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堰市干旱气候特征分析与干旱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十堰市辖区7个代表站1961~2006年的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R(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Z指标及综合了降水和气温作用的PT指数对3~11月份的干旱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3类指标都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十堰地区的干旱,但是R指标对干旱的诊断往往比实际程度轻些,Z指标基本能反映各季节出现的干旱,但对夏季干旱反映较轻,PT指数在春秋季干旱中反映敏感性稍差,但对夏季干旱反映最好。十堰是同纬度地区干旱频发地区之一,干旱发生年份存在周期性和持续性;十堰市干旱地理分布是北部重于南部。文末讨论了十堰市干旱气候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朱明  董如根  杨占婷 《农技服务》2012,29(1):96+102
为了摸清十堰市的气象干旱特征,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在分析其干旱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对其干旱防御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十堰市7个气象站1971~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十堰市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大田期日照时数长的突出特点,具有烤烟生长优越的光热条件,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简述了气象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十堰市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方法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十堰市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9年末到2010年3月,受气候异常影响,湄潭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对此次干旱灾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并从大气环流系统异常和自然因素的角度对此次干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干旱天气概况、成因及气象服务等方面,对2014年夏季吉林省辉南县伏旱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大气环流平直,冷空气活动较弱是形成此次干旱的重要大气环流形式;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东是影响此次干旱重要天气系统;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影响此次干旱的重要原因,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进行人工增雨,能大大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干旱发生的规律,介绍了该市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作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十堰市郧阳区水稻产业发展,筛选出适合十堰市郧阳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2021年十堰市郧阳区安排引进9个水稻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2021年9个水稻品种中,巨两优68表现优异,其综合性状好,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可为我区水稻生产首选品种;其次,鄂中8号和宜香优725从产量、经济性状结构、抗病能力、适宜性看也是较为优秀的品种,可为主栽品种;其他6个品种虽然各有特点,但在此次试验中,综合性状一般,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宁乡县2007年特大干旱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婕  江艳  邓圣良  张海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16-15718
利用气象资料对2007年各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从大气环流、降水距平、温度距平、无雨日、副热带高压等方面,对宁乡县2007年特大干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此次宁乡县特大干旱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长时间控制湖南中部地区,阻碍了水汽的输送,造成宁乡县长期连续高温少雨;此外,宁乡县的水利设施落后等因素是此次特大干旱形成的社会因素。针对干旱,气象部门应认真作好总结;针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水情况,根据天气气候变化趋势,做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的本职,并积极配合各水库作好蓄水调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年~2012年干旱资料,对贵州32年的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三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贵州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背景,结果表明:贵州省每年都受干旱影响,干旱形势年际差异大,毕节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贵阳最轻;贵州干旱空间格局主要为干旱少发区和干旱常发区,大方、金沙、和黔西组成贵州省农业干旱最严重的三角地带。贵州年均降水年际变化与干旱年际变化相吻合,而夏季降水对农业干旱的影响最为关键。无雨日年际变化对干旱的指示作用上存在1~2年的滞后期。贵州在厄尔尼诺年均发生不同程度农业干旱,而在厄尔尼诺次年若贵州发生农业干旱,必将是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0.
张运洲  朱明  文强 《农技服务》2012,(3):361-362,364
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就酸雨影响因素和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赵敏  张朝斌  杨荣  王明金 《北京农业》2013,(33):199-200
2013年冬春,云南省楚雄市继2009年来连续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此次旱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对农业影响尤为严重。基于此,分析此次旱情出现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部门如何针对旱情做好气象服务及农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宝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68-9869,9984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广西2009~2010夏秋冬春连旱的气候特征;并根据灾情收集资料,对此次干旱对农业、林业、江河航运、水库蓄水、水力发电、旅游、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8月~2010年4月,广西发生了持续8个月的夏秋冬春连续严重干旱,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干旱级别高的特征,由此对广西的农业、林业、水力发电、江河航运、水库蓄水、人民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广西干旱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六盘水市发生最为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旱。对此次特重干旱的发生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抗旱情况,并提出干旱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为保障该地区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堰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资料,对十堰市近50年来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利用农气观测站1981~2009年农作物观测资料和十堰农业局中稻产量因子及十堰市植保站1988~2009年黑光灯观测的主要农作物病虫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以来,镇远县天气气候异常,多灾并发,先后遭受了低温冰冻、初春低温阴雨寡照、后春阶段干旱、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天气,尤其是7月以来的盛夏高温干旱,因2009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盛夏持续晴热高温、正值农作物需水关键期等多因素叠加效应,使此次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危害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北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十堰市农科院(农技中心)]是集科 研、推广、培训、生产和良种繁殖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十堰市农科院始建于1966年9月,十堰市农 技中心成立于1985年9月。1998年9月十堰市市委、市政府从科教兴农战略高度出发,为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 工作,将十堰市农科院和十堰市农技中心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合并后的十堰市农科 院(农技中心)直管有十堰市良种繁殖场(湖北省农业厅武当山干部培训中心、十堰市武当山农业干部培训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鹏  张升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64-11466
2010~201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持续干旱,部分地区干旱程度达到了特大干旱。资料显示,至今旱情仍来得到有效缓解。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干旱发生过程中气温的异常、降水量的明显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等原因。结果表明,2010—2011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降水量明显减少、大气环流场异常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并揭示了温度、降水量、大气环流等原因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说明“拉尼娜”现象间接地造成此次旱灾。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土壤墒情自动站监测资料等,对2013年6~8月铜仁市出现的特大气象干旱灾害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对干旱灾害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及伏旱总的特点: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气象干旱出现时间早,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气象干旱程度重,范围广;造成的灾害重,影响范围广.此次高温干旱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6年盛夏逐日监测资料、高原积雪及NCEP的高度场、风场及气候中心提供的有关资料,对此次重大高温干旱灾害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此次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100hPa南亚高压异常季节性北跳偏早及偏强偏东,伊朗高压偏东偏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西偏北与东移的青藏高压合并形成一高压坝,最后演变为稳定在川、渝上空的大陆高压;西风带锋区位置偏北;冬季高原积雪偏少。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1950~1990年降水资科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城地区)的降水及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量少、降水变率大和季节分布不均,是导致这一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70年代以来,该地区干旱趋于严重,春、秋旱中的大旱频率增加,进入80年代干旱有所减少,但却出现了1989年的全区性大范围干旱。综观这一地区的干旱情况,局部性干旱近乎年年发生,季节性干旱的地域分布十分明显。干旱是该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