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种植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挥黑龙江甜菜栽培群体的增产潜力,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甜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块根产量、产糖量差异较大,以纸筒大垄双行为最好,甜菜块根产量、产糖量比对照小垄直播分别提高33.3%、38.5%,每公顷纯增效益7 003.3元;其次是大垄双行覆膜,块根产量、产糖量比对照小垄直播分别提高7.3%、10.2%,每公顷纯增效益5 613.6元.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产量高达7 885.5kg/hm2,较小垄常规栽培增产889.5kg/hm2,增效1 014.9元/hm2,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繁荣种畜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进行分析,研究玉米品种在两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的差异。试验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虽然百粒重每穗粒数较正常栽培模式降低,但是每公顷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同一品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繁荣种畜场所属地区选择先玉335配合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挖掘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增产潜力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根据黑龙江垦区气候生态特点,在黑龙江东部第三积温带温暖气候区,采用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全程机械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较小垄密模式增产48.4%,增加经济效益911.20元/hm2,增产、增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玉米的产量,农业技术人员在经过多年实践后,发现采用110 cm大垄双行栽培,相比其他种植方式更可实现玉米高产,本位围绕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进行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7.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玉米垄距70cm、单行连片垄垄种植的栽培模式,实行缩小垄距至65cm,种2垄玉米隔1空垄种植早熟矮棵作物,通过高、矮秆作物间作的栽培方式,提高光合效率、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效能和边际效益优势,增加玉米的栽培株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冀玉19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效益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不同覆膜方式效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温度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0~20cm土壤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产量和效益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比常规半膜覆盖增产25%-30%,优势十分明显。通过玉米不同补灌时期试验、不同海拔玉米品种试验、玉米密度试验、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其他作物示范。初步完善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的降温效应发生在春玉米生长前期;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中,以铁茬茬间播种,垄沟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最好;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提高春玉米的出苗率,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及百粒重,有效地提高春玉米产量,其增产效应为Tr5>Tr3>Tr4>Tr6>Tr1>Tr2>CK,增产幅度依次为35.8%、28.1%、21.5%、18.5%、18.1%、14.4%.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目前的几播种方法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设定了三种处理:常规垄作、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常规垄作行间覆膜3种栽培方式,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结果是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效果最好、其次是常规垄作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微集水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下,T2和T1均能缩短玉米出苗时间,提高玉米出苗率,T3能够延长玉米出苗时间,平水或干旱年型能够提高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能够替代德美亚1号或与其搭配种植的品种,从而避免由于种植品种单一而产生的病害等问题,通过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对8个参试品种综合性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德美亚2号的产量是参试品种中唯一一个超过对照德美亚1号的品种,产量为10 056.3kg·hm-2,比对照高3.34%,植株紧凑,抗倒伏,生育期比对照短6d,其它品种产量均未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麦收获后麦茬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播种机械使用,探讨其对麦后直播夏棉的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秸秆还田机切秆灭茬、旋耕机整地后,用玉米播种机播种光籽棉种或用非标准棉花毛籽播种机,采用先播后浇的栽培技术,简约、省时、省工,棉花出苗好,为棉花增加了1周的有效生长时间,为麦后直播棉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为节约圆葱种植成本,提高产出,实现圆葱全程机械化栽培,开展了寒地圆葱直播栽培试验研究,连续进行2a的试验,主要对品种和播期等单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选出适宜直播的品种及播期,并得出圆葱直播栽培技术要点。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圆葱在寒地直播可以正常生长、成熟、达到商品性并获得经济效益,北星和北京引的产量与收益较好,4月12、15日播期较好;2013年试验结果表明,直播较育苗可节约成本14 000元·hm-2,最高可增收17 130元·hm-2,北星、北京引产量、收益较好,4月17和20日播期较好。综合2a试验结果,圆葱在寒地直播栽培完全可行,北星、北京引是直播的首选品种,最佳播期为4月12~20日。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玉米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通过玉米在平作、常规垄作和大垄双行三种模式下的栽培试验,研究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比垄作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但增温效果差;大垄双行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和增温效果,还达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是一种适合高纬寒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