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D型肉毒毒素颗粒防治草原鼠兔的可行性、确定现地灭鼠毒饵含毒量,采用含毒价为4万、8万、12万、16万毒价/g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试验,结果 4万、8万、12万、16万毒价/g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平均灭效分别为95.08%、97.68%、99.32%和99.58%,随着含毒量的增加,灭效也随之提高,与对照0.1%D型肉毒灭鼠剂燕麦毒饵灭效90.51%比较,差异显著。表明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可用于高原鼠兔的防治。通过本次试验,确定8—12万毒价/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D型肉毒毒素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1%、0.15%和0.2%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毒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灭洞率分别为:71.4%、76.5%和83%.在5%显著水平上,3个浓度之间灭杀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的灭杀效果与0.1%的C型肉毒毒素相当.  相似文献   

3.
C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草原鼠害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生产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剂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总平均灭鼠率为81.7%,其效果较好;随着毒饵浓度的增加,灭鼠率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小麦毒饵的灭鼠效果较洋芋毒饵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玉树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高原田鼠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破坏。本研究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拌制添加D型肉毒灭鼠剂浓度为1.5%的毒饵,投放至试验区内0.133万hm~2亩寒牧退化草地,随机划定25×25 m~2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应用D型肉毒素灭鼠剂毒饵对石渠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素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杀鼠药物,投药第6天后,0.1%的毒饵灭洞率为88.03%,0.2%的灭洞率为90.56%,各浓度间的差异不明显。从生态平衡和经济学角度分析,建议以0.1%D型肉毒素毒饵为最佳的灭鼠浓度。  相似文献   

6.
肃南县高原鼢鼠灭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投药方式、不同浓度的C型肉毒杀鼠素、D型肉毒灭鼠剂和鼢灵杀鼠剂进行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结果表明:投饵方式不同,大面积灭鼠灭效差异较大;0.0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9.5%,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6.2%;0.10%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5.0%,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9.4%;0.1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90.3%,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94.7%;鼢灵的平均灭效为97.5%。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治高原鼢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D型肉毒灭鼠剂对高原鼠兔的灭鼠效果研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南州泽库县对D型肉毒灭鼠剂杀灭高原鼠兔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0.1%浓度组平均灭鼠效果达到92.2%以上;0.15%浓度组平均灭鼠效果达94.2%;两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灭鼠效果为23.5%,与试验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新研制D型肉毒毒素矿化颗粒灭鼠剂大面积防治沙鼠的效果,本试验采用人工投放毒饵的方法,以8万MLD/g矿化颗粒毒饵为试验组,以2%浓度的D型肉毒素小麦毒饵为参照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荒漠草原沙鼠和跳鼠的区域防治试验,采用封洞法检查灭效,平均灭洞率分别为98.32%、98.98%。试验结果证实,矿化颗粒料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作为今后荒漠草原主要害鼠鼠害防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及其上清液与D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的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及青海松田鼠的LD50分别为5 110、5 840、50 100 MLD/kg。害鼠胃肠内容物对毒素的破坏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海松田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作用存在差异,且LD50与毒素残留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胃肠道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害鼠对D型肉毒毒素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今后选育高效、特异性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15%的C型和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Avena sativa L.),对祁连山北麓山地草原的高原鼠兔(O chotona curzoniae)进行灭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2种生物毒素的灭效率均提高,其中0.1%和0.15%的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的灭效率优于0.05%,0.1%,0.15%C型和0.05%D型肉毒素,但是两者灭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同等防治效果前提下,使用0.1%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防治祁连山北麓高原鼠兔较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