)和萘乙酸(NAA)分别喷施姜荷花植株叶片,观察其新生种球的数量和重量、球径以及贮藏根等.[结果]0.25、0.50和1.00 mmol/L的Me-JA和NAA喷施姜荷花植株叶片后,新球数量均高于对照(清水),其中以Me-JA 0.50 mmol/L处理的种球最多,每株均产5.27个,远高于对照(3.60个).不同处理球径≥1.5 cm的数量及比例均高于对照,以NAA 0.25 mmol/L处理最高,为232个,占其新球总数的84.1%;NAA 0.25 mmol/L处理所产新球贮藏根≥3条的个数占总数的比例也最大,为59.4%,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综合种球数量和质量、种球直径大小以及贮藏根数量等,Me-JA 0.50 mmol/L和NAA 0.25 mmol/L处理更有利于姜荷花种球繁育.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对暖季型草坪草马尼拉叶片抗氧化酶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暖季型草坪草马尼拉(Zoysia motrella)叶片抗氧化酶系活性的调节作用。0.5-5.0mmol/L的SA处理均能显著地提高被处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1.0mmol/L的SA处理后48h,POD活性比对照增加了76%。但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 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单盐胁迫(NaCl)下哈密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哈密瓜新品种纳斯密为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筛选NaCl和SA最适浓度。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个处理下哈密瓜幼苗叶片横切面,分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分析相关性。【结果】 NaCl胁迫下,哈密瓜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排列疏松,叶肉间隙越来越大。而叶面喷施SA通过提高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减小海绵组织厚度、SR,来缓解NaCl胁迫。2个处理下,栅栏组织厚度和CTR成极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和SR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00 mmol/LNaCl作为胁迫的浓度,0.25 mmol/LSA作为缓解浓度。SA处理可通过调节叶表皮和叶肉解剖结构的相关指标来缓解NaCl胁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水杨酸在华北落叶松育苗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A浸种和外施2种方式,设置0.1,0.5和1.0mmol/L 3个SA浓度处理华北落叶松种子,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25℃培养条件下分析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SOD、POD活性及MDA、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比较培养温度为25,30和35℃时,各处理幼苗POD、SOD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SA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种子的发芽率,以0.1mmol/L处理最高,发芽率为87.22%,0.5mmol/L处理次之,对照发芽率仅为54.02%;0.1mmol/L SA处理的胚根长度较对照提高83.91%,胚芽长提高84.67%,0.5mmol/L处理次之,但对胚芽长的提高作用不显著;0.1mmol/L SA浸种处理在30和35℃下的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59%和174.42%,SO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6.98%和109.82%,而外施SA处理幼苗的POD和SOD活性在30℃下分别较对照提高217.82%和128.15%,35℃条件下分别提高56.77%和277.67%;30和35℃条件下,0.1mmol/L SA浸种处理幼苗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7.72%和7.32%,外施SA处理分别降低12.94%和11.10%;0.1和0.5mmol/L SA处理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在SA处理后的12d内,0.1~0.5mmol/L的SA对促进华北落叶松胚根、胚芽生长和提高幼苗SOD、POD酶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h)后,测定两个耐旱性甘蔗品种(ROC16和ROC22)甘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RW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结果】与对照处理(Si浓度0 mmol/L,PEC-6000胁迫时间0 h)相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i处理的叶片RWC持续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抛物线式变化趋势。ROC22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ROC16。【结论】施Si能提高甘蔗叶片RWC及SOD、POD和CAT的活性,且高Si浓度(1.7 mmol/L)比低Si浓度(0.2 mmol/L)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试管苗种球进行诱导,提高彩色马蹄莲种球繁育效率和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缩短育苗时间,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方法】挑选苗高3.0~7.0 cm、根茎直径0.3 cm以上的试管苗,接入添加不同用量蔗糖(2%~8%)、多效唑(1~8 mg/L)、矮壮素(2~16 mg/L)的培养基培养90 d后统计成球率,筛选适合彩色马蹄莲试管微型种球诱导的培养基。【结果】在改良MS培养基中,在相同多效唑和矮壮素用量条件下,随着蔗糖用量的增加,彩色马蹄莲成球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多效唑、矮壮素浓度的升高,成球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以添加4 mg/L多效唑、8 mg/L矮壮素的诱导效果最好,其中以多效唑4 mg/L与6%蔗糖的处理组合成球率最高,达100%,且平均直径与鲜重最高,形成的种球最大(3.2 cm)。多效唑与矮壮素对试管苗叶片、根的分化和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改良MS+NAA 0.1 mg/L+琼脂7 g/L固体培养基中添加合适配比的蔗糖和PP333或多效唑,均可以成功诱导彩色马蹄莲组培苗在试管中结球,而多效唑对球茎的诱导形成作用明显优于矮壮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相似文献   

13.
将分别经0.3、0.5、0.7、1.0 mmol/L水杨酸(SA)于常温预处理的香水百合(Lilium casablanca)幼苗置于5℃下进行低温胁迫试验,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处理0、6、12、18、24 h后测定其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SA可缓解低温对香水百合幼苗的伤害,与对照相比,喷施SA的幼苗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D、CAT和POD活性升高.综合比较,以0.5 mmol/L SA处理后低温胁迫12h的抗低温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水杨酸(SA)对小苍兰(Freesiarefracta Klatt)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SA调控小苍兰生长、开花及其种球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盆栽小苍兰进行不同浓度SA水溶液浸泡种球、叶面喷施及浸泡种球+叶面喷施3组处理,以未进行SA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小苍兰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指标。【结果】低浓度SA(150.0 mg/L)处理可促进小苍兰营养生长及球茎发育,并延长开花天数,高浓度(450.0~600.0 mg/L)SA处理能抑制小苍兰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在浸泡组中,600.0 mg/L SA处理的小苍兰矮化效果显著(P<0.05,下同),株高比CK降低16.9%,花葶高比CK降低33.8%,但小苍兰叶片受到损伤,且植株开花率降低。在喷施组中,300.0 mg/L SA处理的小苍兰花期比CK提早5 d;150.0 mg/L SA处理的球茎总重量比CK提高27.3%。在浸球+喷施组中,300.0 mg/L SA浸泡种球处理随着叶面喷施SA浓度的升高,大球茎平均重呈明显降低趋势,其中,喷施300.0 mg/L SA处理的大球茎平均重比CK降低11.3%,喷施450.0 mg/L SA处理的株高和花葶高分别比CK降低13.5%和10.3%,且植株叶片生长及开花表现良好。【结论】300.0 mg/L SA浸泡种球+450.0 mg/L SA喷施叶面对小苍兰生长及开花的综合效果最佳,可供小苍兰或其他植物利用SA进行植株生长及开花调控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彩色马蹄莲试管块茎诱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了不同培养条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彩色马蹄莲组培苗试管块茎诱导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蔗糖浓度达到50 g/L、光照16 h/d的条件下,彩色马蹄莲试管块茎诱导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的影响,发现BA能100%诱导块茎,且块茎的平均直径和鲜重均大于对照,其中以添加3 mg/L的BA表现最好。同时,试验也表明,并非所有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诱导彩色马蹄莲块茎的膨大,相对于对照,SA和PP333处理反而抑制了彩色马蹄莲块茎的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工厂化生产试管薯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彩色马铃薯株系为供试材料,研究12%蔗糖、0.5 mmol/L水杨酸、40 mmol/L高钾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12%蔗糖处理可提高单株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0.5mmol/L水杨酸处理使不同株系增产19%~192%,但淀粉含量略有下降。40mmol/L高钾处理对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作用不显著或抑制少量株系试管薯形成并降低淀粉含量。此外,水杨酸具有促进结薯提前的作用,可比对照平均提前约15~25 d形成直径3~5 mm薯块。生产1 kg彩色马铃薯试管薯,0.5 mmol/L水杨酸处理的试剂成本最低,只有对照的56.89%。【结论】0.5 mmol/L水杨酸处理具有成本低、结薯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笔者研究了亚适温下不同浓度的脱落酸、腐胺、油菜素内脂对冷敏品种番茄“中蔬6号”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浓度ABA、Put、BR溶液喷散番茄幼苗,清水处理作对照,每5d喷一次,共2次。然后在光照培养箱中模拟亚适温环境对番茄幼苗进行处理。【结果】亚适温下,番茄幼苗的MDA含量持续升高、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对番茄幼苗进行适宜浓度的ABA、Put、和BR预处理,能够提高亚适温下番茄幼苗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地缓解亚适温引起的番茄幼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降低MDA含量的最适浓度ABA为0.2mmol/L,Put为0.5mmol/L,BR为0.01mg/L;提高SOD活性的最适浓度ABA0.2mmol/L,Put为1.0mmol/L,BR为0.01mg/L。与对照相比,MDA含量分别降低47.7%、43.2%、42.2%,SOD活性分别提高29.2%、17.4%、28.6%;【结论】亚适温对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造成了伤害,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SOD含量下降;喷施适宜浓度的A-BA、Put、BR可以降低MDA含量,使SOD活性增加,减轻亚适温对番茄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丁香酚诱导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凋亡表现及其相关机制,为丁香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0(CK),30,60,90,120 μmol/L丁香酚处理正常成纤维细胞(NF)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0(CK),30,60,90,120,150,180 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0(CK),30,60 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24 h,用Annexin V FITC和PI双染色法对细胞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用60 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0(CK),15,30,60,120 min,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30~120 μmol/L丁香酚处理对NF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30~180 μmol/L丁香酚处理对CAF细胞活力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丁香酚对CAF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4.47 μmol/L。60 μmol/L丁香酚能够显著诱导CAF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P53、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3、Cytochrome C参与了丁香酚诱导的CAF细胞凋亡调控过程。【结论】丁香酚对CAF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53蛋白途径和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等渗盐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法,以盐敏感型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以15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Ca(NO3)2模拟等渗盐胁迫环境,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2倍Hoagland营养液+叶面喷水;单独NaCl处理.150 mmol/L NaCl溶液+叶面喷水;单独Ca(NO3)2处理.100 mmol/L Ca(NO3)2溶液+叶面喷水;NaCl+Spd处理.150 mmol/L NaCl溶液+叶面喷0.25 mmol/L Spd;Ca(NO3)2+Spd处理.100 mmol/L Ca(NO3)2溶液+叶面喷0.25 mmol/L Spd,研究等渗盐胁迫下外源Spd对番茄幼苗生物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等渗NaCl、Ca(NO3)2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物量和SOD、POD、CAT、APX活性均显著降低,相对质膜透性、MDA、O-·2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与单独NaCl或Ca(NO3)2胁迫相比,2种盐胁迫下再喷施Spd后明显增加了番茄幼苗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相对质膜透性、MDA、O-·2和H2O2含量,且外源Spd对NaCl胁迫的调控效应更为显著。【结论】外源Spd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番茄幼苗清除体内活性氧(ROS)及降低膜透性的能力,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番茄抗盐性。单独Ca(NO3)2胁迫下植物受到的氧化伤害程度低于单独NaCl胁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魔芋产量。【方法】本实验拟利用血清学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方法。【结果】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 L和1∶10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103CFU/m L;抗血清与其它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呈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检测了24份魔芋种球、病土和带病植株,检出率高达91.67%。【结论】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魔芋软腐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为生产上魔芋种球快速检测软腐病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